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分,共30分) 1.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高峰发病年龄为( )。 A.3~5岁 B.5~7岁 C.8~10岁 D.11~13岁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是( )。 A.讲解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指导法 3.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是( )。 A.人际排斥 B.人际吸引 C.人际合作 D.人际竞争 4.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是( ) A.示范 B.讲解 C.练习 D.反馈 5.人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称为( )。 A.心智技能 B.表演技能’ C.写作技能 D.操作技能 6.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7.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8.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9.于l994年受邀在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发展成果的心理学家是( )。 A.斯金纳 B.奥苏伯尔 C.加涅 D.布鲁纳 10.人与人区别的主要方面,也是人格核心的是( )。 A.情感 B.意志 C.性格 D.气质 11.( )目标是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A.应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12.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的功能。 A.培养动机 B.激发需要 C.促进和维持 D.培养纪律 13.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是( )。 A.心理测验 B.心理分析 C.心理辅导 D.心理咨询 14.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 )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A.知识 B.领会 C.应用 D.分析 15.生理自我的基本成熟是在( )左右。 A.4岁 B.3岁 C.5岁 D.7岁 16.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不稳定因素,是指归因于( )。 A.能力 B.运气 C.任务难度 D.努力 17.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布鲁纳 B.维纳 C.苛勒 D.奥苏伯尔 18.下列内容中不能发生迁移的是(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情感和态度 19.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 A.比较 B.变式 C.概括 D.直观 20.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 )。 A.维果斯基 B.加里培林 C.加里宁 D.赞可夫 21.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立者是( )。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华生 22。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就会退回去重读困难的段落,放慢速度,这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 )。 A.计划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视策略 D.组织策略 23.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问题解决,其理由是( )。 A.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 B.它不必克服认知障碍 C.它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的 D.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 24.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 )。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低级动机 D.外部动机 25.内化指在思想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A.认知结构 B.价值体系 C.观念系统 D.策略框架 26.( )是指辅导教师设身处地去体会受辅导学生的内心感觉,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之中。 A.关注 B.尊重 C.真诚 D.同感 27.对程序教学贡献的是(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布卢姆 D.加涅 28.( )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表 29.我国学者廖世承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于.( )出版。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0年 30.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B.专家型教师有完善地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专家型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 1.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是( )。 A.同伴群体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知 E.社会风气 2.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即( )。 A.直接转变 B.间接转化 C.间接改变 D.直接发生 E.自然形成 3.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 )。 A.获得 B.同化 C.顺应 D.转化 E.评价 4.下列属于健康概念的有( )。 A.自我意识正确 B.获得他人肯定 C.身体健康 D.心理健康 E.社会适应良好 5.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联结 D.原型整合 E.原型内化 6.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 )。 A.实物直观 B.感知直观 C.模象直观 D.本质直观 E.言语直观 7.1 994年布鲁纳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成果概括为( )。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探索性研究 E.社会文化研究 8.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 )。 A.细微型操作技能 B.粗放型操作技能 C.徒手型操作技能 D.器械型操作技能 E.闭合型操作技能 9.元认知监视策略包括( )。 A.设置学习目标 B.阅读时对注意力加以跟踪 C.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E.分析如何完成任务 10.CAl的优越性体现在( )。 A.交互性 B.即时反馈 C.所呈现的信息生动形象 D.机器规定速度 E.自定步调 11.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 )。 