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认定体检流程如下:
教资认定是指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获得了相应的成绩后,需要进行体检以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下面是教资认定体检流程的详细介绍:
1.通知和安排
在教资考试成绩公布后,各省份的招聘机构会根据所需人数和岗位情况,向合格者发出体检通知和安排。这个通知中会明确要求体检的时间、地点、以及需要携带的相关材料等信息。
2.体检医院
体检一般在当地指定的医院或特定的体检中心进行,需要按照通知中要求的时间准时到达。在到达之前,可以提前与医院联系,了解体检项目、费用、预约情况等信息。
3.体检项目
教资认定的体检项目包括身体基本状况、常见疾病筛查、精神状况等多方面内容。具体的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肺结核等检查项目,以及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专科检查项目。
4.体检费用
教资认定的体检费用一般由考生自行承担,具体费用标准根据当地情况和医院的价格不同而异。需要注意的是,在体检前要与医院确认票据发放方式和报销情况。
5.体检报告
在体检结束后,医院会将检查结果出具体检报告。一般情况下,医院会将体检结果分为“合格”、“有问题重新检查”和“不合格”三种情况。对于不合格或有问题的考生,需要根据体检报告中的要求进行再次检查。如果终止于不合格,那么无法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总之,教资认定体检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身体健康状况的检查和保障。通过了教资认定体检才能真正意义上完成教师资格认定,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因此,考生要仔细阅读通知,按照要求准备好相关材料,严格遵守体检规定。
教师资格认证体检流程有以下几点:
1、考生需要在体检当天空腹并携带本人身份证和《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表》,在体检表上贴好一寸近期正面半身免冠照片。
2、交费登记后按体检规定项目进行体格检查。
3、体检结束后,将《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表》交给体检中心,并自行询问领回体检结果的时间,在现场确认《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表》原件并提交。
科目教材如下:
非统考地区:
高等学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概论》、《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导论》、《职业道德规范与专业标准解读》。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概论》、《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职业道德规范与专业标准解读》。
高级中学、初级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概论》、《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导论》、《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职业道德规范与专业标准解读》。
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概论》、《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导论》、《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职业道德规范与专业标准解读》。
统考地区:
幼儿园: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
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中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
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妊娠期申请人可暂免检孕妇不宜的体检项目,在其他可检测项目合格的情况下,由主检医生在体检表上签署妊娠情况说明,并附上妊娠反应为阳性的检测报告或围产检查档案等证明材料。
材料齐全后,可以先进行认定,但证书暂缓发放。孕期结束后,待体检项目全部检查合格后,再发放教师资格证书。
教资体检流程如下:
教资体检是对教师资格证报考者身体健康状况的检查和评估。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大规模职业病体检的意见》,经过多年的推广和实践。
目前全国教师岗位体检已经普及开来,成为了保障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教资体检通常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外科、内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多个项目。
第一步,报道。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到达教资体检的指定地点,办理相关手续和报道手续,领取体检号码牌。
第二步,成果测量。依次去测量身高、体重、视力、听力、血压等关键指标,以便医生能够更精确地进行评估。
第三步,体格检查。开始进行体格检查,首先进行皮肤、头皮、淋巴结检查,确定有无身体表面明显问题。随后是口腔、腹部、胸廓、骨骼、四肢等各方面的检查,以了解人体各系统的状态和功能。
第四步,内科检查。检查人体内部器官的病理、生理功能和机能,包括心电图、肺功能、肝脏、脾、肾脏等方面。通过对这些项目的检查,可以全面评估申请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第五步,外科检查。对内、外阴部、乳房、肛门、前列腺和膀胱进行检查,以了解申请人身体的整体情况。
第六步,体检报告。完成教资体检后,医院会为每个参检人员制作一份体检报告,包括各项检查结果、医生的建议和处理意见。
总之,以上就是教资体检的基本流程。在体检前,应该提前准备好体检所需的相关证件和资料,并尽可能保持健康饮食,以确保体检成果的准确性。对于不合格的检查结果,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