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教师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feion1992024-07-24  0

2020下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语文《春》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运用温故知新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小学阶段学过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并说说景物有什么特点?如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出春的清新明朗;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写出春江水暖,生机勃勃的意境,以此导入新课。【板书:春】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在聆听、观察画面中理解课文意境。

2.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明确:该文创作时间大约在1933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3.概括本文的结构特点和各部分内容。

明确:总分总结构。各部分内容分别为:盼春、绘春、赞春。【板书:盼春、绘春、赞春】

(三)深入研读

1.阅读课文,说一说作者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小草、果树、风、雨、风筝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绘景物的?结合喜欢的语句进行分析。

明确: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中的“钻”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草破土而出的蓬勃之势写得生动俏皮,展现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就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而“嫩嫩的,绿绿的”这两个叠词的使用也使文章更加有韵律之美,更细致体现了春草的生机勃勃。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闹”字将蜜蜂人格化,非常贴切。这样的描写既表现出声响,隐含着一片喧闹沸腾,更寓意着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③“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句运用了叠音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叠音体现了声音美和语感美。“在雨里静默着”是将房屋人格化,将蛰伏了一冬的房屋描绘得更富有灵性,装点着烟雨初春的乡村。【板书:修辞手法】

3.小组讨论:除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作者还调动了各种感官。结合语句进行分析。

明确:作者描写景物时调动了触觉、嗅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如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调动触觉,让人觉得非常亲切且生活化,写出了春风和暖轻柔的特点。又如“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是调动了嗅觉,写出了春风清新的特点。又如作者写清脆婉转的鸟的歌声、轻风的声音、流水的声音、牛背上牧童嘹亮的短笛声,是调动了听觉,这些是春天特有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便形成了动听的春日交响曲,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板书:调动感官】

4.课文的最后三段,作者是如何赞美的?

明确:作者连用三个比喻,用娃娃、小姑娘、青年的形象突出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以此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喜爱赞美】

(四)拓展延伸

举办朗诵比赛,看看谁读得更有感情。

明确: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包括重音、节奏、停顿、语气等方面。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老师总结,作者通过运用多种手法描绘春天,表现了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布置作业:搜集其他作者描写春天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初中教材中还选有朱自清的哪些作品?请简单介绍一篇。

【参考答案】

初中教材中还选有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这篇散文,开头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在回忆往事中追述与父亲在火车站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护儿子的真挚感情。接着抒发自己与父亲分别后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与开头相照应,直抒胸臆,表达情怀。

从全文来看,父亲处境凄凉艰难,内心悲痛难过,苦不堪言。但仍沉着平稳,还劝慰儿子不必难过,偏要到车站送儿子。他体态蹒跚,样样事情还要自己干,心甘情愿为儿子做一些琐屑之事,老境颓唐却惦念儿孙。作者起初对父亲缺少理解,抱怨并暗笑他有点迂腐,后来才转变为对父亲的理解,认识到父亲对自己的疼爱,进而抒发了对父亲的真挚感情。从艺术性来看,这篇文章朴素无华,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这也是朱自清先生一贯的文风。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授课中你是如何引导学生品评文章阅读的语言美的?

【参考答案】

①分析语言美,要重视整体把握。一是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二是整体把握文章语言风格和语言美的特色。

②分析语言美,要重视微观解剖,要重视修辞现象。对语言中的修辞现象,要能指认其名称,熟悉其一般性的特点和在文章中显示的特点。例如本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中的“钻”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草破土而出的蓬勃之势写得生动俏皮,展现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就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而“嫩嫩的,绿绿的”这两个叠词的使用也能够让同学们读来体会到韵律之美。

③分析语言美,要重视训练和积累。学语文应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品味语言美也是如此。

【1元】知识点快记手册  | 【1元】考前模拟卷

科目一(1-3)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其中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结合选项,爱岗敬业是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之一,A项正确。

选项B,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C,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与题干不符,排除。

选项D,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选项A,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使自已的教育教学活动法制化和规范化。依法执教是依法治教在教师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选项B,教师职业素养要求教师对待集体应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应该具备团结协作精神,必须做到:①相互支持、相互配合;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③弘扬正气,摒弃陋习。

选项C,教书育人。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选项D,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综上所述,某校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新入职的周老师在吸收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同时,也主动将自己的新理念、新方法主动与老教师交流,实现共同成长,这体现了周老师与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故本题选B。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颁布与修订的时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先后有两个版本,分别是1997年版本和2008年版本,为了进一步价钱教师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对1997年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于2008年9月1日颁布实施,我国现行的就是这部2008年修订的版本。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科目二(4-10)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创立时期人物观点。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文化精神的反映,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伯屈。同时,杜威也是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故C为正确选项。