A.知识的获得 B.知识应用 C.知识巩固 D.知识编码 E.知识提取 12.教学环境包括( )。 A.基础条件 B.师生关系 C.上下级关系 D.物质环境 E.社会环境 13.学生的学习内容有( )。 A.知识技能的掌握 B.学习策略的掌握 C.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D.道德品质的培养 E.健康心理的培养 14.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15.以下内容中能发生迁移的有( )。 A.知识学习 B.技能学习 C.行为规范学习 D.态度与情感学习 E.气质 16.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下位学习 E.命题学习 17.对技能分类的较典型的观点是将技能分为( )。 A.言语技能 B.操作技能 C.记忆技能 D.心智技能 E.体育技能 18.在学习一份书面材料中,记忆效果的位置往往是( )。 A.结尾部分 B.都一样 C.开始部分 D.中间部分 E.不一定 19.问题解决具有( )的基本特点。 A.目的性 B.结构性 C.序列性 D.主动性 E.认知性 20.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有( )。 A.爱国主义情感 B.集体主义情感 C.义务感和责任感 D.事业感 E.自尊感和羞耻感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就是知识的传递。 ( ) 2.苛勒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地接受学习。 ( ) 3.理性概括是一种高级的概括形式,是知觉水平的概括。 ( ) 4.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 ( ) 5.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是外部反馈。 ( ) 6.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表明其思维具有变通性。 ( ) 7.教师自己的观点对学生而言是正确的答案。 ( ) 8.创造性是少数人的天赋,一般人不可能有。 ( ) 9.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皮亚杰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儿童达到道德的自律。( ) 10.采用掌握学习进行教学,学生的成绩没有差异。 ( ) 11.学生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 ) 1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味着教授学习策略能提高迁移的意识性。 ( ) 13.概括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 ( ) 14.在操作技能形成的整合阶段,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十扰减少,多余动作却有所增加。 ( ) 15.以合作学习方式学习的学生比独自总结或简单阅读材料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 ) 16.个体好奇心、求知欲越强,知识经验越丰富,活动的积极性越高,则越能发现常人所发现不了的问题。 ( ) 17.研究表明,学生的态度和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没有关系。 ( ) 18.心理健康是绝对的。 ( ) 19.教学活动中,教师按领域原则和功能安排课堂空间,这两种方法并不相互排斥,可以组合使用。 ( ) 20.班级规模越大,教师的态度、学生的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得分往往就越低。 ( )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某市路南区某小学教师崔某在学校放学后,义务为其班学生张某补习数学。该生属于习惯性不听讲,不守纪律的学生,经多次提醒劝告不听,并顶撞教师,情急之下,崔老师用手掐了该生的左脸。事后,该生之父大闹学校,并带来当地“焦点透视”节目组的记者进行采访,曝光,大肆渲染。路南区教育局迫于新闻宣传的压力,局长当即拍板:对该教师马上解聘,并赔偿学生损失费3000元,要求该学校有关领导作出严肃的检查,并通报全市各级教师就此事展开讨论,自查反省,引以为戒。 1.局长解聘崔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 ) A.妥当 B.不妥当 C.不好说 D.比较妥当 2.我国教师法对于学校解聘教师的情形规定有哪些?( )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自行为学生补课的 3.依据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崔某在放学后义务为张某补习数学是违法的 B.崔某不应该掐张某的左脸 C.张某的父亲大闹学校是对的 D.记者大肆渲染该事件是对的 4.案例中,学校赔偿学生3000元,属于( ) A.民事赔偿 B.行政赔偿 C.刑事处罚 D.行政处罚 (二)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40个学生。实验是在冬天晚上进行的。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湿柴。后来实验者对他们讲了有关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和观察,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了解到孩子们的性格差异,有的勇敢主动,有的畏缩图方便;有的动摇,有的则是胆怯。而他们的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 1.该案例运用了教育心理学的什么研究方法?( ) A.现场实验法 B.调查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个案法 2.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实践性原则 3.荣格将人的性格分成( )。 A.独立型 B.内向型 C.顺从型 D.外向型 4.在教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 A.重视早期性格习惯的培养 B.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C.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D.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一、单选题 1.C【解析】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 2.C【解析】题干是对练习法的解释。 3.A【解析】题于是对人际排斥的解释。 4.C【解析】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是练习。 5.D【解析】题干是对操作技能的解释。 6.B【解析】这是记忆术的一种方式,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7.A【解析】题干是对信度的解释。 8.D【解析】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对同一个问题只有从多个角度、不同方向去探索,才可能发现新奇独特的内容,因此,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9.D【解析】l994年布鲁纳接受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并作了专题报告,报告中对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发展成果作了高度概括。 10.C【解析】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的社会价值是不一样的。 11.D【解析】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内容,并需要基于准确标准的价值判断。 