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都已经了解了教师资格考试科目和内容,也根据考试科目展开了积极复习。但是上岸鸭小编在这里想要提醒考生,除了了解考试科目和内容之外,了解考试题型也非常重要,所以接下来就来看看教师资格考试试题题型有哪些。
教师资格证笔试题型有两种,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1、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2、非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辨析题、写作题、材料分析题、活动设计题、教学设计题、案例分析题等。
不同的考试科目有不同的考试题型,大家可以查看考试大纲,以了解更加详细的内容。
综合素质科目:单项选择题占据了约39%、非选择题包括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共占据了约61%。
保教知识与能力科目:选择题占据20%、非选择题占80%。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选择题占据27%、非选择题占73%。
其他科目的题型和比重可以在相应的考试大纲中查看。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科目有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考试科目和题目类型根据不同的考试级别有所区分。考生可以查看考试大纲,了解更加详细的内容。了解了教师资格证考试题目类型有关的内容之后,考生就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以更好地掌握考试内容。
以上就是教师资格考试试题的有关内容,大家可以关注上岸鸭公考,可以随时获取更多考试信息。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领取
同学们,你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考教资吗?还在迷茫教资我该如何复习吗?别等啦,优秀的同学们已经开始备考啦!你还在原地徘徊不知从何入手?快来看看今天的教资攻略,帮你答疑解惑!那么首先要了解教资的考试时间,目前最近的一次考试是在2022年3月的笔试,是在明年2月份左右开始报名,要考教资的小伙伴一定不要错过报名时间哦~了解了时间我们来一起看看教师资格证要考什么吧。教资一共分为两个考试笔试+面试,只有笔试通过了才可以参加面试。笔试又包括两个科目,科目一《综合素质》和科目二《保教知识与能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和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幼小教包括两个科目,而中教还包括科目三。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具体笔试科目会有哪些题型和分值吧~一、《综合素质》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1.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2分,共58分)2.材料分析题(共3题,每题14分,共42分)3.写作题(共1题,每题50分,共50分)二、《保教知识与能力》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1.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2.简答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3.论述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4.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5.活动设计题(共1题,每题30分,共30分)三、《教育知识与能力》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1.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2.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3.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4.教学设计题(共1题,每题40分,共40分)四、《教育知识与能力》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1.单项选择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2.辨析题(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3.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4.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18分,共36分)那么以上就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题型和分值啦,希望对你有帮助~
要看你是在哪个省,各省考试类型不同,题型也略有差异;比如今年江西省是上机考试,时间为60分钟,题目数量大概在48--60个左右题型有:多选,单选,判断,情景案例分析
13、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并不是能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除了教育之外,人类的其他活动也影响人的发展,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休闲活动、日常生活等的影响或显或隐地与人的发展相关。这些活动与交往的直接目的并不在于培养人,只是间接地自发影响人的发展。
14、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而且还要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身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15、逆向迁移就是负迁移。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两者本质完全不同。
16、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有研究发现:遗传关系越密切,个体之间的智力越相似。但遗传只是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是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17、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它不能起决定作用。因为教育不能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更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发展的动力,它只能在政治经济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18、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但不是教学目的。
19、习得性无助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无关。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其形成的原因是连续的失败,并把失败归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
20、负强化就是惩罚。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负强化和惩罚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频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频率。
21、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22、知识的多少与能力的高低成正比。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只是多了能力不一定高。
23、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学习迁移不仅可能对学校起促进作用(正迁移),也可能起阻碍作用(负迁移),还可能不起作用(零迁移)。
24、个体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比如中学生由于道德意志薄弱,可能会出现“明知故犯”的现象,这就是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一致的现象。
以上就是关于历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辨析真题及答案的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备考攻略等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