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在教资国考笔试中是占分数较多的一个模块,每年都会考察三道题,每道题十四分,职业理念、职业道德、基本能力各考察一道题,基本是比较固定的。考生在答题时主要的问题还是抓不到知识点,即使抓到知识点,得分仍然很低,这主要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做题习惯和答题格式。接下来通过一道例题为大家分析。例题:接手高一新生两个月后,英语老师刘丽发现,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一班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二班的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两个班的作业完成情况也有些差距。她反复回顾教学细节,感觉二班学生似乎内向一些,还有几个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为什么会这样呢?刘老师主动找同事交流,语文老师说:“二班的学生内向一些,不过整体基础不错,勤奋的学生不少,如果引导得当,教学效果应该不会比一班差。”数学老师也认可语文老师的说法。刘老师又去了解二班学生的想法。学生们提出了一些意见:“老师,您有时在上课时说一班的学生反应比我们快,我们很受打击”; “您上课时经常板着脸,很多同学都怕您,晓军有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是因为基础不好,并不是故意跟您对着干”。根据同事和学生的意见,刘老师调整了教育教学策略。她主动参加二班的一些集体活动,鼓励内向的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在学校举办的元旦晚会上,她还和二班学生一起唱起了英文歌曲。为了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她利用晚自习时间组织了“英语俱乐部”。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一、分析步骤第一,做材料分析题的三步骤,读题干→分析材料→组织答案第二,读题干,两个作答要求:1.学生观角度,2.分析刘老师的行为第三,学生观的内容“两独一发”,对于记忆不大牢固的考生可以将学生观的内容写在材料旁边。第四,阅读材料材料,分析刘老师的行为具体有哪些,并进行整合。二、题干分析首先,学生找到刘老师的行为“她反复回顾教学细节,感觉二班学生似乎内向一些,还有几个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刘老师主动找同事交流…”,“刘老师又去了解二班学生的想法…”,用语言进行整合:刘老师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身上,而是能够向老师、学生了解情况,对照之前回顾的学生观内容,体现了做到了将学生看成是独立意义的人。其次,“您上课时经常板着脸,很多同学都怕您,晓军有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是因为基础不好,并不是故意跟您对着干”,“为了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她利用晚自习时间组织了英语俱乐部’”。用语言进行整合:刘老师了解到学生不按时作业、调皮并不是真正跟自己作对而是基础不好,能够正确对待、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体现了老师看到学生是发展的人。最后,“刘老师调整了教育教学策略…‘英语俱乐部’”,用语言进行整合:刘老师经过了解能够看到一班学生与二班学生的不同,有针对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体现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五,分析答案进行整合,按照总分总的形式。三、答案整合总: 从学生观的角度看,刘老师的教学行为是符合教师职业理念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分: 首先,刘老师的行为体现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材料中刘老师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身上,而是能够向老师、学生了解情况,体现了做到了将学生看成是独立意义的人。其次,刘老师的行为体现学生是发展的人。材料中刘老师了解到学生不按时作业、调皮并不是真正跟自己作对而是基础不好,能够正确对待、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体现了老师看到学生是发展的人。最后,刘老师的行为体现学生是独特的人。材料中刘老师经过了解能够看到一班学生与二班学生的不同,有针对的解决学生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体现学生是独特的人。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刘老师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四、注意提醒考生在表达时要注意条理清晰,逻辑性强。1、采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关联词。2、分析时采用“知识点+材料”的形式表述,注意材料总结时语言要简练,可是当记忆讲义里的词语。
教师资格证考试作为国内报考人数最大的准入性考试之一,不管是报考人数还是考试难度和考试的通过率都是让考生相当紧张的数据,如何备考才能在这场考试中顺利通过呢?我为大家整理了2022教师资格证考试具体考试内容介绍与解析,快来看看吧!
笔试知识
1.科目一——综合素质
看这个名称你就懂了,既综合,又素质。无论哪个学段,考情题型一模一样,知识点稍稍有一点点差别,在下面给你一题一题的分析!
