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认定步骤分为三部分:网上申报、预约体检、现场确认。
一、网上申报
1、注册账号
(1)进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网址:)
(2)点击“教师资格认定”
(3)点击“教师资格认定申请人网报入口”
(4)注册自己的账号
2、认定报名
(1)登录刚才注册的账号
(2)进行“实名核验”
(3)点击“业务平台”、“报名”
(4)填写相关信息(包括选择认定机构和确认点,根据考试地点或者户籍所在地来选择)
(5)阅读“申报协议”
(6)填写“考试形式”“普通话证书”“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7)选择认定机构(毕业生:选择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非毕业生:选择学校所在地)
(8)填写“申请信息”
① 照片上传:选择一寸白底证件照(小于190kb,水平像素设置为295,垂直像素设置为415的大小一定能通过)
② 个人承诺书:现在不需要打印扫描,只需要用微信扫码手写签名即可。
(9)确认提交申请(会跳出一个“申报提醒”,上面有报名号、确认点和确认时间等信息)
二、预约体检
1、预约。(打开当地教育局官网→通知公告→2022年教资认定公告→确定体检时间和体检地点)
2、领取体检表、缴费。(需要核酸检测、体检表、预约信息截图、一寸彩照、费用)
3、开始体检。(主要:空腹,尽量避开经期,指标有问题会通知复检,不要暴饮暴食熬夜饮酒)
4、体检完毕。拿到合格的体检报告后,接着现场确认。
三、现场确认
1、预约/等待教育局通知。
(1) 预约:选择当地公告上的确认点,网上预约取号。
(2) 等教育局通知
2、线上/线下确认。(一切材料以当地公告为准)
3、领证。
(1)线上确认:自取或邮寄。
(2)线下确认:一般当场就可以拿。
教师资格证在网上查验的步骤如下:
首先打开百度搜索“中国教师资格网”。进入官网,点击“证书验证”,按提示输入姓名,身份证号,教师资格证号,验证码。点击“提交”即可显示教师资格证信息。
拓展资料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证书(英文:Teacher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简称:教师资格证),是教育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和《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等法律法规设立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持证人具备国家认定的教师资格的法定凭证。
教师资格证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按国家规定统一编号,加盖相应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公章、钢印后生效。
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员,必须依法取得教师资格,并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社会各类培训机构颁发的培训证书、证明不能作为教师资格证书使用。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已由最初的17.2万人次跃升至2021年的1144.2万人次,报名人数明显增加,教师资格证书热度持续攀升。截至2021年9月,中国教师总数已经达到1792.97万人,2021年以来,共有191万人次通过认定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教师资格种类必须按照《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的全称填写。教师资格证书中需填写的文字必须使用规范汉字,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证书中涉及的所有数字全部使用阿拉伯数字。有条件的地方,使用计算机打印。手工填写教师资格证书必须使用钢笔,并使用碳素墨水或者蓝黑墨水。
被撤销教师资格者按规定再次取得教师资格后,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将在教师资格证书备注栏中注明曾经被撤销教师资格的批准单位及时间。
中国教师资格网证书验证在中国教师资格网首页“证书验证”。
教资网上证书验证具体流程:
进入中国教师资格网的首页,点击“证书验证”选项。接着,在“证书验证”页面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证件号码、教师资格证书号码和验证码,并点击“提交按钮”。
如果输入的信息正确且证书真实有效,系统将会显示出相关的证书信息。此时,考生可以利用浏览器的页面打印功能进行备查。点击浏览器的“工具打印”选项,就可以将证书验证信息打印出来。
教师资格证认定的程序:
了解政策、具备条件、准备材料、网上申报、现场确认、查询认定结果,办理领证手续。
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方法:
教资笔试和面试都通过了,接下来要到各市县区教育局人事科咨询教师资格证认证的相关要求。准备申请教师资格证的人员请关注所在地区的教师资格认定公告,通过了教师资格认定就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了。
教资的用处与意义:
1、教资的用处
考事业单位,有教资以后可以在学校工作,可以更好地考事业编制。报考公务员,公务员中不同岗位对报考者有不同的要求,一些偏教育的岗位需要报考人有教师资格证。
补习机构,有教师资格证可以到补习或者培训机构担任老师。考特岗教师,特岗教师报名条件就是本科毕业而且要有教师资格证,在职称评定中有很大的作用。
2、考教资的意义
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职业准入制度,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任务,对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