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皮亚杰认为,11岁是儿童道德判断由他律向自律过度的转折点。 ( ) 2.在可以选择活动的前提下,个体究竟从事哪种活动,取决于个体从事各种活动的相对动机强度。 ( ) 3.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在掌握测验中的名次等级作为评价依据的。 ( ) 4.确定教学目标属于教学的宏观设计。 ( ) 5.与传统的班级教学相比,程序教学可以不受学习时间和学习次数的限制,运用起来相对灵活。 ( ) 6.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高的人倾向于选择较难的任务,而避免失败动机高的人则倾向于选择较容易的任务。 7.桑代克认为,两种学习所包含的相同成分越多,越易发生迁移。 ( ) 8.过度学习越多,迁移程度越大。 ( ) 9.*作模仿是*作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 ( ) 10.模象直观在实际中的定向作用优于实物直观。 (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按照布鲁姆等人的观点,以下几种认知教育目标中水平最低的是 ( ) A.分析 B. 运用 C. 综合 D. 领会 2.课堂教学被各种突发性事件所中断,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哪种特点? ( ) A.多维性 B. 同时性 C. 难以预测性 D. 透明性 3.“成就定向者”具有的特点是 ( ) A.对较难的工作感兴趣 B. 对较容易的工作感兴趣 C. 对失败倾向于做努力定向的归因 D. 看问题多从失败的一面去想 4.将学业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不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 ( ) A.能力 B. 运气 C. 任务难度 D.努力 5.贾德所做的的“水下打靶”实验,支持了学习迁移的 ( ) A.共同要素说 B. 概括原理说 C. 关系转换说 D. 学习定势说 6.埃里克森认为,一个人对周围世界的基本态度—信任与不信任,是在建立,并在以后继续发展的。 ( ) A.婴儿期 B. 幼儿期 C. 学龄初期 D. 青春期 7.心智活动在 阶段是在言语水平上进行的。 ( ) A.原型定向 B. 原型*作 C. 原型整合 D. 原型内化 8.结构注意驾御的倡导者是 ( ) A.斯金纳 B. 奥苏贝尔 C. 加涅 D. 布鲁纳 9.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强调 ( ) A.试误学习 B. 顿悟学习 C.接受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10.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头”的心理学家是 ( ) A.格赛尔 B. 皮亚杰 C. 维果斯基 D. 科尔伯格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 ( ) A.强调教师讲解 B. 强调学生独立思考 C.注重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D.注重对教学步骤进行严格的控制 2.以下各项活动中,属于教学的宏观设计的有 ( ) A.确定教学目标 B. 选择教学模式 C. 编选教材 D. 制定教学计划 3.如果一位教师对全班学生说:“假如这次期中考试全班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那么这个周末我们就一起去郊游”这位教师使用管理的方法是 ( ) A.团体行为矫正技术 B. 个体行为矫正技术 C.团体相倚管理 D. 代币制经济 4.与*作技能相比,心智技能具有下列何种特点 ( ) A.展开性 B. 物质性 C. 内隐性 D. 观念性 5.单一个案研究的特点是 ( ) A.只有一个被试 B. 只能研究可观察行为 C.无需要再检验和说明,用图表便可一目了然 D.不创设情境,只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 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奥苏贝尔的讲解式教学特别强调 对新知识的同化作用。 2.确立教学目标以后,教学设计的下一步骤便是进行 . 3. 是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理论。 4.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 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5.刚刚会走的幼小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在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一种难以改变的依恋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称为“ ”。 6.在课堂上,当大多数学生的行为表现良好,只有个别学生经常出现问题行为时,通常采用 行为矫正技术效果良好。 7.马斯洛认为, 是需要的层次,能否达到这一层次取决于其下面的各种需要能否满足。 8.*作技能的实际掌握是从 阶段开始的。 9.按照教育的可接受性原则,儿童的入学年龄应该在 周岁为宜。 10.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的启发下,设计了一些 故事,以此来进一步研究道德判断的发展模式。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刺激分化 2. 自我同一性 3. 过度学习 4. 缺失需要 六、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什么是正迁移与负迁移?各举一例。 2.什么是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同化过程包括哪些类型? 3.简述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的主要区别。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比较教育心理学中的实验室实验与随机化现场实验的主要特点及作用。 2.教师在对学绩测验分数作出各种评价以后,应如何向学生或学生家长报告评价结果?
