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所以,答案选C项。 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C[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6.C[解析]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种学制。这种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 7.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8.A[解析]略。 9.B[解析]我国新课改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0.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11.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 12.A[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这种注意方式属于有意注意。 13.C[解析]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14.D[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记忆的策略,其要旨在于建立信息间的联系。 15.A[解析]团体警觉是指在讲演和讨论期间,老师用来鼓励学生保持注意力的提问方法。 16.A[解析]胆汁质的人以精力旺盛、粗枝大叶、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根据题干中对方华的描述,方华的气质类型属于胆汁质。 17.B[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18.C[解析]强 迫症是一种以强 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典型表现是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明知没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就会感到极度焦虑。题干中郭阳重复洗手,明知没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是典型强 迫症的表现。 19.B[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强调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应该给予积极的期望。 20.A[解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流派中,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渐进的、盲目的、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因此题干是行为主义流派的观点。 21.D[解析]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题干中李 老师认为能教好学生,就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参考答案 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这四个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分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而非教育。故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3.参考答案 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包括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等四项任务。因此,教学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说法是错误的。 24.参考答案 题干说法错误。根据耶克斯—多德森认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而且动机的水平随任务性质不同而不同:任务较容易,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动机水平越低。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25.参考答案 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的稳定特征或倾向。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即这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因此品德的形成受情感的影响说法是正确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参考答案 (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3)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 (4)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 27.参考答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28.参考答案 (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29.参考答案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1)流畅性 (2)变通性 (3)独创性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参考答案 (1)材料中班主任的做法遵循了德育原则的要求,值得其他老师借鉴,具体表现在: ①做到了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该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班主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后进生,并通过学生擅长的方面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改变以前不爱学习、不努力的现状。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学习,成绩也提升了很多。 ②做到了因材施教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班主任让每一位学生都写下自己擅长的方面,结合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让学生一点一点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努力,最终取得良好的提升。 ③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班主任积极信任、相信后进生也可以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所以采用写下优点的方法帮助学生改变。 (2)首先,该老师运用了品德评价法对学生进行德育。品德评价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材料中老师通过选举“月明星”的方式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改变自己的小缺点,正是体现了这一方法。 其次,该老师运用了道德修养法。道德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变及行为控制。材料中老师让学生自己找到自己的特长,通过发挥特长成为月标兵,最终通过优点来带动缺点,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最后,该老师也运用了实际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材料中老师对于学生达到“月标兵”的标准更加严格和细致,每位同学也在老师的要求锻炼下形成了,优秀的品质,也能体现这一方法。 31.参考答案 (1)①情绪的爆发性和冲动型。青少年学生对各种事物比较敏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心理行为自控能力较弱。一旦激起某种性质的情感情绪就如火山般的猛烈爆发出来,表现出强烈的激情特征,情感情绪冲破理智的意识控制,淋漓尽致地显露出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爱、恨、不满或恐惧、绝望等情绪。材料中,小辉常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来得快,变得也快。学校生活、与同学交往以及与父母沟通上都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冲动的一面,这些都体现了小辉情绪发展的爆发性和冲动性的特点。 ②情绪的不稳定性和两极性。青少年学生情绪虽然强烈,但波动剧烈,两极性明显,很不稳定,情绪很容易从一个极端剧烈地转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事物看法较片面,很容易产生偏激反应。心理学家曾把处于这个时期青少年的情感情绪形象地比喻为“像一个钟摆”,在寻求平衡点的过程中摇晃于两极之间,这主要与这个时期青少年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有关。材料中,小辉情绪来的快,变得也快,正是不稳定性的体现,并且取得好成绩非常高兴,遇到一点挫折又极度苦恼,非常和极度等都体现了其情绪的两极性。 (2)①敏锐觉察情绪,只有首先觉知自己的情绪及产生的真正原因,才能适时对自己的情绪作出适当的反应,进而给情绪一个转化的出口。②平和接纳情绪状态③正确调整情绪④有效表达情绪,学会正确表达、合理宣泄情绪。⑤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包括:宣泄: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方式把人的情绪体验充分表达出来。如放松训练、气功、瑜伽等;转移:是从主观上努力把注意力从消极或不良情绪状态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的自我调节方法;调节认知功能:主要是运用艾利斯ABC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改变认知。对自己习惯化的思维方式进行重解,看到问题的不同角度,以更宽广的视角理解自己和他人;积极的自我暗示:指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以隐含的方式来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2020下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小学英语 阅读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案】
Big cities and the countryside
Teaching aims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ig cities and the countryside.
Students can be familiar with the structure and usage of comparative degree.
Students will develop their reading abilities to catch keywords.
Students can foster the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understand their own options.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Key point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e reading material and be familiar with the structure and usage of comparative degree.
