教师资格证笔试教学设计题

feion1992024-07-24  0

教学设计题不是6选1。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中的教学设计题是6选1,选你喜欢的就可以,这与面试科目没有关系,重点来了,一定要在机读卡上面涂你选的那科教学设计题,不然40分就白做了。

教学设计6选1的解释分析

首先,教学设计题的题目有各学科各1道,6选1作答。

其次,题目设置3问(以语文学科为例):对语文学科知识的掌握:如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对相应学段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设计,是对教学过程或者教学过程中某一个环节的设计。

那么面对这样的题目我们该怎么答才能拿到高分呢,本期老师先为大家介绍前面两问的作答方法后面一题下期详解。

可以直接百度“小学**科目教学设计”,看一下大概得框架和重点是什么,跟着模仿即可。

教学设计: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最后有一道教学设计题,有三问,总分40分。第一问一般是学科知识,分值10分。第二问一般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设计,分值10-15分。第三问一般是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教学、巩固提高(练习)、小结作业的设计,板书设计或者编写三道题并说明设计意图,分值15-20分。

作答策略

1、第一问学科知识

2、第二问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第三问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教学、巩固提高(练习)、小结作业的设计。

拓展资料

关于教学设计

1、特征

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2、方法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

2.根据学习目标,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3、教案设计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程序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可行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反馈性原则

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测评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的万能模板一、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的步骤与内容课题:______课时:______课型:______(新授课/复习课/检查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读写______等______个生字,会读认______等______个生字,掌握______等词语的用法。(2)学习文中______的知识点,理解文中主旨句/关键句______的含义。(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作品大意,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2.过程与方法目标(1)熟练利用查字典/词典的方法自主理解文中______等生字词。(2)熟练运用听读、跟读、默读、自由朗读、略读/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借助读物中的图画、表格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能初步借助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______的相关资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味课文对______(风光/人物/意象)的赞美,产生对______(大自然/美好品质)的热爱,激发______的情感。(2)初步形成____的观念,养成____的习惯,获得___的品质。(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______的知识,了解事件梗概(记述文)/大体把握诗歌大意(诗歌)/积极展开想象(说明文)。(2)懂得______的描写顺序、叙事线索、说明方法。2.教学难点(1)感受由______而产生______的感情,注意通过课文的声调、节奏等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2)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______等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的不同用法。(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或活动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参与课堂分享。(2)出示图片、PPT视频引出本文话题,请学生谈观看图片、视频的感受。(3)对学生代表的回答予以鼓励性评价,并导入新课。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难以理解的字、词、句等,用笔做上记号;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字词。(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指出读得好的地方与不足之处。(3)了解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为课文学习做铺垫。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17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