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资格证# 导语】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 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8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试讲真题(网友回忆版) 1.《金岳霖先生》朗读第一段引导学生体会感情 2.《我与地坛》作者感情和思想讲课问题环境描写的作用 3.林黛玉进贾府第一段 4.阿房宫赋写作目的 5.“奇妙对联”专题探究 6.《六国论》朗诵最后两段,设计问题体现作者观点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人教版选修课文 8.韩愈的《师说》要求是朗读第一段,找出论证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9.优美的汉字综合探究 10.作文题,滋味 11.史铁生作品,作者情感和周围环境什么关系。 1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情朗读全诗,体会情感怎么表现诗词情感 13.必修五专题探究《有趣的语言翻译》诗歌翻译诗歌翻译经验中西文化交流 14.《过秦论》 15.荷塘月色采莲那段,问朗读 16.兰亭集序:景物描写与思想议论之间的关联 17.《荷塘月色》中的《采莲赋》能不能删,设计一个活动。 18.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重点分析欧亨利式结尾特点 19.对文言现象进行梳理,文言句式,文言词语,两个方面,就梳理一下文言词语(一词多义,通假字,等)还有文言句式(省略句,被动句)要举例子! 20.劝学讲出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1.过秦论六国论 22.我与地坛 23.金岳霖先生(1、朗读第一段;2、引导学生体会感情) 24.韩愈师说 25.荷塘月色 26.声声慢 27.大堰河 28.社戏节选 29.送东阳马生序第一二端(届时加点字:致,稍走,被) 30.念奴娇赤壁怀古 …… 陆续更新中,敬请关注!!! 【扩展阅读】 教师资格证面试总分为100分,那么,教师资格证面试多少分通过?成绩保留多久呢? 1、教师资格证面试多少分通过? 教师资格证面试合格分数一般没有固定,教师资格证面试合格与否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2、教师资格证面试成绩保留多久? 考生在通过教师资格证笔试、面试后,即可获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该合格证明有效期为3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优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 《奇妙的对联》
【教材分析】
《奇妙的对联》选自必修一梳理探究单元。本单元编选了“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三篇关于汉字文化的文章。编排意图在于拓宽学生语文学习范围,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知识、感受汉语魅力、关注汉语发展,培养热爱母语、热爱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载体,结合文体特点和文本内容,设置任务明确的教学程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中通过朗读、点拨、讨论、欣赏、练习等互动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维层次,拓展人文底蕴;最后达到初步学会欣赏对联、拟写对联的要求,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及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改尝试】
1、教师引领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程模式。
2、创建具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特点的语文课堂。
【学情分析】
一方面,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求知的兴趣较浓,易于入门。另一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关注不够,加上语言表达、创新能力薄弱,课堂教学材料不宜太难太深,以培养兴趣,普及对联知识为主。
【三维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方法目标
在对联欣赏和拟写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常识,学习欣赏对联。
2、把握对句要领,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难点】
1、拟写对联
2、养成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
【 教 法 】
激趣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
【 学 法 】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与学过程】
l 环节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PPT显示: 北京市2016年高考改革:
英语100分,语文180分
与学生共同分享关于上则新闻的网络帖子:
【If you do not leave me ,we will die together. 怎么译?
