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一(1-4)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校长任用的条件判定,做题的关键在于看两大方面,第一是国籍,第二是定居地,除此以外还要看是否具备任用资格。根据我国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必须由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并具备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其任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因此,本题答案选择B。 选项A,张某虽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但定居美国,不符合“在中国境内定居”的要求,因此排除。 选项C,王某只具备澳大利亚国籍,没有我国国籍,不仅不能担任校长也无法担任教师及其他教育机构人员的资格,排除。 选项D,赵某同王某一样,不具备我国国籍,并不在我国定居,所以排除。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B。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律担责主体,法条来源是《教育法》第三章第三十二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同时,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兴办的校办产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所以应当承担偿还债务责任的是校办产业。 在本题中所判断的条件是“校办产业负债20多万元”,因为校办产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所以不管是因何而起的债务,偿还的责任人主体是校办产业。因此,选择C。 选项A,学校承担由自身所引起的债务偿还责任,一般也是独立偿还,公办学校也可以由政府偿还。 选项B,校长属于独立个体,他偿还的债务是因个人而起,学校及校办产业债务与其无关。 选项D,政府所要偿还的债务是政府作为责任主体所引起的行为活动,包括其下所管理的各部门债务。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C。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二)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三)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四)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五)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六)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规定。 选项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故选项A正确。 选项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故选项B错误。 选项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故选项C错误。 选项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故选项D错误。 综上所述,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A。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选项A,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可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与题干“不得解聘”的要求不符,故选项A错误。 选项B,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教师,可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与题干“不得解聘”的要求不符,故选项B错误。 选项C,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品行不良违法犯罪的教师,可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与题干“不得解聘”的要求不符,故选项C错误。 选项D,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教师,可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选项的描述缺少“故意”两字,若教师只是选项中的行为,学校不得解聘,故选项D正确。 综上所述,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D。 科目二(5-10)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 选项A,双轨制表现为: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这两轨差异很大,而且既不相通,也不相接,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选项B,单轨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其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 选项C,分支型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这是一种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 D项为干扰选项。 题干中平民的孩子,接受的是技能知识,贵族孩子可以接受学术理论型课程,属于双轨制的典型表现。故本题选择A。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个性心理和人格,题干中所描述的“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强调勤奋的重要性,而勤奋描写的是人的性格特征。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性格是个性的核心,具有独特性,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因此“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体现了性格对能力的影响。 A选项,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B选项,动机是指激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量。 D选项,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它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表现,它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C。 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期望效应。 A项,罗森塔尔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B项,晕轮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 C项,首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D项,投射效应是指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别人也一定会有类似的言行和需要。 题干中杨老师对学生抱有很大期望,一个学期后,学生的英语成绩有很大提高,杨老师的这种期望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体现的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故本题选A。 8.【答案】B。解析:富勒和布朗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任教前的关注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阶段。 第一个阶段关注生存。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造成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有些新教师则可能想方设法控制学生,因为教师都想成为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者。 第二个阶段关注情境。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传统教学评价也集中关注这一阶段。一般来说,专家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第三个阶段关注学生。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题干中关注如何掌握教学时间,属于关注情境阶段,故选择B。 9.【答案】C。解析:课堂气氛通常可以分为三种:积极的课堂气氛、消极的课堂气氛、对抗的课堂气氛。 积极的课堂气氛下,课堂纪律良好,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师生双方都有饱满的热情,课堂发言踊跃。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保持冷静的头脑,注意听取同学的发言,并紧张而又深刻地思考。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紧张; 消极的课堂气氛常常以学生的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情绪压抑、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小动作多,有的甚至打瞌睡。对教师的要求,学生一般采取应付态度,很少主动发言。有时学生害怕上课或提心吊胆地上课; 对抗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气氛。教师失去了对课堂的驾驭和控制能力,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各行其是,教师因此有时不得不停止讲课而维持秩序。 D选项属于干扰选项。题干描述学生随意离位、偏离课堂学习任务的大声吵闹或喧哗,说明课堂秩序已失控,属于对抗的课堂气氛。故本题选C。 10.【参考答案】解析: 依据遗忘规律合理组织复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复习方式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7)掌握复习的“量”。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某乡镇小学学生王某因病需休学一年,其父母应向( )提出申请。A.所在学校B.市教育局C.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D.县级或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2.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师拥有的权利包括: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和( )权等六项。A.进修培训 B.调查研究 C.参与决策 D.培养学生3.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遵循( )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A.劳动 B.惩戒 C.教育 D.发展4.某学校校长以修缮校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为由,为每个教室安装了空调,但需要向学生收取每月5元钱的空调使用费,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合理,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环境B.合理,为学校节省了开支C.不合理,空调使用费收取过多,应根据物价正规收取D.不合理,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5.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 )。A.受教育权 B.生命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猎考网解析:1.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一条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故本题选C。2.A【解析】进修培训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教师享有的权利。故本题选A。3.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的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故本题选C。4.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三)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四)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六)依法接受监督。故本题选D。5.A【解析】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性权利,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对中小学生来说,受教育权是其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常见的学生受教育权包括:(1)学生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权利;(2)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3)学生上课学习的权利;(4)学生受教育的选择权;(5)学生在升学、复学方面的同等权利。故本题选A。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表述错误的是( )。A.教学中要加强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分数B.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C.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元认知能力D.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哪一年?( )A.1978年 B.1986年C.1988年 D.1992年3.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4.美国心理学家( )根据学习的结果,把教育目标分为三类: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A.奥苏贝尔 B.布卢姆C.加涅 D.桑代克5.下面四个成语或俗语中( )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的描述。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6.班主任李老师在教室后边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座位,如果上课中有学生捣乱或上课调皮的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就让他坐在这个位置。这一做法( )。A.是变相体罚学生的错误方法B.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有效手段C.是既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又履行了教学管理权的有效方法D.是对学生正确的惩戒猎考网解析:1.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如下方面:(1)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2)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元认知能力;(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知识不同与能力,A选项强调的是知识,不正确。故本题选A。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故本题选B。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故本题选B。4.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中将教育目标分为三类: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故本题选B。5.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都是典型的迁移形式。故本题选A。6.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是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评价。班主任李老师在教室后边设置特殊的座位,让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坐这个位置,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是变相体罚学生的错误方法。A选项正确,B、C、D选项均不正确。故本题选A。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