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数学考试内容如下: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初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高中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采用多种类型试题,强化能力考核。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解答题、材料分析题、课例点评题、诊断题、辨析题、教学设计题、活动设计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官方设定的教师资格考试。2012年之前,教师资格考试是由各省自行组织命题和考试。主要针对非师范专业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考生。(师范专业学校直接颁发教师资格证)
2012年后,教师资格考试纳入统考试点和省考相结合的模式。到2018年除了新疆,内蒙古,西藏三个地区外其他省份全部纳入了教师资格统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出题,地方教育考试院主考。主要针对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考生。
考试时间
教师资格认定理论课考试每年3月、11月各举行一次。报名时间为每年1月、9月(在普通高校在校学生的报名时间由自考办另定)。教材由自考办供应。 教学技能测试每年举行1—2次,一般在上半年的5月和下半年的11月报名,具体时间由当地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确定后公布。
教学技能测试的内容为:备课、说课或上课、面试。根据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意见,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班学生,在未取得毕业证书前允许参加教师资格认定理论考试,但在申请参加教学技能测试时,应已获得相应学历证书。
2020下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上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数学《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承接近期所学的三视图,说明本节课练习画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二)回顾旧知
回顾三视图的类型以及作图要点——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三)习题精讲
多媒体出示例题:画出图中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师带领学生画圆柱的三视图,以问题引导学生:
①主视图的轮廓由什么组成,分别对应圆柱的哪一部分?
②主视图矩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③左视图的轮廓由什么组成,分别对应圆柱的哪一部分?
④这个矩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⑤这个矩形和主视图的矩形有什么联系?应该画在什么位置?
⑥俯视图的轮廓是什么样子,对应圆柱的哪一部分?应该画在什么位置?
教师补充:在视图中加画点划线表示对称轴。
组织同桌合作画正三棱柱的三视图。注意提示正三棱柱的特征。
请一位学生板书,全班订正。
组织学生独立画球的三视图。
完成后教师简单订正。
再次强调三视图所反映的信息以及画三视图的注意事项。
(四)小结作业
小学数学的话就是随机抽取一到六年级的数学课本知识进行十分钟左右的无生微型课堂的模拟试讲。
例如:
课题名称:因数与倍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因数与倍数,理解“相互并存”关系的概念,掌握找某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2、通过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找某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魅力。
二、重难点
1、重:掌握着某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2、难:理解“互为”关系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1、新授:
活动一:12可以写成几乘以几的形式,确定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学生独立思考;
活动二:如何找出24的所有因数,还不可以重复和遗漏——学生小组合作,积极讨论;
活动三:找出36的因数——找两位学生上黑板解答。
2、巩固
练习做一做第一题。
3、小结
找两名同学说一说收获,教师进行补充。
4、作业
(1)完成做一做第二、三小题;
(2)课下同位之间比一比看谁找因数找的有对又快。
面试程序
1、候考。考生持面试准考证、身份证件,按时到达考点,进入候考室候考。
2、.抽题。按考点安排,登陆“面试测评软件系统”,通过计算机从题库中抽取一组试题(幼儿园类别考生从抽取的2道试题中任选1道,其余类别只抽取1道试题),考生确认后,系统打印备课纸及试题清单(考生须在试题清单上签名)。
3、备课。考生持备课纸、试题清单进入备课室,撰写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备课20分钟。
4、回答规定问题。考生由工作人员引导进入指定面试室。考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2个规定问题,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
5、试讲/演示。考生按照准备的教案(或活动演示方案)进行试讲(或演示),时间10分钟。
6、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内容和测试项目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考生提交试题清单、备课教案(活动演示方案)后离场。
7、评分。考官依据评分标准对考生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分,填写《面试评分表》,经组长签字确认,同时通过面试测评系统提交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