你如果不滚开,我就和你同归于尽。(四级)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六级)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八级)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专家)
你在或不在,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活佛水平)
这就是语文提分,英语降分的原因:差别不在英语水平,而在汉语水平。】
导语: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她是汉民族思想、文化的载体。汉语博大精深,语文魅力无穷。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魅力语文之——奇妙的对联。
【设计意图】从学生关注的社会大事——高考改革说起,先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再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方向性。选取焦点话题引入,内容新颖,学生处于轻松、好奇的状态,在此情况下自然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对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兴趣,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相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l 环节二: 掀起你的盖头来——对联常识
1、 参考教材,小组交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对联特征。
字数相同,词性相对
对联特征 结构相应,内容相关
用字不重,仄起平收
2、举例阐释,使学生有更感性的认识。
提示:把握了对联的特征也就把握了对句的要领。
3、对联的书写和张贴有什么要求
v 书写力求美观
v 张贴遵照传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梳理对联有关知识,把握对联特征,为鉴赏对联、拟写对联做铺垫。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及概括能力。
l 环节三: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1、 奇妙有趣的对联 PPT显示
数字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趣讲本联来源。理解“花甲”“古稀”“三七”“春秋”等词的意义。让学生算一算老寿星的年龄。)
同音异字联 饥鸡盗稻童筒打
暑鼠凉梁客咳惊
(引导学生从表现的场面、趣味性上及平仄和谐、同音异字的奇特方面欣赏)
2、欣赏对联书法 熙熙亭楹联
昆明大观楼长联
3、组内推荐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名联、趣联。
4、学生交流对对联的认识与感受
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和书法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畅所欲言)
总结语关键词:有对称美、有书卷气、有智慧、体现中华文字的丰富性,短小精悍、尺幅之间包藏天地……
【设计意图】展示名联、趣联,学生谈感受,打开学生视野,感受对联艺术美,感受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华对联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探究欣赏的兴趣。
5、鉴赏对联 松下弈棋,松子随同棋子落;溪边垂钓,柳丝依伴钓丝垂。
(1) 这副对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对联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人物的特点如何表现出来的?
(小组讨论交流后各人写出答案,并派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设计意图】鉴赏对联,培养学生理解、感悟、审美及语言表达能力。
l 环节四: 牛刀小试显身手——拟写对联
1、对对歌诀——《声律启蒙》PPT显示
2、基础练习
(1)读对联 自由放声朗读以下对联(PPT显示)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春含情百花齐放/人有志万事俱成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补对联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 , , 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用李绅《悯农》中的有关语句填入上联)
(3)改对联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4)写对联(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预计此题学生不能很顺利的拟写出来,教师注意巡回参与小组学习,适时点拨启发)
【设计意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对联“读——补——改——写”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一步步感知对联的特征,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把死的知识转化为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设题难度较小且循序渐进,好比低处的果实,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习热情,人人参与,享受课堂。 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非一朝一夕练成,对对联,先入门是关键。
3、课外提升练习(链接高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为下列对联对出下联或上联。 PPT显示:
① 春晖盈大地,
② , ;腰鼓秧歌唢呐,同属塞北民风
【设计意图】链接高考真题,使学生对对联题的难易度有所了解和感知,树立学会拟写对联的信心,培养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及创新的能力。
l 环节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略)
以对联形式勉励学生珍惜学习生活
u 不苦不累,高中没味;不拼不搏,人生白活
u 才思敏捷数理化游刃有余 出口成章政史地无所不知
l 环节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外提升练习题 PPT
2、请每位同学围绕“对联”这一主题,办期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内容丰富。
3、(选做)感兴趣的同学,可就对联展开一次研究性学习,题目自定,形成书面形式。)
研究性学习参考题目:
趣联摭谈 对联里的修辞 春联
【设计意图】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引发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树立大语文观。一堂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延伸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自主研修学习能力,巩固课堂所学。
【附板书】
奇妙的对联
对联特征(对句要领)
字数相同,词性相对
结构相应,内容相关
用字不重,仄起平收