C.判明问题性质、选择算法、找寻条件
D.提出问题、选择算法、找寻条件
21.道德观念即 ( )
A.道德准则
B.道德观点
C.道德判断
D.道德认知
22.信息加工论认为,一系列问题状态和转变问题状态的算子构成了 ( )
A.算子系列
B.问题空间
C.问题解决
D.问题情境
23.关于迁移的经验泛化说是由心理学家 提出。 ( )
A.桑代克
B.伍德沃斯
C.贾德
D.詹姆士
24.心理学上把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称作为 ( )
A.气质
B.性格
C.个性
D.个性心理特征
25.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 )
A.知识的应用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B.知识的应用就是知识的迁移
C.知识的应用是抽象知识的具体化过程
D.知识的应用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26.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 ( )
A.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B.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
C.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D.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27.研究认为,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第四次复习的时间应该安排在 ( )
A.一星期后
B.半个月后
C.一个月后
D.半年后
28.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可以把概念分为 ( )
A.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
B.生活概念和科学概念
C.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D.高级概念和低级概念
29.教师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可能出现的不当表现是 ( )
A.教师出现家长制作风
B.教师过分地溺爱学生
C.教师过分地迁就学生
D.教师对学生过分地严厉
30.服从可以分为 ( )
A.对群体规范的服从和对权威个人的服从
B.对群体意志的服从和对权威个人的服从
C.对群体规范的服从和对群体意志的服从
D.对群体纪律的服从和对权威个人的服从
参考答案
1.D【解析】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2.D【解析】说谎、偷窃和欺都属于行为障碍。
3.C【解析】算法式是为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而采取的逐步的程序。
4.D【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影响迁移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是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5.B【解析】遗传与环境是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6.C【解析】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任务难度,这属于外部的、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7.A【解析】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定向水平和权威定向水平两个阶段。
8.B【解析】心理咨询的方式有: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
9.D【解析】技能可以划分为认知技能和操作技能。
10.A【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条件和措施与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儿童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11.A【解析】由于能力的量的差异,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
12.C【解析】这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这就是下位学习。
13.D【解析】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辅助性策略,辅助性策略也可以说是支持策略。
14.C【解析】使用观察法时,不容易做出精确的判断。
15.A【解析】根据影响范围的大小,动机可以划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两种。
16.A【解析】在问题的解决阶段,教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等。
17.D【解析】社会的阻抑作用表现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愈加明显。
18.D【解析】实验法的一般程序为:进行初试、设计方案、施加影响、进行复测、对比分析。
19.A【解析】皮亚杰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判断行为对错是从客观责任向主观 责任发展的。
20.A【解析】解决应用题的策略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判断问题的性质、选择算法和寻找条件四个步骤。
21.D【解析】道德观念即为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动准则韵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
22.B【解析】信息加工论认为,一系列问题状态和转变问题状态的算子构成了问题空间。
23.C【解析】贾德提出了迁移的经验泛化说。
24.B【解析】性格是指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25.A【解析】知识的应用是指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或类似课题的过程。通过知识的应用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26.D【解析】健康包括三个方面: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27.C【解析】经研究证明,第四次复习应该安排在一个月之后,第一次为一天之后,第二次为一个星期之后,第三次为半个月之后。
28.A【解析】根据抽象程度,概念可以分为抽象观念和具体观念。
29.C【解析】在扮演“家长代理人”角色的时候,教师容易过分地迁就学生。
30.A【解析】服从可以划分为对群体规范的服从和对权威个人的服从。
二、多项选择题
31.理解学习策略的定义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
你好,中公教师考试网上有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的真题和答案以及解析!
2010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部分真题试题及答案
1.贾德的概括说所依据的主要是他在1908年所做的______实验,这个实验被看作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2.儿童多动综合症,高峰发病年龄为______。
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分为初级预防、次级预防和______三个层次。
4.情感过度依赖和退行性行为是幼儿期普遍存在的行为问题,主要原因是幼儿______。
答案:
1.水下击靶
2.8一l0岁
3.诊断和治疗
4.缺乏安全感
5.剥夺某种特权
更多考试真题可以在网站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