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师资格证中学试题

feion1992024-07-24  0

【答案】:需要的满足与激发是同时存在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复杂多样的需要区分为从低到高的七大类,并把其中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称为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把较为高级的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称为心理需要或生长需要。马斯洛认为,基本需要在满足之后不再感到需要,而生长需要的特点是越满足越产生更强的需要,并激发个体强烈的成长欲望。他还指出,满足个体的基本需要,有助于更高层次需要的激发。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顺利通过考试

1.下列选项中,对民族乐器箫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A.吹奏乐器

B.打击乐器

C.弹拨乐器

D.拉弦乐器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中国民族乐器可分为四大类,吹奏乐器:笛、箫、笙、唢呐、管等。弹拨乐器:柳琴、琵琶、中阮、大阮、扬琴、筝、三弦、冬不拉等。拉弦乐器:高胡、二胡、中胡、大胡、低胡、马头琴、艾捷克等。打击乐器:定音鼓、锣、鼓、钹、碰铃、木鱼、云锣等。

2.下列作品不是达·芬奇创作的是()。

A.向日葵

B.最后的晚餐

C.岩间圣母

D.蒙娜丽莎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向日葵》是荷兰印象派大师凡·高的代表作。

3.下列戏剧中,节选自折子戏”苏三起解”的是()。

A.玉堂春

B.牡丹亭

C.望江亭

D.窦娥冤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折子戏,顾名思义,它是针对本戏而言的,它是本戏里的一折,或是一出。折子戏虽然是整本传奇的一个部分,但它大多是戏曲中的精彩片断,是那部戏曲全剧的中心或灵魂,有很强的独立性,情节浓缩,人物个性鲜明,如《牡丹亭》中的《惊梦》,《西厢记》中的《拷红》,《玉堂春》中的《苏三起解》,《白蛇传》中的《断桥》等。

4.游击队之歌的作者是()。

A.朱永宁

B.林耀基

C.贺绿汀

D.夏之秋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游击队之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于1937年所作。

5.下列人物中,两耳失聪后仍坚持音乐创作的—位是()。

A.舒伯特

B.莫扎特

C.贝多芬

D.门德尔松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贝多芬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他对生活的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在痛苦中仍然顽强地创作《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精神状态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关于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练习题的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环球青藤网校,小编将为大家做及时的资讯整理与发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存在一种发展危机,其中青春期的发展危机是( )。A.主动性对内疚感 B.勤奋感对自卑感C.同一性对角色混淆 D.亲密对孤独2.“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一好百好”说明社会知觉中具有( )。A.首因效应 B.刻板效应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3.拔苗助长违背了( )教学原则。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4.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 )。A.成长 B.取得高分C.考上大学 D.提高觉悟5.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 )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A.人格魅力 B.知识学问C.道德行为 D.教学业绩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 )。A.直接经验为主 B.间接经验为主C.生活知识为主 D.生产知识为主猎考网解析: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格发展阶段论。12—18岁阶段的发展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诚的实现。12—18岁青少年在为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做心理斗争,即随着他们把参考对象从父母转向同伴,他们需要知道自己与同伴是怎样的相同,同时又与其他任何人有着独特的不同。故本题选C。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中存在着多种心理效应,常见以下几种:社会刻板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其中晕轮效应是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外表的吸引力有明显的晕轮效应。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那么他(或她)的其他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题干中“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一好百好”属于典型的晕轮效应。故本题选C。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题干中“拔苗助长”指的是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违背了循序渐进原则。故本题选C。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作用。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根本问题产生的,都是与这一根本问题联系的。在教师职业道德中,育人被视为教书的根本目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教书与育人要求的双重性也就是要求教师能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把人类世代创造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认真负责地传授给年轻一代,能从德、智、体等方面培养和塑造学生,使之成才。因此,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成长。故本题选A。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行为示范。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等都说明教师的道德行为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故本题选C。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间接性规律。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学生主要通过“读书”“接受”现成的知识,然后再去应用和证明,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大量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故本题选B。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16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