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对联的概念、历史及性质等基本知识。2、使学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热爱。二、教学方法。阅读、理解、讲授、合作探究及欣赏。三、教学准备。课件PPT。四、教学过程。两课时(一)激情导入 激发兴趣我国传统文化浩森无边,源远流长, 对联更是这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往今来,骚人墨客不知留下了多少妙联绝对。无论是风景名胜,还是佳节良辰;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宴聚饯别;对联总是如影随形,鲜亮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美丽着我们生活的时时刻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天地,那么什么是对联呢?它在怎样的历史呢?(二)自主阅读 把握要点1、什么是对联?你对它了解多少呢?它有怎样的基本特征呢?小组探究归纳整理。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和谐。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贴在柱子上的叫“楹联”,书于门上的叫“门联”。对联由上下两句对称的句子构成,在世界上只有汉子才可以做到。所以说,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两行”文学。2、对联有怎样的历史呢?每个时期分别有怎样的特点呢?小组探究归纳。中华对联历史悠久,萌芽于先秦两汉,成长于六朝,成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了。⑴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对联的萌芽时期。《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汉魏时的“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这样的对偶句就是对联的前身。东汉末年,北海太守孔融就集其诗中对联,挂在自己的客厅里:“座上客常满,怀中酒不空。”这副厅联,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绰罢官后,与其三妹刘令娴写了两副联:“闭门罢庆吊,育卧谢公卿。”和“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两幅联贴于门上,可以说是最早的门联了。距今也有一千四百多年。⑵唐五代时期唐五代是对联的成熟期。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书写贞观宝翰的门联:“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足见统治阶级对对联的重视。五代时后蜀主孟昶,自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于是,时人便仿效起来。这样,就产生了春联。⑶宋元两代宋元两代是对联的发展时期。宋初就兴起了撰联之风,文人互相对句。如大文豪苏轼和好友黄庭坚一边下棋,一边吟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这幅对联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文人们下棋钓鱼论文对句的高雅生活情趣。⑷明清时期明清两代是对联的鼎盛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写对联,而且身体力行。并亲为一阉猪户书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明朝大学士解缙,可称为撰联奇才。他幼时,家贫,刻苦读书。一年,他看到对门一财主家有一个竹园,又想到自己刻苦读书,便撰联一幅,贴于门上“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财主不高兴,就将满园竹子拦腰砍断。次年,解缙又撰联:“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财主更加生气,索性将满园竹子连根全挖掉了。第三年,解缙在撰联:“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财主无可奈何。这是一则趣联故事,却真实地反映了明代对联鼎盛之况。到了清代,对联空前繁荣,尤其是孙鬓的《昆明大观楼》长联的出现。才使得对联具备了很强的文学性,成为一种独立的两行文化,大摇大摆的步入了文学的殿堂,成为清代文学的代表,像唐诗宋词元曲一样,对联成为中华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⑸改期开放以来随着新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联,逐渐繁荣昌盛。中国楹联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五日在北京成立,标志着中国对联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树立起了一座重要的里程碑。随之,在全国各地,楹联之市,楹联之县,楹联之乡,楹联之校,楹联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中国又迎来了一个对联的春天。3、对联有怎样的性质呢?请自主筛选信息并整理归纳。对联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从内容和表达用途来分,有如下属性。1、应用性①风景类。用于亭台轩榭,山水风景,增添人文性和知识性。宣化九女潭:一挂帘笼,一潭碧水瑶池浪,九天烟雨,九女娇容白玉莲。(水)阳平豹子崖:卧豹雄姿,涛如怒聚山如恨,青松老态,海似心宽路似虹。(山)宣化醉仙楼:醒而醉,醉而醒,醉醉醒醒,醒醒醉醉;佛而仙,仙而佛,仙仙佛佛,佛佛仙仙。(楼)白云九龙寺:游九龙禅寺,看九岭凝苍,九井流泉,九天落照,山环水绕九重殿;拜千佛灵光,听千年击磐,千声成诵,千客焚香,月白风清千里云。(殿)②人物类徐海东大将:会为乡邻烧瓦罐,终帮领袖铸金瓯。鲁迅: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③时事类贺嫦娥一号奔月:银汉张灯,漫步太空三俊杰;月宫结彩,频斟美酒两嫦娥。北京奥运会:奥运中开,万里长城多壮丽;祥云天降,千年故国更辉煌。④行业类题裁缝店:尺量天下宽和窄;剪裁人间短与长。悟道茶公司:醒脑提神,万里清香三省外;品茶悟道,千年文化一壶茶。⑤题赠类自题:文章唯读周秦汉,儒术兼通天地人。(黎元洪)赠人:赠顾益三:诗卷一开多有益;言行三省乐天涯。格言: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题咏:合肥包公祠:无私方能铁面;有口皆颂青天。⑥喜庆类包括:春联、节日联、贺联、迁乔联、寿联等。⑦哀挽类包括:挽联、墓碑联、祭祀联2、文学性对联归于文学体裁,它联语精炼,常以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情思,叙事、议论、抒情,无所不可。可以创造艺术形象,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情理相洽,有深远的意境,有反复咏叹的意味,前人曾以“诗中之诗”来赞对联。如: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三峡截流,神州盛事壮山河。这是2004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上联,考生应对,此联分别叙述了两件举世瞩目的国家大事,夹叙夹议,字里行间表达了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对于祖国的热爱。对联讲究生动形象,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丰富的内容,抒发作者的感情。如:鹦鹉能言难似凤;蜘蛛虽巧不如蚕。(拟人、对比)千年老树为衣架;万里长江作浴盆。(夸张)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比喻)山中落日沉于涧;楼上观花却见心(双关)3、谐巧性对联又是一种游戏文体,具有谐巧性,与谜语、酒令性质相类似,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如: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须梅(媒)。(双关、谐音)昨夜敲棋寻子路。今朝对镜见颜回。(双关、巧用古人名)(三)、故事链接 欣赏积累朗读“故事链接”中两个故事。欣赏明代吴中才子祝枝山和乞丐的对联智慧,感受徐文长巧戏“哈巴狗”李根霸的从容与精彩。从才子和乞丐的对联中我们看到了明代对联的繁荣。就连路边的乞者都能出口成对,而且绝妙无比,可见当时对联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对联源于生活,又丰富美丽生活,今天我们同学们如何让对联美丽丰富自己的生活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四)、吟联作对 课外实践1、完成本讲后的“课外实践”作业。2、积累不同时代的名人名联趣联故事。(五)、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1、学生谈学习本讲后的收获。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对联的概念、历史及属性,感受了对联带给的智慧和愉悦。希望这古老传统的精典能成为你的朋友,能成就你年青时尚的梦想!
