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生
B.丑
C.净
D.末
答案:C。“花脸”又称“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的男性人物。
2.唐朝时,中日文化交流最杰出的使者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甘英
答案:C。张骞是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者;玄奘促进的是中印文化的交流;甘英在汉朝时出使西域促进了中国对西亚各国的认识。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和建筑学的提高。
3.尽管白天阳光有时不能照到房间里,但房间仍然很亮,其主要原因是( )。
A.光的衍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放射
D.光的折射
答案:B。虽然太阳光不能照到房间里,但是射到其他处的光线会反射,所以,总会有光反射到屋子里。
4.格塞尔有关双生子爬楼梯的比较实验,证明了( )因素对人的发展有关键影响。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环境
D.教育
答案:B。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有关键影响,因而选择B。
5.“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答案:B。该理论为内发论的观点,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其中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6.下列关于儿童在前运算时期所出现的“自我中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儿童只会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
B.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协调
C.儿童的利己主义
D.如当自己的汤是热的时,就认为别人的汤也是热的
答案:C。儿童在前运算阶段只会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如当自己的汤是热的时,就认为别人的汤也是热的。这种认识上的自我中心与利己主义不同。
7.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个体的心理社会性任务是培养( )。
A.自主性
B.主动性
C.自我同一性
D.勤奋感
答案:C。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处于个体的青年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情绪状态是( )。
A.心境
B.焦虑
C.激情
D.应激
答案:A。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9.下列哪项不是情绪的功能?( )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信号功能
D.激活功能
答案:D。情绪情感具备信号、调节、动机、感染、适应等功能。
10.材料:
小易的妈妈是服装店老板,经常给林老师送礼物,林老师非常喜欢小易,即使小易和同学打架、不完成作业,老师也不会责备他。朵朵学习好,林老师夸她是小天才,常常上课夸奖她。小白也想让老师表扬他,于是对老师说:“老师,我跑得快,美术也好,您能不能表扬我一下?”林老师说:“你这学习成绩,还想让我表扬你!”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评析林老师的教育行为。
【教师资格证考试参考答案】
材料中林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做到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侮辱和体罚学生。材料中,林老师对待学生厚此薄彼,对经常送礼的小易亲和有加,即使犯了错也不加管教;并且只表扬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体育以及美术方面表现优异,但学习成绩不好的小白不但不予表扬,甚至恶语相向,侮辱学生的人格。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做到爱国守法,自主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材料中,教师不仅没有公正对待学生,而且还侮辱了学生的人格,违反了教育公正的原则,同时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最后,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料中,教师没有公正的对待学生并对学生使用侮辱性的语言,为学生树立了错误的榜样;同时,收取学生家长礼物的行为也违反了廉洁从教的要求。
因此,作为老师,应该践行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不侮辱学生的人格,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及时关注。
1.下列选项中,对民族乐器箫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A.吹奏乐器
B.打击乐器
C.弹拨乐器
D.拉弦乐器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中国民族乐器可分为四大类,吹奏乐器:笛、箫、笙、唢呐、管等。弹拨乐器:柳琴、琵琶、中阮、大阮、扬琴、筝、三弦、冬不拉等。拉弦乐器:高胡、二胡、中胡、大胡、低胡、马头琴、艾捷克等。打击乐器:定音鼓、锣、鼓、钹、碰铃、木鱼、云锣等。
2.下列作品不是达·芬奇创作的是()。
A.向日葵
B.最后的晚餐
C.岩间圣母
D.蒙娜丽莎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向日葵》是荷兰印象派大师凡·高的代表作。
3.下列戏剧中,节选自折子戏”苏三起解”的是()。
A.玉堂春
B.牡丹亭
C.望江亭
D.窦娥冤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折子戏,顾名思义,它是针对本戏而言的,它是本戏里的一折,或是一出。折子戏虽然是整本传奇的一个部分,但它大多是戏曲中的精彩片断,是那部戏曲全剧的中心或灵魂,有很强的独立性,情节浓缩,人物个性鲜明,如《牡丹亭》中的《惊梦》,《西厢记》中的《拷红》,《玉堂春》中的《苏三起解》,《白蛇传》中的《断桥》等。
4.游击队之歌的作者是()。
A.朱永宁
B.林耀基
C.贺绿汀
D.夏之秋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游击队之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于1937年所作。
5.下列人物中,两耳失聪后仍坚持音乐创作的—位是()。
A.舒伯特
B.莫扎特
C.贝多芬
D.门德尔松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贝多芬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他对生活的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在痛苦中仍然顽强地创作《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精神状态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关于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练习题的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环球青藤网校,小编将为大家做及时的资讯整理与发布!