Difficult point
How to foster the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environment and understand their own option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ing-up
1. Greetings.
2. Let students enjoy a song named Five Hundred Miles and ask them whether they like this song and what kind of music the song belongs to. The song goes like this:
If you miss the train I am on.
You will know that I am gone.
You can hear the whistle blow a hundred miles.
A hundred miles, a hundred miles.
A hundred miles, a hundred miles.
You can hear the whistle blow a hundred miles.
Ask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Then tell them the features of country music and lead into the topic.
Step 2: Pre-reading
Show pictures of Beijing, Shanghai, and the countryside. And ask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se pictures. After that ask a question, “Where do you want to live?” Then ask students to predic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title and these pictures.
Step 3: While-reading
1. Extensive listening
Read the passage for students and ask them to find the main idea of the reading material. At the same time, check their prediction.
Then invite one student to share the answer.
2. Intensive listening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catch keywords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 They need to find out the citie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and their features. Then lead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chart on the blackboard.
After that explain the usage and structure of comparative degree.
3. Ask students to read after the tape to imitate the intonation and pronunciation.
Step 4: Post-reading
Ask students to hold a discussion in groups of four and talk about where they want to live and why. 5 minutes are given for discussion. Then invite some groups to share their opinions. And give positive feedback.
Step 5: Summary and Homework
Summary: invite a student to be a little teacher and summarize the whole class. Ask student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make cities more beautiful. They should work hard to achieve their goals.
Homework: ask students to draw a picture of the ideal place to live.
Blackboard design
Teaching reflection
【答辩题目解析】
1.小学生有什么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怎样进行教学?
1. What characteristic does pupil have, according to them how to undertake teaching?
【参考答案】
小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通常来说,他们活泼好动,贪玩调皮,好奇心强,喜欢尝试和探索,对事物的认知比较基础,灵活性高但思维能力还在培养阶段。同时,他们的注意力也很难保持较长的时间,尤其在课堂上的专注性也有待提升。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多采用多媒体,唱歌,图片等新颖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课堂。同时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老师在课上也同样需要注重课堂纪律。
只有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成长成才。
【Suggested version】
Pupils are developing people with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In general,they are lively and active, playful and naughty, also with strong curiosity. Besides, they like to explore new things, and their cognitive and thinking abilities are naive and simple. Meanwhile, they can’t focus on one thing for a long time, especially in class.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and teach th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Multimedia, singing, pictures, and other novel ways are used to attract students' attention in class. At the same tim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students' study habits so that they can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Teachers also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discipline in class.
Only when teachers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can they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and make students grow into talents.
2.请谈一谈作为一名教师你的优势。
2. Please talk about your strengths.
【参考答案】
首先,我对学生有爱心和耐心,能够不断借鉴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用爱心对待每一名同学,只有爱学生,学生才爱你。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全心全意的为学生和家长服务。
其次,我在大学学过相关的教学教学以及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成绩优异,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我也有相关的教育经验,曾担任过教育机构助教,有家教经验,从而对学生比较了解,能够因材施教。
所以我认为我适合当一名教师,有能力肩负起肩上的使命。
【Suggested version】
First of all, I have love and patience for students, and can constantly learn from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excellent teachers in school,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in an all-round way, and treat every student with love. Only love students, students will love you.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I have been serving students and parents wholeheartedly.
Secondly, I have learned releva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teaching and psychology in university, with excellent results, and I am able to apply it to real life.
Finally, I also have relevant educational experience. I once served as a teaching assistant in a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and have the experience of tutoring, so that I can understand students better and teach them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So I think I am fit to be a teacher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shoulder the mission on my shoulder.
2020下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2.归纳总结一般结论
组织学生根据上述二次函数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可以多举一些例子,思考一般情况下根据二次函数图象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一般思路,以及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能否确定相应的二次函数图象与轴的位置关系。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一般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二次函数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联系:根据函数图象与轴的公共点的横坐标,可得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或得到近似根);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可判断对应的二次函数图象与轴公共点的个数。并列表表示其对应关系。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学习本节课的意义。
【参考答案】
本节课学习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是在学生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及二次函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之间的联系。本节课学习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与方程的关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何意义,感受用函数思想来解决方程问题。这也为后期学习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
2.说一说你是如何突破本节课难点的。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难点是二次函数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之间的联系的探究过程。
课前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学习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时的学习思路,从而引导学生想到利用函数图象特征来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接着给出三个不同特征的二次函数,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函数图象,给出观察的要点——图象与轴的公共点个数、自变量为公共点横坐标时的函数值、对应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等。列表总结,通过具体例子直观发现函数与方程的对应关系。然后由特殊到一般,组织学生思考一般的二次函数与其对应一元二次方程间的联系,由函数图象如何判断方程的根,反过来能否由方程的根推知函数图象信息。
最后我会和学生共同总结二次函数与其对应一元二次方程间的一般结论。
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以及正反两方面的思考,再结合学生小组探究、辅以教师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总结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