12.C【解析】根据对课堂管理的解释,应选C。 13.A【解析】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 14.C【解析】“应用”这一目标是在对材料进行深入加工基础之上迁移到新情境中的过程,因此代表了较高水平的理解。 15.B【解析】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16.D【解析】四个选项中属于个人内部因素的是能力和努力,而能力是相对稳定的,努力因素是随主客观条件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故选D。 17.D【解析】奥苏伯尔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包容性、连贯性和可辨别性等特性都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18.B【解析】几乎所有习得经验都可以以各种方式发生迁移。四个选项中,气质不是习得经验,所以不能迁移。 19.B【解析】题于是对变式概念的解释。 20.B【解析】加里培林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 21.A【解析】巴甫洛夫从生理学的角度,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说。 22.B【解析】元认知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并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23.C【解析】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进行的,而用绳子打结不需进行心理加工,因此不是问题解决。 24.B【解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的源自于学习者自身内部因素,有的源自于外部因素,以此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5.B【解析】根据内化概念选B。 26.D【解析】题干是对同感的解释。 27.A【解析】斯金纳论证了程序教学的心理学原理,使其更科学。 28.D【解析】课程表是学校成员活动的时间表,因此它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29.C【解析】廖世承是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学者,他于l92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新科书。 30.C【解析】专家型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领域更高水平的推理和问题解决上,而不太注重细节的纠缠。 二、多选题 1.BCD【解析】AE两项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 2.BD【解析】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是新的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主要途径。 3.ADE【解析】布鲁纳将学习分为获得、转化和评价三过程。 4.CDE【解析】世界卫生组织的章程给健康如下的定义:“健康是指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5.ABE【解析】此三项是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划分。 6.ACE【解析】实际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方式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7.ABCE【解析】布鲁纳认为十几年来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四个方面。 8.CD【解析】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 9.BCD【解析】AE两项为元认知计划策略的内容。 10.ABCE【解析】机器不能为学习者规定速度,除此之外,其余均为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越性的体现。 11.ACE【解析】知识应用不属于加工过程,而知识编码属于获得与巩固过程。 12.DE【解析】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13.ABCDE【解析】这五项均为学生学习的内容。 14.ABCDE【解析】这五项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五个层次的需要。 15.ABCD【解析】气质不是习得经验,不能迁移。 16.ACE【解析】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是根据知识学习的复杂程度和知识的存在形式划分的。 17.BD【解析】言语技能与体育技能属于操作技能,记忆技能属于心智技能。 18.ACl解析】中间部分受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双重影响,一般记忆效果不好。 19.ACE【解析】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三个基本特点。 20.ABCDE【解析】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这五项均为道德情感的内容。 三、判断题 1.×【解析】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2.×【解析】这是奥苏伯尔的观点。 3.×【解析】理性概括是一种高级的概括形式,是思维水平的概括。 4.×【解析】画线是复述策略的一种具体方法。‘ 5.×【解析】题干所述为内部反馈。 6.√【解析】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的不同观念多,则说明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具有变通性。 7.×【解析】教师自己的观点只能作为一个范例,而不是正确的答案。 8.×【解析】创造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人人都有。 9.√【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水平是自律道德。 10.×【解析】采用掌握学习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成绩仍有差异,不过这种差异表现在他们学习所花的时间上。 11.√【解析】学生的学习与人类的一般学习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是一种特殊形式。 12.√【解析】研究证明,学习策略及其元认知策略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它们能提高学习者迁移的意识性。 13.×【解析】直观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理解知识的起点。 14.×【解析】此阶段,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的同时,多余动作也随之减少。 15.√【解析】见大纲关于合作学习模式的阐述。 16.√【解析】具备这些条件的人思维比常人活跃,因此能发现常人不易发现的问题。 17.×【解析】学生的态度和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18.×【解析】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 19.√【解析】两种方式各有优势,可以互相补充。 20.√【解析】班级规模过大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致较多的纪律问题,因此,教师的态度、学生的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得分就越低。 四、情景题 (一) 1.B【解析】局长解聘崔老师的做法不妥当,没有法律依据。 2.ABC【解析】《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3.B【解析】略。 