第33题50分,是一个材料作文,年年基本都是议论文,让你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千字论说,最近几年常见的主题有挫折教育、理想梦想、社会发展与传统价值、规则与破例等等。
第32题14分,是大阅读,其中第一小题文本定位找原句,第二小题需要联系全文进行概括,难度基本高考水平。
第31题的材料分析14分,只有一种问法,请用职业道德进行评析某老师的行为。
第30题的材料分析14分,有三种问法,请用教育观评析老师行为,请用学生观评析,请用教师观评析。以上两道材料分析题基本上题面400字左右,作答时要条分缕析,不能直接小作文。
选择题一共29道题,每题2分:
第29题的图形数字推理有点难但有方法,不想努力的话,2分放弃也行;
28题概念关系超级简单,常见的是词汇的关系题,偶尔出现过命题关系;
26-27题是Word、Excel、PPT的软件使用,了解一下理论,打开软件熟悉界面和操作基本上问题不大;
17-25题是文化素质,内容既多又杂,上到天问宇宙大爆炸,下到地理帕米尔高原有多大,无论是苏轼李白写了啥,还是苏联美国因何而打架,全考;
13-16题考职业道德行为,通常会在题干里给出一个情境,因此不仅得记住关键词,更要理解内涵更够对应。;
5-12题的法律法规基本都有案例,偶尔有常识性的理论性问答。主要涉及的法律有《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联合国儿童公约》(幼儿);
1-4考职业理念,具体场景对应三观,包括素质教育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中小学)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幼儿)、新背景下的教师观。
2.科目二
(1)幼儿园
单选题10道,每题3分,满分30。学前儿童发展部分占3-6题,学前教育原理占2-5题,其他部分占0-2题。
简答题2道,每题15分,满分30。论述题1道,满分20分。这两道大题的考点集中分布在第一章和第二章,其他章节也有少量涉及。一般都会直接问书上的原话或者变一种问法,答案都在书上,背会了再加适当阐述就可以。简答题做答需要注意言简意赅,论述题做答需要结合生活,适当举例。
材料分析题2道,每题20分,满分40分,考点集中在第一章和第五章。一般会给一段材料,要求分析材料中幼儿或者教师的行为,以及给出解决措施或者培养策略。考生需要精准定位知识点,活学活用。
最后一道大题是活动设计,满分30分,主要考察第七章内容。要求根据主题或者领域写一篇活动设计。活动目标要写得全面、概括,活动过程步骤明确,条理清晰,有亮点。
(2)小学
一句话概括,相当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再加一道40分的学科专业教学设计题。
第一章,教育基础,包括教育学基础知识、小学教育、课程、学生教师等,相当于教育学主体部分,大概考30分,要求精准记忆。
第二章,学生指导,包括普心、教心的主体部分,从感知觉注意想象,到巴甫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从皮亚杰的感前具形,到小学生营养卫生健康疾病。占到40分左右,专业术语多,自学难理解,需要听懂举例,会学以致用。
第三~五章的班级管理、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与反思,这三章的主观题占比较大,材料题出题频率高,占30-40分。要求大家不仅要牢记术语,还要分析材料,同时练习材料题的解题步骤和答题规范。
最后两章,关于教学设计,主要针对最后一道40分大题,包括语数外、音体美六个学科的核心专业知识,以及会写规范的完整的教案。当然,你只需要学习这六科的其中之一即可。这部分分值比重大,专业性强,是拿分的难点。
(3)中学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包括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发展、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相当于教育学主体部分,大概考40分的内容,主要是单选和简答,理论性强,要精准记忆。
第二章、第三章和第七章的课程、教学和德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三根顶梁柱,难度大,内容多,材料题比重大,加起来考50分左右。要求大家不仅要牢记术语,还要分析材料,同时练习材料题的解题步骤和答题规范。
第四第五章的学习心理和发展心理,就是普心和教心的所有内容了,从感知觉注意想象,到巴甫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又占到50多分,专业术语多,自学难理解,需要听懂举例,会学以致用。
最后一章班级管理和教师心理,是两学的交叉点,每年考10分左右,可以次要把握。以上八章,都有辨析题的出题点。
3.科目三——专业知识
选择报考中学就要面临专业知识的暴击,基本上就是高考难度,刷刷题问题不大哈~虽然说国考教资不限专业,但还是觉得尽量专业相关相近,一是专业知识上省点劲儿,二是教招的时候也能放心。
四、你必须表演的——面试表现
面试项目主要考查职业认识、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等。
具体的环节主要包括了结构化面试、试讲、答辩三个环节,三个环节都不需要你展示“真实”的自我,而是要表演出“最适合做老师”的自我。结构化部分考官随机从题库中抽取两个问题,你进行作答;试讲部分现场抽题,备课20分钟,试讲10分钟;答辩部分,试讲结束后考官针对刚才的试讲问一两个问题,通常情况下涉及专业知识、教学设计或者刚才试讲的小失误,当场作答。知识上的储备都在日常,面试重要的是面对面观察你的言谈举止,感受你的气质气场!
