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3年内认定。
如果在规定期限内不认证教师资格证的话,那么考生的笔试和面试成绩就会被作废,这样为了笔试和面试所付出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所以,教师资格证是一定要去认证的。教师资格证面试通过后,合格证明的有效期是3年,只要在3年有效期内进行认定就可以。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教师的资格标准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少国家建立了教师许可证制度或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2012年9月10日,上海市教委表示,上海中小学教师资格在首次注册后将不再是终身制。此外,北京教师资格也将不再享有“终身制”,取而代之的或是5年时限。2015年12月7日发布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教师队伍建设中期评估报告指出。
2011年开始试行的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提高了教师准入门槛,破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已有22个省份推进试点改革,2016年这项制度将全面推行,但底线清晰。
统考地区
教师资格考试分为省考和国家统考。全国统考省份分别为:河北、山东、山西、湖北、上海、广西、浙江、海南、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福建。2015年下半年新增:北京、江西、河南、湖南、甘肃、青海、宁夏七个地区。
教师资格统考地区考试一般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上半年考试时间在3月中旬,面试在5月左右进行;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在11月初,面试在12月底至1月左右。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准考证打印时间是考前一周,笔试时间是11月1日,11月30日起成绩查询。
教师资格证几年内认定有效如下:
教资认定有效期为5年。
1.教资认定是什么?
教资认定是针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进行的一种职业资格认定,是国家教育部门对教师从业者进行专业技能、知识、道德等方面的测评。
2.教资认定的有效期是多久?
教资认定有效期为5年。该时间段从认定之日起开始计算,到期后需要重新进行职业资格认证。
3.如何重新进行教资认定?
在当前认定到期前,需要参加新一轮教育培训,并通过相关考试或测评,在达到相关标准后即可重新认定教资。教育部门将会发布具体的考试时间和地点,教师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提前规划。
4.教资认定的作用是什么?
教资认定是教育部门对于教师的一种管理方式,具有重要的监管作用。这项认定可以衡量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水平,保证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质量。
5.教资认定的标准是什么?
教资认定是针对教师的专业技能、道德素养、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测试和考核的。认定考试包括笔试、面试、教学演示等多个环节,通过认定后才能拿到相应的证书。
6.教资认定的种类有哪些?
教育部门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设立了相应的教育教学系列职称。教育教学系列职称认定包括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等多个级别,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岗位要求参与认证。
7.如何准备参加教资认定?
为了顺利通过教育教学系列职称认定考试,考生需要提前进行系统的备考。建议考生多阅读相关学科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熟悉教学内容和要求。此外,还应该根据官方公布的考试大纲,合理安排备考计划,并参加模拟考试,积累宝贵的考试经验。
8.教育机构办理教师资格证的流程是什么?
若教育从业者需要进行教育教学系列职称认证或者办理相关资格证书,通常需要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预定的时间表进行考试与评估。参加考试后,需要提交相关材料进行审核,通过审核后即可领取相关证书。
9.教育从业者若在有效期内未完成教育培训是否需要重新考核?
一旦认定的教育教学系列职称到期,教育从业者必须参加新一轮相关的教育培训课程,并参加考试以获得新的资格认证。如果教育从业者在有效期内未完成相应的教育培训,则需要重新参加相关的培训,同时重新进行考核。
教资认证的有效期为3年。
在这3年有效期内,申请人必须通过教师资格证认定,否则就会认定时间过期。各地教师资格证认定时间略有不同,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如果申请人错过了这次的认定时间,可以选择下次认定。
但是如果错过了3年有效期内的教师资格证认定机会,就需要重新报考教师资格证的笔试和面试了。因此,教师资格证认定的有效期限是申请人必须要注意的重要事项之一。
其实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对容易通过。虽然考试内容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学科领域,但难度并不是特别高。
考试题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答题方式。如果认真备考,掌握好考试重点和难点,相信能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
对于零基础考生来说,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打好基础,所以要制定详细的备考计划。如果是上班族,备考时间并不充裕,需要尽早备考为好,早一些备考可以让复习进度快些。而有基础并且复习时间充裕的考生可以等报名开始后再复习。
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的目标:
通过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建立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改进考试内容,强化职业道德、心理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改革考试形式,加强考试管理。
完善考试评价,引导教师教育改革,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结合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国标、省考、县聘、校用”教师准入和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