4.A【解析】题干所述符合民事赔偿的内涵。 (二) 1.A【解析】案例运用的现场实验法,又称为自然实验。 2.ABCD【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包括客观性、教育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3.BD【解析】荣格将人的性格分成了内外向两种。 4.ABCD【解析】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应注重学生早期性格习惯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在进行个别指导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老师穿了一套新衣服,课前一进班级,所有学生的眼光都盯着老师。有几个淘气的男同学就凑在一起,用调侃的语调大声喊道:“老师,我爱你。”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露出羞涩的神情B.严厉地批评他们C.微笑着说:“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也爱你们。”D.不予理睬,开始上课2.下列关于教师职业责任的发展趋势,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会发达程度越高,教师职业的劳动越复杂,所负担的责任就越大,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就越重要.B.教师的职业责任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C.教师的职业责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的D.教师的职业责任发展趋于单一专业化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古代一些思想家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根本区别在于( )。A.东西方文化的差异B.全面发展的阶级属性C.全面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实践D.全面发展的公益属性4.教育观念变革的根本标志,首先表现在( )。A.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B.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C.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 D.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5.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是( )。A.先进的社会制度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脑体结合D.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6.教育法律权利的表现形式不包括( )。A.行为权 B.要求权 C.请求权 D.申诉权7.教育法律义务的表现形式包括( )。①不作为 ②积极作为 ③接受国家强制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猎考网解析:1.C【解析】C项,老师对这次偶发事件的处理既是对学生的宽容和教化,又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故本题选C。2.D【解析】现代教师应该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是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者。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不是阶段的,而是连续的。故本题选D。3.C【解析】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所以,在马克思看来,要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脱离不开社会实践。故本题选C。4.D【解析】教师是教育观念变革的排头兵,是教育实践改革的中坚力量,因此,教育观念变革的根本标志是良好的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故本题选D。5.D【解析】根据马克思对人全面发展的论断可知,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故本题选D。6.D【解析】教育法律权利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它通常包括以下表现形式:行为权、要求权、请求权。故本题选D。推荐阅读:教资考试试题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赌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谓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字母按要求涂黑。措迭、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言活动中,吴老师发现凯凯正在拨前面一个女孩外衣上的绒毛,此时吴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
A.停止教学,点名批评
B.停止教学,当众罚站
C.教学教学,不予理睬
D.继续教学,微笑提醒
【答案】D
2在幼儿园阶段,下列不属于幼儿学习内容的是( )
A.听故事
B.洗手入厕
C.与同伴一起游戏
D.学习10以上的加减法
【答案】D
3.绘画时飞飞在纸上画了一个黑色的太阳,对此李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
A.批评飞飞的画不合常理
B.耐心地询问飞飞的想法
C.替飞飞把太阳涂成红色
D要求飞飞重新画红太阳
【答案】B.
4.每次老师提问,小虎总爱抢著回答,但基本上都答错,腿老师应该( )
A.引导小虎仔细思考
B.安排小虎多做作业
C.批评小虎思考不认真
D.对小虎举手置之不理
【答案】A
5.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对儿童的养育与发展负有首要责任的是( )
A.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
B.父母或法定监护人
C.国家
D.幼儿园
【答案】B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重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下列措施 中不正确的是( )
A.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B.著力保证留守儿窗入园
C.着力保证农村幼儿园现有规模
D.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示范作用
【答案】C.
7.某幼儿园将识字作为基本活动,该园的做法()
A.正确,有助于幼儿知识
B.正确,有助于提瓶学质量
C.不正确,幼儿园不能组织教学活动
D.不正确,幼儿园的游戏为基本活动
【答案】D
8.教师梁某应旷工被幼儿园处分,她对幼儿园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教育申诉,被申诉人为()
A.园长
B.幼儿园
C.书记
D.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B
9.教师王某经常让班里的幼儿在活动室外面罚站,王某的做法()
A.不合法,侵犯了幼儿受教育权
B.不合法,侵犯了幼儿的荣誉权
C.合法,教师有管理幼儿的权利
D.合法,教有教育幼儿的权利
【答案】A
10.幼儿园教师赵某休息时在涵室抽烟,他的行为()
A.不正确,教师不得在幼儿园抽烟
B.不正确,教师只能在办公室抽烟
C.正确,教师有抽烟的权利
D.正确,教师休息时可以抽烟
【答案】A 11.幼儿阳阳在自由活动时偷偷溜出幼儿园,在行人道上被电动车撞伤。对阳阳受到的伤害,应承担赔偿责 任的是()
A.幼儿园
B.车主
C.阳阳的监护人
D.车主和幼儿园
【答案】D.