你好!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一《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一般从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这4个知识点出题。只要熟背知识点,再结合材料分析,28分的题至少可得25分。考试无论遇见什么类型的材料,都可以从以下理论知识点进行分析评价。1.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2.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3.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二)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三)教师行为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4.教师职业道德(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四(2)班小明最近在校表现不好,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为了了解小明在家中的情况,班主任顾老师到小明家家访。在同小明父亲交流情况时,顾老师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小明父亲听后,很不高兴地说:“顾老师,我以为您说的欠妥。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把他送到学校教育,剥夺受教育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在对小明的教育上达成共识。(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师家长冲突的看法。(2)试述教师家访的注意事项。猎考网解析:1.【参考答案】(1)我对材料中教师与家长的看法如下:①在现存的教育情况下,存在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不理解,沟通不通畅,对彼此工作内容不了解,这是时有发生且必须要解决的不良现象。②教师与家长形成冲突的原因:首先,家校合作共育的过程中,一些老师发现孩子的问题后只知找家长告状,把责任往家长身上推,做法欠妥,让家长对老师的要求产生抵触情绪。其次,很多家长片面的认为,家庭只需要把孩子照顾好就可以了,教育问题应该由学校全权负责,缺少与学校的配合观念。造成了家校之间的冲突。所以在家校相处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应承担相应的职责,秉承家校共育的理念,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2)家访是班级管理者与家长交流的十分重要的方式,也是班级教育力量协调的好方法,是班主任与学生个别家庭进行交流,以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家访注意事项:①不以告状为目的。家访的目的是与家长交流信息,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的家庭和班级合作的条件,而不是“告状”。②要保证家访的全面性。家访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一种家校联系方式,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学生都需要通过这种渠道,形成家校合力进而促进学生发展,因此要保证家访的全面性,不仅仅是面对问题学生。③要保持诚恳态度。班主任态度要诚恳,尊重学生和家长。在家长和学生面前,班主任的地位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一种服务者的态度,因此家访中应态度谦和诚恳。④要承担责任。家访不是简单告知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而是要与家长一同努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因此班主任要承担责任,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帮助。⑤要灵活应变。家庭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在家访中,班主任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减少双方的矛盾冲突。⑥要守时、守信。要建立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良好关系,使家长充分信任班主任。守时守信是基本的要求,是班主任必须做到的。2.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同学,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能发现任何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问题:(1)请你根据案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2)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2.【参考答案】(1)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老师应该:①承认学生的独立性,承认学生发展过程的多途性、发展方式的多样性和发展结果的差异性,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②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和环境的支持度,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选择、发言;③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受教育过程进行调控;④鼓励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超越教师的认识,超越时代的认识与实践局限,科学地提出不同的观点、看法,并创造具有成效的学习方法;⑤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性。(2)这种行为违反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案例中老师否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违背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