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小学湖北

feion1992024-07-24  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  A.《论语》B.《大学》C.《孟子》D.《学记》  2.在中国近代史上,蔡元培第一次把美育列为学校教育组成部分是在()  A.1908年  B.1912年  C.1922年  D.1931年  3.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必然有教育现象,这说明了()  A.教育的历史性  B.教育的阶级性  C.教育的永恒性  D.教育的继承性  4.上好课的前提是()  A.目的明确  B.备好课  C.选择好教学方法  D.了解学生  5.教学的中心任务是()  A.发展学生智力  B.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  C.培养学生品德  D.塑造学生个性  6.课外校外教育中具有普通性的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7.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D.社会效率论思想  8.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教育学生学好功课  B.组织培养班集体  C.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D.了解和研究学生  9."春风化雨",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定法  10.初中生生理发展最重要的特征是()  A.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B.脑重增加  C.心脏增大  D.性成熟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教育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  12.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与"泛智"教育思想是______所提出的主要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是______的著名教育主张。  13.赫尔巴特对教育学有很大贡献,他试图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______,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______,并提出了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阶段教学"。  14.学科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______形式编定的有关______的指导性文件。  15."壬戌学制"颁布于______年,又称六三三制,是以______学制为蓝本而制定的。  16.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缺点有两个方面: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17.学生是______中的人。在学校里,学生的主要任务______。  18.庠、______和______等是我国奴隶社会所设立的学校。  19.从"人性善"的观点强调教育重要性的代表人物是____;从"人性恶"的观点重视教育作用的代表人物是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区别在哪里?  21.德育的内容是什么?  2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23.什么是"分组教学"?意义何在?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3分)  24.论述德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记忆属于下列哪种记忆类型()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26.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思维的起点和动力是下列哪一项()  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27.一个人在旅游的过程中,既想多观光风景、游玩,又害怕多花钱的心理冲突,属于下列哪一项()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28.人们对英雄行为、文化古迹等做出的赞美和感叹是下列哪项情感()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正义感  29.马斯洛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A."自我"  B."自我实现"理论  C.学习理论D.无意识理论  30.一个人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待人诚实,乐于奉献。表现出他性格的()  A.态度特征  B.情绪特征  C.理智特征  D.意志特征  3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之间存在()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相互影响关系  D.不相关关系  32.动机产生的条件是()  A.内在需要  B.外在刺激诱因  C.兴趣和爱好  D.内在需要和外在诱因  33.有的颜色可以引起温觉或冷觉,而有的颜色带有接近感和深远感。这是感觉的()  A.明适应或暗适应  B.对比特性作用  C.联觉作用  D.补偿作用  34.对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一种倾向是()  A.主导动机  B.社会需要  C.直接兴趣  D.间接兴趣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5.感应性是指生物有机体以其自身的______对______机体生命的刺激的应答性反应。  36.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人脑中______出该事物的形象,称之为记忆表象,简称______。  37.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______,从而______实现预定目的。  38.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是______、了解问题、分析诊断、______和结束咨询。  39.掌握知识技能基本属于______范畴,能力属于______范畴。  40.气质的类型差异表现为______、多血质、______和抑郁质。  41.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有:操作定向阶段、______、操作的整合阶段和______。  42.动机的三个功能是______、______和激励功能。  43.技能的特点包括:一是______得来的,有别于本能行为;二是一种______,区别于知识;三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主动。  七、简答题(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4.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5.情绪、情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6.注意的基本品质有哪些?  47.什么情况下会出现高原现象?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3分)  48.怎样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一、简答题

1.简述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

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阅读《动物学校》这个故事,回答相关问题。

动物学校要招生啦!动物园的动物们奔走相告,踊跃报名。泥鳅、松鼠、老鹰……有幸成为首期学员。学校开设了游泳、跳跃、跑步、飞行等课程。

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是游泳课。松鼠、老鹰首先遭遇尴尬,由于他们是“旱鸭子”,迟迟不敢下水,遭到了老师的训斥和嘲笑。而泥鳅却在这堂课上出尽了风头,他以舒展自如的泳姿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喝彩。但接下来的课程训练却让松鼠、老鹰扬眉吐气,跳跃是松鼠的强项,飞行是老鹰的看家本领,跑步项目对他俩来说更不成问题。但这些训练却让泥鳅吃尽了苦头,尤其是跳跃和飞行,是他的弱势项目。为了提高成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个项目上。一学期过去了,泥鳅被摔得伤痕累累,苦不堪言,虽然期间他想放弃这两个项目的训练,在游泳这个优势项目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碍于校方的规定和校长、教练的威严,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原本的优势项目——游泳,因为长期没有训练,泳技大不如前,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在飞行项目上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跳跃项目上破动物界的最高纪录,但也只得到“B”等,因为他是在树顶上起跳,而没有按照学校规定在地上起跳的要求。

(1)请你就该校的课程设置作以评析。

(2)请你就该校的教学评价作以评析。

参考答案:

1.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能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成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2.(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三、材料分析题

(1)动物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首先课程的设置不能有效促进各种动物的个性发展(而是要动物去适应课程)。其次采取统一设置的方式,不注重各种动物的选择与需求(松鼠、老鹰的游泳,泥鳅的跳跃和飞行)。

(2)在教学评价上,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不科学。

①期末的成绩汇报课上,泥鳅跳跃、跑步得了“C”等,飞行没有学会。游泳,由期初的“A”等降到现在的“B”等。老鹰飞行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等,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了“B”等,游泳不及格。松鼠在飞行项目上得到了“B”等,跑步得“C”等,游泳没有通过…。”(在评价方法上,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教育应是一种报考的管理过程);

②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所长进,但也只得了“C”等,飞行项目最终没有学会。(不注重发展性评价,不注重期望与激励);

③在评价内容上,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甄别与选拔,不注重其它方面(态度和能力)的发展,人的智能有多元的,知识和技能仅仅是一个方面。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练习题”,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更多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高频考点、历年真题等备考资料,欢迎关注本平台查看!

1.研究表明,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具有明显转折的时期一般是在()年级。   A.一   B.二   C.三   D.四   2.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   A.教育科研   B.班级常规管理   C.教学   D.班集体的建设   3.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   A.将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   B.实现爱国教育   C.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   D.使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   4.儿童发展的源泉是().   A.儿童主体的活动   B.机体的结构和功能   C.家庭和社会教育   D.社会环境   5.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特点”。   【详解】研究者认为,品德的发展应该是多层次、多水平、多深度的,所以道德情感发展不应以单维度来表示。其研究结果指出:()每个年级都有道德情感的五级水平。随着年级的递增,高级水平逐步增加。低年级从第三级向第四级转化;中年级以第四级为主;高年级约有半数左右被试达到第五级水平。(2)小学三年级是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期,即一、三年级之间道德情感水平的差异较显著,而三、五年级的差异没有如此明显。(3)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其表现是义务感烈,荣誉感次之,良心和爱国主义再次之,幸福体验最差。   2.【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详解】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3.【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   【详解】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   4.【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相关内容”。   【详解】略   5.【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详解】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发展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身心的某些方面在较早的年龄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一些方面则需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一特点要求教育活动要分析个体各方面发展的时期,“对症下药”,才能取得的教育效果。   而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如:6—2岁学生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较差,4—6岁,抽象思维能力获得了发展,但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而到了7—8岁,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思维具有开放性。心理学家提出发展关键期或期的概念,正是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故本题选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149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