12在某幼儿园安排行政人员代替教师参加教师专业培训,该做法()
A.合法,幼儿园有选派培训学员的权利
B.合法,幼儿园有管理教学事务的权利
C.不合法,侵犯了教师进修培训的权利
D.不合法,侵犯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权利
【答案】C
13.骨干教师闵老师在年终的同行测评中得分不高,很郁闷,活动中幼儿出一点差错他就大发雷证。闵老师 应该()
A.严格待生,专注教学
B.保持个性,坚持自我
C.注重反省,调适自我
D.迎合同事,搞好关系
【答案】C
14.每年王老师都会给自己制定读书计划,并严格执行。这体现了王老师注重 ()
A.团结协作
B.教学创新
C.终身学习
D.循循善诱
【答案】C
15.小红怀疑同伴小刚偷了她新买的油画棒,并拫告了老师,老师便要搜査小刚的衣服口袋,小刚拒绝被搜, 该老师的做法:()
A.错误,应当充分尊重信任小刚
B.错误,应搜査所有幼儿的口袋
C.错误,应避免当众对小刚捜査
D.错误,应该通知家长之后再搜
【答案】A
16,李老师一个学期对父亲是副乡长的小壮家访了8次,却从未对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小龙家访过。李老 师的做法:()
A.符合主动联系家长的要求
B.有违平等待生的要求
C.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要求
D.有违严慈相济的要求
【答案】B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A.阳光
B.月光
C.激光
D.星光
【答案】C
18,下列太阳系行星中,已证实拥有卫星最多的是:()
A.地球
B.木星
C.水星
D.火星
【答案】B,解析:木星拥有63颗卫星。
19,文成公主鸠口亲嫁与松赞干布,这一历史事件发细朝代是
A.汉朝
B.翟朝
C.唐朝
D.宋朝
【答案】C。唐朝
20,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是:()
A.《童年》
B.《在人间》
C.《母亲》
D.《我的大学》
【答案】C。高尔基三部曲是《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 21,下列这甜代诗歌的作者是:"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A.白居易
B.贾岛
D.欧阳修
D.袁校
【答案】B。贾岛是《寻隐者不遇》的作者
22,《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的"融指是:()
A.孔融
B.马融
C.符融
D.祝融
【答案】A
23,邪猎人物中相传曾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并删修《春晓》的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答案】A。孔子整理
24,下列乐器中,不属于中国传统乐器的是
A.横笛
B.风笛
C.箫
D.埙
【答案】B。风笛是欧洲乐器
25,"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的民间传说,多种地方剧中都表现过相关的题材。何占豪、陈钢的小 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所依据的地方剧种是:()
A.粤剧
B.豫剧
C.川剧
D.越剧
【答案】D。梁祝是越剧
26,在WORD中,不能操作实现的是:()
A.在页眉中插入曰期
B.建立奇偶内容不同的页眉
C.在页眉中插入分页符
D.在页眉中插入剪贴画
【答案】C
27,在powerPoint中,建一个演示文档的第一张幻灯片的默认版式是:()
A.项目清单
B.两栏文本
C.标题幻灯片
D.空白
【答案】C。第一张默认是标题幻灯片
28,下列选项中与"书法家-画家"逻辑相同的是:()
A.童星-明星
B.党员-教师
C.军人-军官
D.幼儿-青年
【答案】B
29,4个杯子上各写著一句话,第一个杯子:每个杯子中都是酸性溶液,第二个杯子:本杯中是矿泉水,第三个杯子:本杯中不是蒸馏水,第四个杯子:有的杯子中不是酸性溶液。如果4句话中只有一句真实,
则可以确定的是:()
A.所有的杯子中都是酸性溶液
B.第二个杯子中是矿泉水
C.所有杯子中狮是酸性溶液
D.第三个杯中是蒸馏水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时,每小题14分,共4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班上的幼儿总记不住饭后漱口,一天早上,刘老师找了两个透明的塑料杯放在桌上,其中一个杯子里面装满了干净的水。早饭后刘老师让小朋友接水漱口,并让他们把漱口水吐在空杯子里,让全班小朋友来观察。 孩利]议论纷纷:"这两杯水不一样,-个很干净,艮脏"、"那个杯子里的水里有东西了。"刘老 师问:"这些脏细原来藏在哪儿呀?"他们纷饼兑道:藏在小朋友的嘴里"、藏在舌头底下"、"粘 在牙上的”、’‘藏在牙缝里的"?刘老师把装著漱口水的杯子放进盥洗室。
午睡后,孩子们去盥洗室解便洗手,雏捂着舆子说:"房间里是什么味,真难闻? 这时,娜子的地 方围蕃几个小朋友,正在议论著。孩子^指蕃杯子问:"这是什么呀?真奥。"原来漱口水已经变臭了, 这时刘老师走过来,看见孩子们一脸的惊讶,问道:"大家想一想,这些东西挪里会怎么样?"有的孩 子说"也会变得杂奥,生出许多细菌来。"还有的孩子说:"原来我们的牙齿就是这测解的!那吃 完饭得把嘴漱干净"有一位小朋友说:"我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吃完饭后也一定要漱口。"自那次 观察活动后,孩子们漱口再也不用老师提醒了,
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价刘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参考答案】
首先,刘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育活动中,要求教师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材料中刘老师为了让幼JL养成饭 蹄口的好习惯,安排幼儿实践去观察漱口水和干净的水,増加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幼脉与活动,培养幼儿多思善问的良好品质,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扱性。