A选项,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萨特、博尔诺夫,教育思想包括:①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②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③提倡学生自由选择的道德标准;④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⑤师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

B选项,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坎德尔、科南特,教育思想包括:①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即“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是学校教育的核心;②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③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④强调按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C选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伯屈,教育思想包括: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②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③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④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D选项,永恒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阿德勒。教育思想包括:①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强调人的本质和人性永恒不变;②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最好是阅读经典名著;③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中心地位;④强调教师教学的重要性。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包含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种社会形态,西方奴隶社会古雅典的教育注重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故B为正确选项。

A选项,西方奴隶社会古斯巴达的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其教育目的完全取决于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斯巴达重视军事体操和道德训练,而文化教育和科学教育被认为是无意义的事情。其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掷铁饼。教育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也比较严厉,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B选项,雅典也非常重视教育,但在教育内容中有更多智育的成分,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机构有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等。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内容比较丰富,教学方法也比较灵活,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C选项,西方封建社会的教会学校包括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以及教区学校。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学习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教区学校学习简单的读、写、算。

D选项,西方封建社会的骑士学校主要学习骑士七技,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教育目的是进行效忠封建领主的家庭教育。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创立阶段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思想。

A选项,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由此确立起了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被誉为教育史上的“课程评价之父”。他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B选项,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其次,他还首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除此之外,他也提出“泛智教育”的思想。符合题意,故选择。

C选项,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的首要功能应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的发展;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D选项,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与著作。

A选项,《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其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故A为正确选项。

B选项,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著《论语》中。

C选项,《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该书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D选项,《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赫尔巴特,该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我国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的教育家。故A为正确选项。

A选项,孔子提出了启发诱导的原则。孔子在《论语·述而》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也是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比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产婆术早几十年。

B选项,孟子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和地位。首先,从国家和社会说,教育是“行仁政”、“得民心”的重要手段;其次,从人的发展说,教育是保存和扩充人的善端,形成高尚人格的决定力量。

C选项,朱熹强调读书穷理,认为“为学知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他的弟子将朱熹对读书精辟的见解概括为“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最重要的读书法)。

D选项,老子全盘否定文化教育的价值。《老子》一书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第一,文化堕落论;第二,人性“复归”论;第三,“绝圣弃智”论。

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学记》,指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选项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表现为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和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其中,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而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体现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选项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表现为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其中,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体现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1)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选项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表现为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其中,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1)对教育的动力作用;(2)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4)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5)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体现在:(1)教育能够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10.【参考答案】解析: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相关试题: 2022天津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10月21日)

【1元】笔试备考资料  |  【0.1元】考前冲刺卷

2020下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物理《磁感线》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复习导入: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教师引导:那如何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呢?由此引入本堂新课《磁感线》。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磁感线

教师讲解: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可以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2.蹄形磁体磁感线

教师引导:在磁体外部放置越多、越小的磁针,就能越清楚地看出磁场的分布情况。那我们就来观察一下蹄形磁体的磁场分部情况。

教师提示:在蹄形磁体上面放一块有机玻璃,玻璃上撒一层铁屑,轻轻敲打玻璃。

学生实验:在教师提示下进行实验。

教师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小铁屑有规则地排列起来)

小组讨论:为什么小铁屑会有规则地排列起来?(因为撒在磁体周围的每个小铁屑都被磁化,相当于一个个小磁针,小磁针在磁体周围磁场的作用下有规则地排列)

教师引导:通过实验,磁场的分布情况被形象地显示出来了,那我们用磁感线描述蹄形磁体的磁场分布。

环节四:小结作业

1.小结:磁感线定义及磁感线的分布特点。

2.布置作业:地球相当于条形磁体,磁感线分布是什么样的?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磁感线是闭合曲线吗?是真实存在的吗?

【参考答案】

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体外部磁感线方向为N—S,内部为S—N。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为了方便研究假想的,场是真实存在的。

2.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的?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蹄形磁体的磁场分布及磁感线特点。为了使学生掌握重点,我首先介绍了磁感线的定义,让学生认识磁感线。接下来,通过我的指导让学生进行实验,发现蹄形磁铁周围磁场的特点,并让学生小组讨论实验中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磁感线,所以,我来完成蹄形磁体周围磁感线的绘制,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又让学生自主完成条形磁体周围磁感线的绘制。最后让学生自己对照图像观察得出磁感线的分布特点,以突破重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14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