奇妙的对联教案(高兴安老师公开课教案)教学目的和重难点:1了解对联的特点。2掌握写对联的方法。3学会欣赏对联。4学写一些简单的对联。教学过程导入: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我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生动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也叫对联。这种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立文体。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对联的一般特点1)它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2)上下联相同的位置词性应该相同。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 。“拳”对“脚”, 拳——名词;脚——名词。“打”对“踢”, 打——动词;踢——动词3)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也应该相同。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成佳偶——动宾结构 结良缘——动宾结构4)上下联平仄相谐,仄起平落。关于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古代对联讲究仄起平收。(上仄下平)古代习惯从右边读起,所以面对大门,左边的为下联,右边的为上联。 以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准,上联末字为“仄声”,即“三、四声”,下联末字为“一、二声”。上联:春晖盈大地 平平平仄仄下联:正气满乾坤 仄仄仄平平上联:云带钟声穿树去 下联:月移塔影过江来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5)上下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字。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春风”对“新年”,“春雨”对“新岁”,“春色”对“新景 ”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但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复是允许的,例如:漏网之鱼,世间时有;脱天之鸟,宇内尚无。6)种类内容要相关大漠孤烟直 都是边关的景物描写 。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意境不同小狗尾巴弯2、对联的种类按时间和场合分:①春联 ②行业联 ③喜联 ④寿联 ⑤挽联给下列对联归类,把相应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1 、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2、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生而为何乎?生而却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3、远求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4、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A、春联 B、婚联 C、行业联 D、挽联按形式分类:①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②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例: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③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意境。例: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根据对联内容,猜出所写的地名。1、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2、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3、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古今,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二、根据对联内容,猜出所写的人物。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三、高考题真题回放1、(全国卷三)为春联拟下联:A,爆竹声声脆——B,满园春色好——参考答案:A,祖国日日新 B,神州面貌新2、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全国卷三) 参考答案: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3、为春联拟下联(全国卷一):A,扫千年旧习——B,祖国山河好——参考答案:A,树一代新风 B,大地气象新4.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蓉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5下面是长沙岳麓书院的一幅对联,为上联 “地接横湘,大泽深山龙虎气”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B学宗邹鲁,礼义廉耻圣贤心 C天通荆楚,华章盛世帝王业 D天通荆楚,繁华太平帝王风 6(2007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七十载栽培桃李三千株7、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8请适当调整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上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下联:桥过下扁舟,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三更月。扁舟过桥下,问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9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起床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四、对联的写作方法:(1)联想法A、相似联想 由花朵想到美人B、相反联想 “旧习”“新风”“大”“小”C、相关联想 一代园丁乐 九州桃李(2)化用法:也就是灵活变化运用诗文名言或者成语典故来制作对联的方法。 如: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欣赏我写的对联1惠日花径缘郎扫 世第洪福伴君来(李慧花杨世洪妇夫婚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