中学综合素质选择题答案: 1C 2B 3D 4A 5B 6C 7B 8A 9A 10D 11A 12D 13B 14C 15D 16C 17A 18D 19A 20C 21A 22B 23B 24C 25D 26B 27D 28B 29C 30.【参考答案】 材料中,李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以人为本学生观倡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潜能。学生正处于全面发展阶段,要求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材料中,李老师看到了特殊学生们的不同,没有放弃每一个学生,指导学生唱歌朗诵,帮助他们训练自信。看出来每一个学生的巨大潜力。耐心教导,在李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们越来越自信。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素质教育要求老师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材料中,李老师组织艺术团,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爱好。而且他看到了学生媛媛的特殊,从个性化入手,帮她找到兴趣所在,最后同学越来越乐观。性格也开朗起来。针对学生的不同,他主张用触摸感知肢体动作。做法值得学习。 再次,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有自主的发展的可能性,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材料中,李老师组织艺术团,让学生自己学习,他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随后还开设了形体课,让学生们自己去锻炼,找回自信。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也慢慢开朗起来。 综上所述,作为老师,要遵循“以人为本”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1.【参考答案】 材料中,唐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爱岗敬业的要求。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不得敷衍塞责。材料中,唐老师没有忽视学生们的问题,而是耐心进行引导,体现老师做到了爱岗敬业。 其次,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的要求。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材料中,唐老师针对“小樱大闹天宫”一事,没有直接对小樱进行批评,而是仔细询问事件缘由,引导双方反思、道歉和宽容,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再次,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的要求。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做到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唐老师面对“小樱大闹天宫”,没有直接下结论批评学生,而是询问清楚事由,耐心引导学生化解矛盾,宽容以待,做到了教书育人。 最后,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的要求。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尊重同事,尊重家长。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材料中,唐老师在处理“小樱大闹天宫”一事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问清缘由,引导大家认错,这种处理方式可以看出唐老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了为人师表。 综上,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始终遵循教育规律,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为促进学生的发展不竭余力。 32.【参考答案】 (1)作者认为戏曲不是纯粹为阅读服务的文学体裁,不能将戏曲从真实的创作、表演环境中剥离出来,王国维针对戏曲文学作品的评价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戏曲作品。戏曲作为通俗文化的产物,在阅读和研究过程中是有异于精英文化背景创作出的经典文学作品的。因此,二者在研究方式方法上都需要有所区别,故而不适合并列论之。 (2)研究中国古代戏剧史,不能只关注与于经典戏剧作品的文本内容,而是应该综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表演环境、排演规则乃至服装道具、剧目受众等周边信息进行研究。 首先,研究中国古代戏曲时不应忽略对于中国古代戏剧表演史的研究,二者相辅相成,本为一体。戏曲文化是一种娱乐市场上的生产活动,相较于纸面流传更多的是以表演形式进行传播,戏剧表演才应该是戏剧作品的载体。 其次,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史应以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为基石,才能在更加宏观、全面的角度看待戏曲,从而以史为镜、以史为鉴。戏曲文化是一种诞生于市井之间的文化形式,是通俗文化的代表,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史应该植根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 最后,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史需要结合当下先进的思想理念,与时俱进才更加科学的认识戏剧。戏曲作为一种娱乐活动,需要我们对于文娱产业有足够的认识,在我们对当今社会的文化、娱乐、经济发展有足够认识的情况下,再去研究戏曲的发展会更加如虎添翼。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抢红包”是近年来流行的话题之一。各类抢红包活动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有人认为是高科技时代的民俗变化,值得发扬;有人认为把亲情友情晾在一边,只认钱,坏了社会风气,也有人认为玩点游戏并没有错。 综合材料的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写一遍议论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在汉语写作,角度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 答案【参考立意】: ①传统文化也可以用现代化表达; ②既要发扬高科技,又要重视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