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报考初中教师资格证笔试报名条件

feion1992024-07-24  2

报考教师资格证需要的条件如下: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3、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教师资格条件依照教师法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其中"有教育教学能力"应当包括符合国家规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身体条件。

4、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

(1)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5)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6)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规定。

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考试,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官方设定的教师资格考试。

2012年之前,教师资格考试是由各省自行组织命题和考试。主要针对非师范专业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考生。(师范专业学校直接颁发教师资格证。)

2012年后,教师资格考试纳入统考试点和省考相结合的模式。到2018年除了新 疆,内蒙古,西藏三个地区外其他省份全部纳入了教师资格统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出题,地方教育考试院主考。主要针对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考生。

初中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要求如下:

一、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3、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4、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的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5、申请人应在户籍关系或人事关系或学籍关系(在校生)所在地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条件

1、报考年龄超过18周岁,且没有达到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

2、学历方面要求为大学本科或者更高学历。

3、遵守我国的宪法与法律制度,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

4、与《教师资格条例》以及《教师法》规定的其他条件保持相符。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安排:

一、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三个科目

1、科目一为《综合素质》(中学)主要考查考生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

2、科目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3、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相应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内容。

二、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安排

1、笔试时间

上半年笔试为3月11日,下半年笔试为9月16日。

2、面试时间

上半年面试时间为5月13日至14日,下半年面试时间为12月9日至10日。

初中教资报考条件如下:

1、基本条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2、学历条件: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本科院校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三年级以上学生,可凭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报考。

4、申请人应在户籍或人事关系所在地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在就读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1、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共有四科,其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采用纸笔考方式。而面试则采用情景结构化面试模式。

2、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有三科,分别为《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3、《综合素质》主要考查考生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

4、《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5、《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相应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内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16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