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师资格证笔试包括三个科目:科目一综合素质,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政治),分别在10月31日的上午9:00-11:00、下午的13:00-15:00和16:00-18:00,考试时间两小时。
科目一和科目二属于公共科目,科目一考察综合素质,最容易丢分的是作文,科目二属于教育专业知识,其实对于爱好教育的同学来说比较简单,科目三和面试属于学科专业知识,要考察政治方面的知识,如果政治学的好的,尤其是高考政治科目能得到高分的,一般都没有问题的。
内容:
1、综合素质(初中)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从历年真题来看综合素质的选择题出题知识点也是比较固定的,职业理念4题、道德行为规范4题、法律法规8题、文化素养9题、逻辑分析2题、信息处理2题,一共29道。
综合素质的材料分析题包括1道职业理念辨析题、1道道德行为规范辨析题和1道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目较简单,相当于初高中的语文阅读题目,其余两道题有它固定的回答模板,只要背过模板,多加练习,一切迎刃而解。
难在写作题,近些年综合素质的写作题大多都是话题类作文,审题是一大难题,大多考生发愁在审题,这个就要求考生多练习审题,拿历年真题卷、模拟卷写作题多审题,反复练习,找到审题的技巧。
2、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型有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习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画思维导图,每一个知识点有其对应的知识结构,听课的同时整理思维导图,背诵思维导图,是一个很高效的方法。
从历年真题来看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选择题考察知识点比较广泛,这一部分建议大家在17考教师app添加科二刷题,抽用每天的碎片时间进行刷题,加之背诵思维导图,选择题拿高分是很容易的;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简答题就要求考生背诵了,17考教师课程会有科二简答题背诵汇总。
运用口诀背诵特别搞笑,尤其自己编口诀,效果更是好,需要注意的是口诀多了容易混淆,这就要求大家不断重复,反复背诵,做到烂熟于心;教育知识与能力的材料分析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简答题知识点的考察,在这部分就要求学员会对简答题知识点进行扩展及结合材料分析该知识点。
扩展说白了就是解释,用一句或者两句话对知识点进行解释,所以背诵科二简答题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教学设计题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擅长,在六个科目中选择一个进行教学设计,这类题目有它固定的答题模板,只要考生在考前学会套用模板,多加练习,得高分没有问题。
3、初中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这一科的复习建议听课更高效,这里推荐一起考教师APP的课程,科三老师特别专业,我在考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时就是在一起考教师APP听的课程,一边听课一边做题,非常轻松的一次性通过了考试。这一科主要考察我们的教育教学类知识与能力。
初中政治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科目总共有三门,分别是:《中学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学科和教育理论知识。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考取教师资格证,点击蓝字咨询机构1.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及以上标准。2.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按省教育厅部署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合格。(申请者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免于教育学、心理学考试)3.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说课(说课分为:面试、试讲)。(申请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如能提供3个月或以上的教学证明,可免于面试、试讲)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按《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考取教师资格证,点击蓝字咨询机构
【导读】虽然高中政治的有些内容我们可能云里雾里,但是通过一些考试的固定套路,我们还是可以顺利进行作答的,毕竟很多东西,其实我们大学政治都是学过的,但是想要取得更高的分数,还是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我们可以从历年的高中政治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入手,把握考试的要点,下面就来看看教师资格证高中政治面试真题:商品的基本属性。
一、考题回顾
题目:商品的基本属性
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到农贸市场购买粮食、蔬菜、水果,到商店购买油、盐、酱、醋一级服装、鞋帽、文化用品,这些需要购买的物品都是商品。
人们购买这些商品,是因为它们有用,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生产这些商品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你能够从上述下料中归纳出商品的基本属性吗?
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有适当的提问环节;
(2)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视频展示】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国各大港口进出口商品快速增长和华为手机越来越受到国外消费者的欢迎。教师提问:这些商品都有什么样的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都感受到了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商品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欢迎。我国的商品都是广大劳动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商品到底有哪些基本属性和特征呢?下面我们进入《商品的基本属性》的学习,一起去寻找答案。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商品的含义
【情境展示】四幅图片:A、阳光 B、家里用的自来水 C、超市货架上的物品 D、妈妈给我织的毛衣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判断某一物品是否是商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判断一种物品是否是商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第二,必须是用于交换。
2、商品的使用价值
【活动展示】教师多媒体展示超市内各大商品的图片,并提问学生:我们去超市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师总结】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通俗的说——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商品的质量。也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因素——物美。同时,我们也会考虑商品的价格因素,即价廉。
3、商品的价值
【情景展示】超市中不同商品,标价不一样,普通消费品和高档耐用品价格差距很大。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问题:这些商品为什么价格有差距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人们耗费了一定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即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环节三:巩固提高
【活动展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积极讨论,学生自行判断,并发表看法。
【教师总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作为商品,它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商品的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随机对本课重点内容进行提问。
拓展作业:找到自己生活中的案例或者是物品来进行判断是否是商品。
【答辩题目】
1、如何理解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2、说说本节课你是如何导入的。
以上就是教师资格证高中政治面试真题:商品的基本属性,具体的答题思路以上也进行了汇总,希望大家参照以上作答思路进行训练,更多教师资格证面试要点,请持续关注本平台。
1.张老师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使学生思想转变,这种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品德评价法
C.个人修养法
D.情感陶冶法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德育方法是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实际练习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给予激励或抑制,从而控制其品德发展的方向,提高道德的形成、发展的方法。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和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其具体方式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等。本题的考点是德育方法之一的情感陶冶法。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简答的方式出题。
2.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本题的考点是德育方法之一的品德评价法。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简答的方式出题。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个人修养法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为:君子们广泛的读书并且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那么他的智慧就会显明而且品行方面也没有什么过错了。体现的德育方法是自我修养法,即要教育学生自我反省,自我修养,以培养学生的品行。本题的考点是德育方法之一的个人修养法。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简答的方式出题。
4.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是()。
A.有效说服
B.树立榜样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的方法包括: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群体约定的具体操作程序:(1)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3)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4)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5)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要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6)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7)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本题的考点是德育方法之一的群体约定法。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简答的方式出题。
5.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实际练习法
D.情感陶冶法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实际锻炼法(实际练习法)是指教育者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本题的考点是德育方法之一的实际锻炼法。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简答的方式出题。
材料: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到后来,他发展到每天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休息时间也不放过。张林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迷于互联网上紧张、激烈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老师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张林上网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每天收发、检查作业,在劳动值日中协调合作,建立互帮互助关系;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互联网知识;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张林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问题:试以德育的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材料中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以下德育的原则:
(1)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的老师充分肯定了张林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让王林担任计算机兴趣小组组长,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2)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的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材料中的老师针对王林爱上网的特点加以引导,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3)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材料中的老师充分肯定了张林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让王林担任计算机兴趣小组组长,鼓励王林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等,都体现了老师将学生向积极方面引导的倾向性。
材料中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以下德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真情实感来启发、引导学生,以影响其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材料中的老师与王林交谈,对王林进行说服引导。(2)实践锻炼法。实践锻炼法指的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材料中的老师让王林担任计算机兴趣小组的组长,在实际锻炼中帮助王林成长。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关于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练习题的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环球青藤网校,小编将为大家做及时的资讯整理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