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标准

feion1992024-07-24  0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化学》考试内容:(一)学科知识运用1.化学专业知识(1)掌握与中学化学密切相关的大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掌握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化学学科实验技能和方法,能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3)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化学研究的专门性方法、化学学科认识世界的视角及思维方法;了解化学发展史及化学发展动态。2.化学课程知识(1)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2)熟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3)理解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知识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3.化学教学知识(1)了解化学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等一般知识(2)认识化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掌握中学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等核心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及教学方法。(3)知道化学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课外活动、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组织化学教学活动。(二)教学设计1. 化学教材分析能力(1)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及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点,掌握高中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确定课时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了解化学教学内容与化学课程内容、化学教材内容和化学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能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织。(3)通过教材内容分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并阐述相应的教学解决方案。2. 确定化学教学目标(1)领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含义。(2)能够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具体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并准确表述。3.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1)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2)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3)了解化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4. 设计化学教学程序(1)理解化学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2)通过研究典型的化学教学设计的案例,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评价教学案例的合理性。(3)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三)教学实施1. 课堂学习指导能力(1)了解化学情境创设、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的方法,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2)知道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基本特点,能够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2. 课堂组织调控能力(1)掌握化学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具有初步解决化学教学过程中各种冲突的能力。(2)了解对化学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教学活动因素进行调控的方法。3. 实施有效教学能力(1)能依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进行化学课堂教学。(2)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特点和方法,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能恰当选用教学媒体辅助化学教学,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四)教学评价1. 化学学习评价(1)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知识和方法,具有正确的评价观,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能够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化学学习的状况,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2. 化学教学评价(1)能够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2)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改进的思路。

教师资格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  法》(以下简称教师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  第三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师资格工作。  第二章 教师资格分类与适用  第四条 教师资格分为:  (一)幼儿园教师资格;  (二)小学教师资格;  (三)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下统称初级  中学教师资格);  (四)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五)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以  下统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以下统称  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七)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成人教育的教师资格,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依照上款规定确定类别。  第五条 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可以在本级及其以下等级的各类学校和其他教  育机构担任教师;但是,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公民只能在中等专  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或者初级职业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相互通用。  第三章 教师资格条件  第六条 教师资格条件依照教师法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其中“有教育教  学能力”应当包括符合国家规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身体条件。  第七条 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依照教师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执行。  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  历,并应当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第四章 教师资格考试  第八条 不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得教师资格,应当  通过国家举办的或者认可的教师资格考试。  第九条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定。  教师资格考试试卷的编制、考务工作和考试成绩证明的发放,属于幼儿园、小  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考试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  师资格考试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属于高等学校教师资  格考试的,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委托的高等学校组织实施。  第十条 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资格考试  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每年进行一次。  参加前款所列教师资格考试,考试科目全部及格的,发给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  明;当年考试不及格的科目,可以在下一年度补考;经补考仍有一门或者一门以上  科目不及格的,应当重新参加全部考试科目的考试。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根据需要举行。  申请参加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的,应当学有专长,并有两名相关专业的教授  或者副教授推荐。  第五章 教师资格认定  第十二条 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可以依照  本条例的规定申请认定其教师资格。  第十三条 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  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  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  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  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审查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认定。  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  高等学校,负责认定在本校任职的人员和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在未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委  托的高等学校任职的人员和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按照学校行政隶属关系,  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或者由学校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  行政部门认定。  第十四条 认定教师资格,应当由本人提出申请。  教育行政部门和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春季、秋季各受理一次教师资格认定申  请。具体受理期限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规定,并以适当形式公布。  申请人应当在规定的受理期限内提出申请。  第十五条 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或者  材料:  (一)身份证明;  (二)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三)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四)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的学校对  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证明材料。  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或者材料不全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应当  及时通知申请人于受理期限终止前补齐。  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格式。  第十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在接到公民的教师资格认定申  请后,应当对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  日起30日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对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  止之日起30日内将认定结论通知本人。  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幼儿园、小学或者其他  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考察其教育教学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  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可以要求申请人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  教师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适用。教师资格证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  制。  第十七条 已取得教师资格的公民拟取得更高等级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教师  资格的,应当通过相应的教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并依照本  章规定,经认定合格后,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颁发相应的教师资  格证书。  第六章 罚则  第十八条 依照教师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  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  资格:  (一)弄虚作假、取教师资格的;  (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  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第二十条 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  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第二十一条 教师资格考试命题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违反保密规定,造成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泄露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在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对教师资格认定工  作造成损失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188号  现发布《教师资格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务院总理 李鹏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2010年《教育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一)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A.赫尔巴特 B.皮亚杰C.杜威 D.瓦�6�1根舍因2.()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A.洛克 B.裴斯泰洛齐C.卢梭 D.亚里士多德3.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A.美德是否可教B.教学的教育性C.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4.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5.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6.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7.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A.公共性 B.生产性C.科学性 D.未来性8.学校的基本功能是()。A.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B.为繁荣文化服务C.能实现人口的控制D.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9.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顺序性 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10.下列哪一特征与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不符?()。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问的法律行为B.公开、直接、透明C.平等自愿双向选择D.聘任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11.不在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之列的是()。A.提出申请 B.受理C.参加资格考试 D.颁发证书1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规定。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C.省教育行政机关 D.地方教育行政机构13.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14.“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15.技能是按照规则、程序、基于练习而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下列与技能的三种类型不符的是()。A.身体协调能力 B.智慧熊力C.元认知技能 D.自主能力16.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功能的两大含义。A.社会性 B.个体性C.教育性 D.享用性17.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A.杜威 B.泰勒C.布卢姆 D.布鲁纳18.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A.五段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C.范例教学法 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19.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20.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教育学:2.教师的人际知觉:3.必修课: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义务教育: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素质教育目标分解有哪些?2.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3.简述微观环境的影响。4.简述气质差异和教育。5.人格教育的方法有哪些?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论述针对初中生身心特点的教育。2.如何理解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西安市2008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从6月11日开始,至6月16日截止。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165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