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笔试知识点总结

feion1992024-07-24  1

1、古代哪些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2、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制约着学校结构;制约着学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4、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灵魂和统帅)、智育(前提和支持)、体育(基础)、美育(动力)和劳动技术教育。5、课程内容的三个层次课程计划(国家开设哪些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和教师教学的依据)教材(教科书的编写形式包括直线式和螺旋式)6、新课改课程结构调整新课改体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包括: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新课改对课程结构的调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022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即将在10月29日开始笔试考试,目前各位考生对于知识点内容的梳理和记忆进行的如何呢?我在本文中为大家带来的是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考试核心知识点整理,快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素质教育观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的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二)教师行为的转变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职业道德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法律法规(时间)

1985年,提出实施义务教育

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

199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

1993年,《教师法》颁布

1994年,《教师法》实施

1995年,《教育法》颁布

2006年,《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修订

2008年,城市义务教育免费

教育法律法规(权利义务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法 9】

2.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教育法 37】

3.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教育法 43】

4.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教师法 7】

文化素养(历史)

1.唐太宗: 军事才能卓越,助父统一中国;灭东 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扩充教育机构,笼络国家人才;精简政府机构,裁汰冗官、冗员;改革三省六部,朝廷政治清明;开创贞观之治。

2.三省: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3.六部:

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财政、国库;

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

兵部——负责军事;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

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文化素养(科技)

第二次科技革命

(1)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标志。

(2)莱特兄弟——飞机。

(3)西门子——电动机、发电机等。

(4)贝尔——电话。

(5)爱迪生——白炽灯、留声机。

(6)马可尼——无线电报。

(7)诺贝尔——安全炸药。

(8)普朗克——量子物理学。

(9)爱因斯坦——相对论。

(10)弗莱明——青霉素。

(11)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12)魏格纳——大陆漂移说。

(13)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巴氏消毒。

(14)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物质镭和钋——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

学家。

(15)伦琴——X 射线。

文化素养(文学)

(一)中国古代文学

1.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

2).《离骚》:作者是屈原/骚体诗

2.散文

1).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2).道家:老子-《道 德 经》(《老子》)/庄子—《南华真经》(庄子)

3).儒家:孔子/《论语》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

4).墨家:墨子(墨翟)/《墨子》

5).法家:韩非子/《韩非子》/集儒、墨、道、法大成于一体

6).贾谊:《过秦论》/被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

7).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班固:《汉书》/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班固、扬雄、张衡

9).司马光:《资治通鉴》/《史记》并称为史学双璧

10)."三曹":曹操(被鲁迅称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丕/曹植

11).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师说》/《马说》

12).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永州八记》

13).欧阳修:《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

14)."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3.小说

1).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2).明代四大奇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

3).蒲松龄:《聊斋志异》

4).吴敬梓:《儒林外史》/《范进中举》

4.戏曲

1).关汉卿:《窦娥冤》/元曲四大家之一

2).郑光祖:元曲四大家之一/《倩女离魂》

3).白朴:元曲四大家之一/《墙头马上》

4).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汉宫秋》《天净沙秋思》

5).王实甫:《西厢记》

6)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7)孔尚任:《桃花扇》/中国戏曲文学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二)中国近现代文学

1.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且介亭杂文》

2.茅盾: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3.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4.老舍: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

5.曹禺:《雷雨》

6.叶圣陶:教育家/《稻草人》-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儿童文学

7.冰心:儿童文学家/《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8.郭沫若:《女神》/《屈原》

9.林语堂:《京华烟云》

10.陈忠实:《白鹿原》

11.钱钟书:《围城》

12.戴望舒:雨巷诗人

13.沈从文:《边城》

14.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15.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红高粱》

(三)世界文学

1.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2.但丁:与莎士比亚、歌德并称为世界三大文学巨匠/《神曲》

3.雨果:《巴黎圣母院》

4.莫泊桑:与契诃夫、欧亨利并成为世界三大短片小说巨匠

5.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6.普希金:俄国文学之父/《假如生活欺你》

7.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复活》

8.契诃夫:《变色龙》《套中人》

9.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10.海明威:诺贝尔奖获得者/《老人与海》

10逻辑推理(朴素逻辑)

1.单纯对应问题

两类要素之间不涉及长短、高矮、大小等的比较,根据要求找其匹配关系,此类题一般采用代入排除法的方式直接作答。

2.顺序对应问题

①位置排序型:对若干对象进行直线排列,并且对其中某些对象的位置进行了限定,要求针对题干进行正确的排序。

②比较排序型:材料给出了部分对象之间的次序(高矮胖瘦或高低大小或时间先后等)信息作为约束,要求依据这些信息对题干所给对象进行排序。

11信息处理能力

处理能力:word之文本选取

对我区的内容进行我时,一定要遵循“先选后做”的原则。根据选取范围不同,选取方法也有所不同。如下表所示。

教师资格考试内容

笔试主要考查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的,笔试还应考查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原理,保教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按学段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通常涉及以下几种类型: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 :科目一为《综合素质》(幼儿园),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 :科目一为《综合素质》(小学),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3个科目:

科目一均为《综合素质》(中学);科目二均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15个学科。

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个学科。

教师资格证14个必考知识点,仅供各位考生参考:一、教育教学观(一)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二、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二)教师行为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三、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四、教师职业道德(一)爱国守法:(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2)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3)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二)爱岗敬业:(1)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2)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3)不对工作敷衍塞责;(三)关爱学生:(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2)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3)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4)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四)教书育人:(1)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3)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五)为人师表:(1)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2)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3)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4)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六)终身学习:(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2)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五、德育原则(1)方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5)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6)因材施教的原则;(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8)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六、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指导实践法;(5)品德评价法;(6)品德修养指导法;七、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2)直观性原则;(3)启发性原则;(4)巩固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量力性原则;八、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演示法;(4)练习法;(5)实验法;(6)讨论法;(7)参观法;(8)读书指导法;九、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十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二)安全需要: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社会安定和国际和平;(三)归属和爱的需要:也称为社交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的归属感等;(四)尊重的需要:表现为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具体表现为认可自己的实力和成就、自信、独立、渴望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和名誉等;(五)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是指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十二、四种气质类型特征(一)胆汁质:具有很高的兴奋性,行为不均衡,易感情用事;工作、学习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二)多血质:(1)外表上活泼好动、不甘寂寞、善于交际;(2)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耐力和毅力;(3)情绪和情感易产生也易改变,体验不深但明显表露在外;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容易适应环境;(三)黏液质:(1)安静稳重、交往适度;(2)反应缓慢、沉默寡言;(3)善于克制自己,情绪不易外露;(4)注意稳定但难以转移;(5)善于忍耐,沉着坚定;(6)做事不够灵活、因循守旧;其显著特点是安静、均衡;(四)抑郁质:(1)行为孤僻、动作迟缓;(2)多愁善感、体验深刻;(3)情绪不易外露、敏感多疑;(4)情感细腻,善于察觉别人不易发现的细小事物;其显著特点是敏感、多疑、忧郁;十三、心理辅导的途径(1)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开设有关心理辅导活动课;(3)教学中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十四、心理辅导的方法(1)强化法;(2)行为塑造法;(3)系统脱敏法;(4)理性一情绪疗法;(5)来访者中心疗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16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