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认证时间期限是3年。教师资格笔试和面试都通过后,可以获得《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该证明有效期为三年。在有效期内可以直接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过期则不能认定,并需要重新考试。认定申请条件:凡是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学历,均可作为教师资格认定有效学历。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应当具备《教育法》规定的学历。具体要求是:1、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或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2、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3、申请认定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的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4、申请认定高级中学教师和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的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5、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以及以上学历,并应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人工技术等级。对确有特殊技艺者,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其学历要求可放宽到高中毕业。6、取得硕士以及以上学位(无研究生毕业学历)者,申请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可视为具备合格学历。7、取得高等学校小教、幼教专业本科学历申请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取得高等学校小教、幼教专业专科(含三沟通、五年制专科)毕业学历申请认定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可作为合格学历。8、经国家有关认定国外学位(学历)的机构认可的,在国外取得的相应学历,可作为认定相应教师资格的合格学历。9、在校生仅限毕业年级生报考,报考时应提供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教师资格证认定时间期限是多久这个问题小编就整理到这了。
教资认定必须在3年内完成。通过教师资格证笔试和面试后,报名系统会自动生成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考生需要三年内完成教师资格认定,如果三年内不参加认定的话,合格证明作废。认定通过后获得教师资格证。
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之后,考生们还需要进行认定这个步骤,只有通过认定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
每个省份不同考区的认定时间和流程安排都是不一样的,由考区认定机构自行决定。正常情况下一年有两次认定机会,分为春季和秋季,春季启动工作一般安排在三月份,秋季启动工作一般安排在九月份。
就以春季认定为例,其中也分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不同类型考生认定时间段有所差异。第一阶段认定受理所有符合认定条件的考生申请,但是第二阶段只受理上半年成绩合格考生的申请。
如果考生参加2021年上半年笔试和面试都通过,那么第二阶段才能申请认定,除了该类考生,其余考生全部只能在第一阶段申请。
教师资格证认定期限保留3年。
相关规定:
教师资格证认定期限保留3年。笔试和面试科目均合格的考生,可获得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该证明是申请教师资格认定的必要条件,有效期3年。不在有效期内的考试合格证明不能用于教师资格认定。
相关关系:
教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是取得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同时具备教师资格的其它条件。
教师资格证书任教学科应与申请人报考笔试科目“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致。
科目有效期:
单科成绩有效期(两年)仅用于判断是否能报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面试,与是否能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无关。
各类别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单科成绩有效期均为2年。各类别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科目合格成绩单次有效。面试通过即可获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该合格证明有效期为3年。
教资考试的备考方法:
1.理解考试要求
详细了解所要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要求。阅读考试指南和相关教材,明确考试的范围和重点。
2.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考试内容和考试日期,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将学习时间分配到各个科目,并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来复习和做练习题。
3.收集学习资料
获取相关的教材、参考书籍和学习资料。可以向已经考过教资的人咨询,寻找一些有用的学习资源。还可以参加教师培训班或购买在线课程,以获得更系统的学习指导。
4.多做练习题
做大量的练习题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有效方式。找到适合的练习题和模拟试卷,进行反复练习,熟悉题型和提高解题速度。
5.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资考试通常会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确保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参加培训课程来加强学习。
6.制定备考计划
在考试前一段时间,制定一个备考计划。安排复习时间,进行最后的知识总结和重点强化。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保持身体和精神的状态良好。
7.模拟考试
在考试前进行模拟考试,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和时间,以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和应对考试压力的能力。
8.注意考试技巧
了解考试的答题技巧和注意事项。例如,注意审题、合理分配时间、有效答题等。
9.自信与冷静
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实力。考试时保持冷静,不要因紧张而影响发挥。
以上数据出自中公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