其次,刘老师确立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实施启发教学。刘老师采用各种教育方法,变"注入"教育为"启 发"教育,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动口。材料中刘老师通过向幼儿不断提问,让幼 儿亲自动手实践,使幼儿主动' 活泼、愉快地学习和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次,刘老师开展了多种活动和游戏,实施素质教育。W扱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材料中刘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观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之,刘老师的行为促进了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通过实践活动瞒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很好地贾彻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31、材料
性格文静的馨馨午睡时总是睡不着。为解决这个问题,黄老师耐心地告诉她天天午睡的好处。黄老师还联 系家长,借家长配合,让馨文在家里早睡早起,以帮助贿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可总是收效不大.
经_察,黄老师发现馨馨不好趟,到午睡时仍然精神饱满,不觉疲意。于是,黄老师调整策略。首先, 増加馨馨的运动量,如:户外运动后引导她跑几圈,跑完后发给金牌;让她和涵量大的小朋友一起游戏、 玩耍。其次,舒缓馨馨的情绪,午睡时不働,还在耳边轻轻地说:"没关系,如果睡不藿就闭上眼睛躺 -会儿吧!"等她睡著后,头下藏糖一个小红花,等她醒来,给她一个惊喜……慢慢地,馨馨每天都 能睡得很香了!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黄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
黄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值得肯定。
首先,黄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良师 益友。黄老师面对馨馨不睡午觉的现象,并没有不管不问,而是耐心告诉幼儿睡午觉的好处,体现了关爱 学生的道德要求。
其次,黄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因材验。黄老师在了解馨馨不爱活动的情况,从而加:《!动量,从游戏和情绪等多方面入手,能因材 施教的教育要求,也符合该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
再次,黄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黄老师不仅仅自己想方设法对幼儿进行教育,还积扱联系家长,了解幼儿情况,与家长交流教育经验与方 法,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最终促使馨馨建立良好的午睡习惯。这种行为不仅为家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 有助于班级其他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发展。总之,黄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崇高的教_olkii德规范,这种精神值得大力弘扬,需要每个老师学习。
32、材料:
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面无变化,作品就纤单调枯燥;只链化而无 am,就容易陷于散漫凌乱。
韩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 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脑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醉段之一。
历史中最杰出的一个例?s北京的明清故宫。从******到端门、武门是一间间重复著的"千篇一律"的朝 房。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 交泰殿、坤宁 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d#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是许多构件 和构成部分(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 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 相当变化的"伴奏"。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 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我们完全可 以说它们"千g-律"。但是.谁能不感到,从******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拜"里漫 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著’‘流动, SU些殿堂、树]、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
凯步,前瞠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轮廊、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藿;一个接糖一个细画面 出现在周围干变万化。空间与时间,韩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的成就。
翻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 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干变万化。每一条街都是一轴"钱"、一首乐曲"。千篇一狮干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蕃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干变万化》)
