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考试题

feion1992024-07-24  1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网上有很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例如:一、单项选择题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廖世承 C. 潘菽 D. 蔡元培2、若50人中只有5人通过某一测验题目,那么该题的难度为( ) A .10% B .90% C .55% D .45%3、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至少达到( )的儿童? A .130 B . 140 C .150 D .1604、任务促成的纪律的前提是( ) A .教师的监督、指导 B.同辈群体的压力 C .个人对活动本身的充分理解 D .活动本身的吸引力5、两种任务在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目标等方面具有的共同成分越多,迁移效果越明显。这表明何种因素起主要作用? A .相似性 B .概括经验 C .学习策略 D .心向6、学生在学习体操过程中,各种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常有多余动作,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A .动作幅度 B .动作结构 C .动作力量 D .动作速度7、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与害怕失败者相比,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 )的任务。 A .比较难的 B .非常难的 C .非常容易的 D .难度适中的8、迁移的关系转换说强调 A .发展了的心理官能 B .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C .已有经验的概括化 D .对情境关系的理解9、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 .自主感对羞耻感 B .主动感对内疚感 C .勤奋感对自卑感 D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0、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该学说是的创立者是 A .布鲁纳 B .苛勒 C .奥苏伯尔 D .加涅……省考教师资格考试考教育学和心理学,但国考教师资格考试内容是:幼儿教师资格笔试考《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师资格笔试考和《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在2009年下半年的教材进行了修订。 楼主,你高级的定义是什么?现在的初中是一所初中和小学教师。高中和高中教师。 大学教师资格考试,后进入学校单位,然后由大学教师的职称晋升, 这是一个新版本的教科书,暂时没有看到网上销售。

【 #教师资格证# 导语】想要一举拿下教师资格考试,光看书还是不够的, 诚意整理了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选择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选择题: 1.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成果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班杜拉 2.在埃里克森看来,小学阶段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A.自主感 B.主动感 C.勤奋感 D.自我统一感 3.下列不属于学习范畴的是()。 A.从不会游泳到会游泳 B.服用兴奋剂导致运动成绩提高 C.海豚经过训练,听到哨音就跳出水面顶气球 D.看到同学不交作业受罚,自己以后按时上交作业 4.按心理学家维纳的学习动机归因理论,下列属于可控不稳定内部归因的因素是()。 A.能力高低 B.运气好坏 C.努力程度 D.任务难度 5.“直角”概念的掌握对“锐角”。、“钝角”概念学习的影响属于()。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纵向迁移 6.教师拿出皮球、硬币等物体帮助幼儿理解圆的概念。这种直观教学是()。 A.感性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实物直观 7.低年级儿童学习写字时,教师边讲解,边按照汉字的笔画顺序进行书写示范。这是属于下列哪个阶段的学习?() A.操作的模仿 B.操作的整合 C.操作的熟练 D.操作的定向 8.教师训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和同伴相互提问,这是在教授学生()。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计划策略 9.专家比新手通常能更快更好的解决专业领域内的问题。该现象说明的问题解决影响因素主要是()。 A.问题的特征 B.思维定势 C.已有知识经验及其组织 D.功能固着 10.态度的心理结构中,不包括()。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成分 11.在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中,不属于行为矫正方法的是()。 A.系统脱敏法 B.非理性信念驳斥法 C.暂时隔离法 D.强化法 12.提出现实性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这种教学策略属于()。 A.程序教学 B.发现教学 C.情境教学 D.掌握学习 13.民主型的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们共同讨论修定班级的班规,以契约的方式共同遵守。这种方式所促成的纪律属于()。 A.任务促成的纪律 B.自我促成的纪律 C.教师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14.某项测验规定,测验结果的分数要达到80分以上方为合格。这是一种()。 A.标准参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5.如果一个教师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提高学生成绩、班级规模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说明其正处在教师发展的()。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教学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B 2.C 3.B 4.C 5.A 6.D 7.D 8.B 9.C 10.C 11.B 12.C 13.D 14.A 15.C

三、判断题(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 2、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3、刺激替代是操作条件反应形式() 4、在下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会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5、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论,符合认识发展的辩证运动规律() 6、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也称弱方法() 7、根据概念的定义,天安门、地球等都是概念() 8、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用于问题表征的时间一般多于专家() 9、从思维过程看,真创造与类创造无实质性区别() 10、对运动技能的解释,习惯论优于认知论() 11、情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习者能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学过的知识为特征的() 12、仅仅对别人有利的行为还不属于道德的行为() 13、记忆中的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不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14、一切有意义学习中都包含知识的迁移,在机械学习中没有迁移() 15、布鲁纳与皮亚杰都同意教育对认知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16、留级和跳级都能缩小班级中学生能力的差距,但留级的效果往往不好() 17、斯金纳将动机与学习作了区分,认为学习可以用强化解释,而动机不能用强化解释() 18、在学校教学中,教师指导的程度越小,则学生发现的程度就越大,其效果也越好() 19、教师的不同领导方式对学生同化成人的价值观念有重要的影响() 20、测验的信度越高,其效度也会越高() 四、名词解释 1、学习 2、组织者 3、移情 4、品德 5、控制点 五、简答题 1、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分别是什么? 2、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3、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4、对超常儿童教育,你有何建议? 六、论述题与分析题 1、论创造性的培养 2、假设有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这个概念”。请你分析这个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否恰当。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13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