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题

feion1992024-07-24  0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即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型有三种。第一大题是单项选择题,总共45分;第二大题是案例分析题,总共40分;第三大题是教学设计题,总共65分。1、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型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有3大题型,具体如下:第一大题:单选题,共15题,总共45分。第二大题:案例分析题,共3题,总共40分。第三大题:教学设计题,共3题,总共65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相应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内容。笔试的题型分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为四选一的选择题,主观题题型包括:简答、论述、解答、材料(案例)分析、课例点评、诊断、辨析、教学设计、活动设计、写作等。2、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学作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3.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知识,遵循高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够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自主、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5.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够根据学生需求,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6.正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7.熟悉现行通用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8.掌握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9.了解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基本理念和模块设置,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二)教学设计1.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2.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3.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已有知识水平,诊断并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4.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5.能够把握所选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准确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6.能够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所选教学内容及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7.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8.了解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9.能够设计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如读书报告会、书评交流会),引导学生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10.了解编制教学方案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方案。(三)教学实施1.能够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2.能够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总结。3.能够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4.能够根据高中语文的不同课型(如讲读课、自读课、活动课),运用恰当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5.能够在阅读、写作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反馈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6.能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评价反思。7.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8.能够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四)教学评价1.能够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形成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等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恰当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2.能够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3.能够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内容,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评价策略。4.能够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语文学习的状况,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5.能够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能力。以上就是【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科目三考啥】的全部解答。

一、单选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   1、【题干】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原理》   C.《论雄辩家》   C.《论演说家的教育》   2、【题干】在近代教育,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卢梭   3、【题干】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4、【题干】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 )。   A.演说家   B.智者   C.军人和武士   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5、【题干】“唯上智与下想不移”、“中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   6、【题干】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7、【题干】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   A.甄别与鉴定   B.选拔与淘汰   C.促进学生分流   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   8、【题干】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与评价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9、【题干】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   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   10、【题干】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   A.道德认识水平   B.道德情感水平   C.道德意志水平   D.道德行为水平   11、【题干】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12、【题干】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増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13、【题干】学生小辉由于会打羽毛球,很快就学会了打网球,这种现象为(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4、【题干】进入初中后,小磊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小磊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识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生理内驱力   15、【题干】初中生晓敏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步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晓敏的认识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直觉型   C.继时型   D.同时性   16、【题干】初中生小黄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小黄的这种性格特征属于( )。   A.态度特征   B.理解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17、【题干】高三学生小辉因一次模拟考试失败,就认定自己考不上理想中的大学,感觉前途无望,根据理性情绪疗法原理,小辉的这种不合理信念属于( )。   A.主观要求   B.相对化   C.糟糕至极   D.片面化   18.【题干】小李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对权威应绝对的尊敬和顺从。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李的道德发展处于( )。   A.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则取向阶段   19.【题干】小强高考落榜了,他经过认真总结,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发现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决定继续努力,明年再考,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   A.情绪宣泄   B.精神升华   C.行为补偿   D.认知改变   20.【题干】张老师课前宣布:“今天讲的课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随后学生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 )。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规则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21.【题干】罗森塔尔效应说明,能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是( )。   A.教师的人格特点   B.教师的教学水平   C.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D.教师的威信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题干】教肓目的和培养目标是统一概念。   23.【题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24.【题干】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肓的影响较大。   25.【题干】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题干】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27.【题干】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28.【题干】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9.【题干】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0.材料   某校初二女生小芳,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听课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引起他人的注意。当老师批评她或同学责备她时,她不仅毫无羞怯之意,反而感到高兴。平时,小芳和老师、同学们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她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茬,而且常常在当面或背地里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有时还无缘无故地欺辱同学。   当然,小芳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她性格直率,敢作敢为,勇于承担任务,而且身强体壮,体育成绩好,是运动场上的风云人物,每次运动会都能给班里争光。   问题:   【题干】如果你是班主任,根据材料小芳同学的表现,在对她的教育中,你认为应该贯彻哪些德育原则?(4分)运用哪些德育方法?(4分)请分别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   31、材料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者无法同时抓住,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者把两根绳子系住(如图2所示),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39%的被试者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钳子只有剪短铁丝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采用的问题:   (1)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6分)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6分)

Teaching aims:Knowledge aims:(1)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usage of the appositive clause.(2) Students will grasp the abstract nouns in the appositive clause.Ability aim:After this lesson, students can use this grammar to explain the abstract nouns.Emotional aim:Students are able to get the confidence of learning English.Key and difficult point:Key Points:1) Master the usage of appositive clause and abstract nouns in the appositive clause.2) Use this grammar to explain the abstract nouns.东西有点多,不好发啊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16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