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师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feion1992024-07-24  1

【 #教师资格证# 导语】想要一举拿下教师资格考试,光看书还是不够的, 诚意整理了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选择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选择题: 1.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成果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班杜拉 2.在埃里克森看来,小学阶段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A.自主感 B.主动感 C.勤奋感 D.自我统一感 3.下列不属于学习范畴的是()。 A.从不会游泳到会游泳 B.服用兴奋剂导致运动成绩提高 C.海豚经过训练,听到哨音就跳出水面顶气球 D.看到同学不交作业受罚,自己以后按时上交作业 4.按心理学家维纳的学习动机归因理论,下列属于可控不稳定内部归因的因素是()。 A.能力高低 B.运气好坏 C.努力程度 D.任务难度 5.“直角”概念的掌握对“锐角”。、“钝角”概念学习的影响属于()。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纵向迁移 6.教师拿出皮球、硬币等物体帮助幼儿理解圆的概念。这种直观教学是()。 A.感性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实物直观 7.低年级儿童学习写字时,教师边讲解,边按照汉字的笔画顺序进行书写示范。这是属于下列哪个阶段的学习?() A.操作的模仿 B.操作的整合 C.操作的熟练 D.操作的定向 8.教师训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和同伴相互提问,这是在教授学生()。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 9.专家比新手通常能更快更好的解决专业领域内的问题。该现象说明的问题解决影响因素主要是()。 A.问题的特征 B.思维定势 C.已有知识经验及其组织 D.功能固着 10.态度的心理结构中,不包括()。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成分 11.在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中,不属于行为矫正方法的是()。 A.系统脱敏法 B.非理性信念驳斥法 C.暂时隔离法 D.强化法 12.提出现实性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这种教学策略属于()。 A.程序教学 B.发现教学 C.情境教学 D.掌握学习 13.民主型的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们共同讨论修定班级的班规,以契约的方式共同遵守。这种方式所促成的纪律属于()。 A.任务促成的纪律 B.自我促成的纪律 C.教师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14.某项测验规定,测验结果的分数要达到80分以上方为合格。这是一种()。 A.标准参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5.如果一个教师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提高学生成绩、班级规模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说明其正处在教师发展的()。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教学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B 2.C 3.B 4.C 5.A 6.D 7.D 8.B 9.C 10.C 11.B 12.C 13.D 14.A 15.C

关于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面试试题和答案我也找舍友要到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面试内容和答案。

这是高中心理学教师资格证关于居家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我舍友说这一部分比较简单,但是又特别容易出题,对于这些比较简单又特别容易考的知识点,我们必须百分百掌握他。所以我建议这部分大家可以多下点功夫去背去练习。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两套试题。在我认为,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面试内容这一块是可以适当报班的。毕竟这个咱学要练习和模仿。我们在班里学完之后,回家可以对着镜子练习面试,观察自己的动作,神态。

其实每一次教师资格证面试的内容还是依赖于科目三笔试的内容,我们把科目三笔试的内容吃透了,面试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结一下:教师资格证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面试内容和答案如上所示,这也是有比较详细的解析的答案。大家要是想看更多的话,也可以去教师资格证题库下载pdf哦。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3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3.视觉发展的敏感期为()。

A.O~4周

B.4~8周

C.O~3个月

D.O~6个月

4.眼手协调动作发生于()。

A.2~3个月

B.3~4个月

C.4~5个月

D.5~6个月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

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

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

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

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

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

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

8.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是()。

A.语词概括的出现

B.真观概括的出现

C.动作概括的出现

D.感知概括的出现

9.某幼儿给“鱼”下定义时说:“鱼是一种会游的动物”。该幼儿的概括水平为()。

A.初步概念水平

B.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

C.不会下定义

D.同义反复

10.情境言语和连贯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完整连贯

B.是否反映了完整的思想内容

C.是否为双方所共同了解

D.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参考答案:

1.C【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B【解析】2~3岁婴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

3.D【解析】0~6个月是婴儿视觉发育的敏感期。

4.D【解析】6个月左右的新生儿会出现眼手协调。

5.C【解析】幼J1It寸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6.D【解析】新生儿的习惯化也是学习得到的。

7.C【解析】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8.A【解析】最初的语词概括的形成,是儿童思维的标志。

9.B【解析】题干中体现出儿童的概括水平还处于根据具体特征下定义的水平。

10.D【解析】情境语言和连贯语言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新东方网课推荐: 2017年教师资格一次顺利课程!!点击免费试听>>>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14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