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在教资国考笔试中是占分数较多的一个模块,每年都会考察三道题,每道题十四分,职业理念、职业道德、基本能力各考察一道题,基本是比较固定的。考生在答题时主要的问题还是抓不到知识点,即使抓到知识点,得分仍然很低,这主要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做题习惯和答题格式。接下来通过一道例题为大家分析。例题:接手高一新生两个月后,英语老师刘丽发现,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一班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二班的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两个班的作业完成情况也有些差距。她反复回顾教学细节,感觉二班学生似乎内向一些,还有几个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为什么会这样呢?刘老师主动找同事交流,语文老师说:“二班的学生内向一些,不过整体基础不错,勤奋的学生不少,如果引导得当,教学效果应该不会比一班差。”数学老师也认可语文老师的说法。刘老师又去了解二班学生的想法。学生们提出了一些意见:“老师,您有时在上课时说一班的学生反应比我们快,我们很受打击”; “您上课时经常板着脸,很多同学都怕您,晓军有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是因为基础不好,并不是故意跟您对着干”。根据同事和学生的意见,刘老师调整了教育教学策略。她主动参加二班的一些集体活动,鼓励内向的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在学校举办的元旦晚会上,她还和二班学生一起唱起了英文歌曲。为了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她利用晚自习时间组织了“英语俱乐部”。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一、分析步骤第一,做材料分析题的三步骤,读题干→分析材料→组织答案第二,读题干,两个作答要求:1.学生观角度,2.分析刘老师的行为第三,学生观的内容“两独一发”,对于记忆不大牢固的考生可以将学生观的内容写在材料旁边。第四,阅读材料材料,分析刘老师的行为具体有哪些,并进行整合。二、题干分析首先,学生找到刘老师的行为“她反复回顾教学细节,感觉二班学生似乎内向一些,还有几个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刘老师主动找同事交流…”,“刘老师又去了解二班学生的想法…”,用语言进行整合:刘老师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身上,而是能够向老师、学生了解情况,对照之前回顾的学生观内容,体现了做到了将学生看成是独立意义的人。其次,“您上课时经常板着脸,很多同学都怕您,晓军有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是因为基础不好,并不是故意跟您对着干”,“为了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她利用晚自习时间组织了英语俱乐部’”。用语言进行整合:刘老师了解到学生不按时作业、调皮并不是真正跟自己作对而是基础不好,能够正确对待、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体现了老师看到学生是发展的人。最后,“刘老师调整了教育教学策略…‘英语俱乐部’”,用语言进行整合:刘老师经过了解能够看到一班学生与二班学生的不同,有针对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体现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五,分析答案进行整合,按照总分总的形式。三、答案整合总: 从学生观的角度看,刘老师的教学行为是符合教师职业理念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分: 首先,刘老师的行为体现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材料中刘老师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身上,而是能够向老师、学生了解情况,体现了做到了将学生看成是独立意义的人。其次,刘老师的行为体现学生是发展的人。材料中刘老师了解到学生不按时作业、调皮并不是真正跟自己作对而是基础不好,能够正确对待、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体现了老师看到学生是发展的人。最后,刘老师的行为体现学生是独特的人。材料中刘老师经过了解能够看到一班学生与二班学生的不同,有针对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体现学生是独特的人。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刘老师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四、注意提醒考生在表达时要注意条理清晰,逻辑性强。1、采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关联词。2、分析时采用“知识点+材料”的形式表述,注意材料总结时语言要简练,可是当记忆讲义里的词语。
一、解题步骤
1.审题:读教师资格证笔试题干看答题角度是三观(教师观、学生观,教育观)还是职业理念等,并回忆相应知识点。
2.读材料:读教师资格证笔试材料并圈点批注,将对应的知识点写到材料旁边。
3.落笔作答:分条列点作答教师资格证笔试,答题时要讲求一定的技巧,推荐大家用“总-分-总”的模式作答。
二、答题思路
教师资格证笔试材料中出现好的行为,总体作答思路为:
(1)总体评价材料,如:“该教师行为合理,践行了……理念”;
(2)分析部分,将要点逐条列出进行评析,如:“理论一+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二+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三+材料做法+分析”;
(3)总结材料,分析意义。
材料中出现不好的行为,总体作答思路为:
总体评价材料,如:“该教师行为不合理,违背了……理念”;
分析部分,将要点逐条列出进行评析,如:“理论一+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二+材料做法+分析”,“理论三+材料做法+分析”;
总结理论列举具体做法。教师资格证笔试材料中有好有不好,先评析,再举证。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资格证笔试材料分析题解题步骤和答题思路,希望能给各位考生带来帮助。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笔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1、自我认知类
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察人生经历、价值观、人生方向和目标、兴趣爱好、优势和劣势等内容。通常会问你最喜欢的人/事/物是什么?你的优缺点是什么?怎样成为优秀的老师等等。
答题套路:从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出发,表现出对岗位的热爱与奉献。
2、人际关系类
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察老师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出现矛盾时,怎样解决问题。
答题套路:
①调整情绪:冷静、耐心、倾听;
②沟通了解: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
③防微杜渐:召开班会、组织活动、吸取教训。
3、应急应变类
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察老师对突发情况的解决能力,提问形式如课堂上/活动中/放学路上…突然发生…。
答题套路:
①保持冷静,快速反应;
②课堂为重,以人为本;
③轻重缓急,有序处理;
④多方协调,合作完成。
4、组织管理类
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察老师组织一次活动、比赛、会议…的能力。
答题套路:
①组织活动的意义
②事前调研:听取家长/学生/同事意见;
③事中安排:确定流程,安排人员工作,做好记录;
④事后反思:分享活动影像、照片,总结经验教训。
5、综合分析类
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察老师对某一社会现象、某一观点、某种行为的看法。
答题套路:
①点题,这个现象/观点的含义;
②合理之处;
③不合理之处;
④总结,作为老师如何扬长避短。
6、教育教学类
教师资格证考试设置某种情景,考察老师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如学生成绩差、不合群等等。
答题套路:
①表态,不会放弃学生;
②分析原因:学生、老师、家长、学校、社会多方面分析;
③提出对策,一一解决;
④事后总结。
7、时事政治类
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察对教师相关的政策理解。
答题套路:
①点题,解释含义;
②分析意义,对教师、对学校、对社会的影响;
③如何践行,你会怎样做;
④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各类题目答题思路小编就总结到这里了,希望各位考生都能认真备考,顺利通过考试。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你好!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一《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一般从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这4个知识点出题。只要熟背知识点,再结合材料分析,28分的题至少可得25分。考试无论遇见什么类型的材料,都可以从以下理论知识点进行分析评价。1.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2.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3.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二)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三)教师行为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4.教师职业道德(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