问题:
{1)请简要概括重复链化的辩证统一关系。(4分)
{ 2 )简要分析背景故宫的建筑在"千篇一律"与..干变万化"结合中取得的艺术效果(10分)
[评分标准]
{ 1)请简要概括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关系?(4分)
【得分要点】
韩是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1分 变化是不同的东西依次出现。1分 韩与变化相互统一。(1分)
两者相互统一,前篇一律宫殿从不同的角度看去会有变化万干的景象。1分
【参考答案】
重复是重复运用各种构件骏他构成部分,变化是不同的东西依次出现,只龙复而无变化,作品就 必然单调枯燥;只链化而无重复,酿易陷于散漫凌乱。重复与变化是相互対立的。(2分)
醒重复与变化也是相互统一的,在建筑中,千篇一律的殿堂、楼门、廊庑的制作方法和宫殿格局, 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个接犹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景色也是干变万化的。一个好的建筑作品是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2分)
(2 )简要分析北京故宫的建筑在..千篇一律"与"干变万化"结合中取得的艺术效果(10分)
【得分要点】
总结写出故宫的建财不断重复的。4分
总结写出故宫的景色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也是不断变化。4分。
故宫融合重复与变化,使故宫成为建筑的典范,2分
【参考答案】
故宫从******到端门,武门是一间间重复的是朝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的‘'前三殿" 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太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每一座的本身是许多构件 和构成部分(成句、乐段)的重复,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故宫, 它的每一个坦群,每一个殿、阎、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格、统一形 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4分。或总结写出故宫的建筑之不断重复的也给 分)重复的宫殿格局使整个宫殿看上去如一首乐曲,整齐而宏达,但是从千篇一律的宫殿中走过,在时间 和空间的重复中,人们以一定的审美心境去欣赏的时候,会发现故宫的整个景色,轮廊、光影,却都在不 断地改变着-(4分或总结写出故宫的景色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也是不断变化的也给分)
故宫融合和千篇一狮变化万干,持两者有机的统一酿,使故勃Q艺术、如音乐一样,造就了故宫 宏达而细腻的统一整体,也使故宫成为建筑将变化与重复的关系融合在一起的优秀典范。(2分)
三、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
3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教育家张伯苓恍撞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 拥香烟熏黄了,便严*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些不服气, 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面対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叫工友挎自 己所有的烟取来,当众销毁,还打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职说:..从此版,我与渚同 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要求:
请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评分标准]
(-)写作分数等级划分
-等(50-38 )紧密围绕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写作,中心切合教师"为人师表言传 身教""教书育人重在身教"等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结构严谨、文体明确、语言优 美、引经据典、字体优美;(教育学' 心理学、教师职业素养,结合教育场景、学生心理,赃教育事业 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维度书写)
二等(37-25 )赃教师立场思考主题,教师听取学生意见,瓶自身,遵守。围绕教师..信守 共同进步"”正人先正己"等题意书写,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文体突出、 语言通顺、字迹清楚;(符合教师的职业素养,稍微联系理论和现实)
三等(24-12 )站在普通个人角度,跟教师职业无关或者立意太笼统,中心S本符合题意、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文体基本符合、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潦草;(行文相对幼稚, 没有联系教师身份与教育发展,仅谈人生道理)
四等(11-0)"三观..观念错误,中心偏离题意、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空洞、文卵月、矫髓作、
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不具备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基本写作能力欠缺)
(二)写作硬性扣分项目
写作与文章相关的硬伤主要集中在内杂缺和语言表达龄功上,主要几大硬性扣分项目有: 标题,不写,扣5分,
文章结尾:不写,字数多于600字,扣10分;少于600字,残文11分以下.
语句错误:2个扣1分,5个扣3分,多余5个,字句错误降等,降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