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2.每个概念都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是内涵和( )。A.例证 B.外延 C.名称 D.属性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4.教师的( )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增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A.权威 B.威信 C.角色 D.社会地位5.“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 )教育目的论。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聚师课堂解析1.【答案】A。2.【答案】B。3.【答案】A。解析: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的,随着人类社会的消亡而消亡。4.【答案】B。5.【答案】A。解析:题干描述属于宗教神学的教育目的观。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生产力 D.社会性质3.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4.教师作为一门职业最早出现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文艺复兴时期 D.近代社会5.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份是在( )中确定的。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教师资格条例》6.1918年( )的《课程》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诞生。A.泰勒 B.斯腾豪斯 C.博比特 D.施瓦布7.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9.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颁布于( )A.2002年 B.2001年 C.2002年 D.2006年10.教师道德不仅在教育过程中有重大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这表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A.高尚性 B.奉献性 C.全局性 D.导向性1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12.某学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子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看,这是由于该学生曾经受到(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塑造13.依照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成功律 D.成功—成功律14.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15.假设你对以前一个同学对你谩骂时你愤怒的心情记忆犹新,这种记忆属于(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16.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存在于人脑中的关于事物的形象的是( )A.知觉 B.感觉 C.表象 D.后像17.报告、讲演所采用的言语类型是( )A.独白言语 B.表面言语 C.内部言语 D.对话言语18.注意的两个特点是( )A.指向性与集中性 B.指向性与选择性C.选择性与整合性 D.整合性与集中性19.“杀鸡儆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 )A.强化原理 B.认知失调说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说20.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今日事今日毕”是为了锻炼学生( )的意志品质。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独立性教师资格证考试单项选择题模拟试题小编就说到这里了,祝愿各位考生都能认真备考,顺利通过考试。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1.下列不属于教师的权利有()。A.教育教学权B.评定学生权C.体罚学生权D.按时获取报酬的权利2.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决定的。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3.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决定的。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4.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5.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以业余为主B.以国外学习为主C.以长期为主D.以参加辅导为主聚师课堂解析:1.C【解析】教师没有体罚学生的权利。2.B【解析】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人身自由权决定的。3.C【解析】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决定的。4.D【解析】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5.A【解析】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以业余为主。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