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资格证笔试试题1.《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加强2.现在有些儿童因饮食不合理而存在智力发展缓慢的问题,最主要是由于他们缺乏必需的微量元素( )。A.钙 B.铁C.磷 D.锌3.下列关于地震自救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首先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B.应疏散到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陡山坡及河岸边C.在家中要就地避险,可选择较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D.住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及墙角躲避4.飞机起飞与降落时,应( ),最为有利于安全保障。A.顺风起飞,顺风降落 B.逆风起飞,逆风降落C.顺风起飞,逆风降落 D.逆风起飞,顺风降落5.在寒冷的冬天,大雪过后我们通常会看到路面上被撒上一层盐,这样做能够加速融雪。这是因为( )。A.盐和冰混合后融点降低 B.盐和冰混合后融点升高C.盐和冰发生了化学反应 D.增大了冰面摩擦力猎考网解析:1.【答案】B【解析】“天雨新晴”,天空云层少,夜间大气对地面的逆辐射弱,地表散热快,加上“北风”冷空气的影响,地表温度很容易降至零度以下,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便凝成白色结晶,形成霜。故本题选B。2.【答案】D【解析】锌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之一,具有多种功能,参与90多种酶的合成,并与200多种酶的活性有关。锌还参与中枢神经的生长发育。因此,儿童缺锌会使细胞内DNA和RNA合成受阻,干扰核酸合成,妨碍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而影响生长发育。故本题选D。3.【答案】B【解析】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故本题选B。4.【答案】B【解析】逆风起降,可以增加升力或阻力,使飞机离地和着陆的速度减小,缩短飞机的起飞滑跑距离和着陆距离;同时,还有利于飞机运动中方向的稳定性和可操纵性。故本题选B。5.【答案】A【解析】除了盐的溶解需要吸热以外,主要原因就是盐和冰混合后形成的盐水的融点较低,雪难以形成冰块。故本题选A。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教师资格证# 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 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9上半年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考题回顾【多版本】 教师资格证面试从结构化、试讲、答辩三个环节进行考核,试讲主要从故事、儿歌、弹唱、游戏、绘画、手工六大技能中考查。 1、讲故事:乡村老鼠和城市老鼠的故事 2、手纸工艺:折飞机 3、看图给配故事。给儿歌配动作。给你儿歌曲谱教 4、唱歌。 5、姓氏歌 6、扮娃娃家 7、《秋天的信》 8、讲故事雪花 9、钢琴小蜜 10、看图说故事礼让他人 11、折纸大风车 12、折纸小猫 二、考题解析【例如:折纸小猫】 【活动设计指导】 中班手工活动《小猫》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感知小猫折纸形象及折纸步骤,了解每一个步骤的折法。 2.技能目标:学习用纸折叠小猫,通过添画表现出完整的小猫形象,制成头饰。 3.情感目标:喜欢参与美工活动,增加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的兴趣。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学会折小猫,掌握折小猫的折纸步骤。 2.活动难点:在适当的位置添画小猫的五官,增加与同伴友好合作游戏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黄猫和蓝猫头饰、三角形纸条、硬纸板、水彩笔或油画棒,纸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认识小猫的生活经验。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讲述故事《小猫学本领》,引出活动主题。 1.故事过程中,出示小黄猫和小蓝猫的头饰,吸引幼儿的注意。 2.与幼儿互动,师:小黄猫和小蓝猫今天要来我们班找朋友,我们帮帮他们吧。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展示折纸作品,引发幼儿兴趣和思考。 (1)教师出示小猫的折纸作品,幼儿欣赏并猜想小猫的折纸过程。 (2)教师出示折纸步骤图,幼儿观察掌握初步的折纸符号。 2.教师示范折纸过程,幼儿观察折纸步骤 步骤一:正方形折纸两个角对折,折成三角形(两个角宝宝成为了好朋友)。 步骤二:将大三角形的两边向内折(另外两个角宝宝也想交朋友),打开(角宝宝们玩累了要回家了)中间出现一条线,将两个大角向内折,与中线保持一定距离(一起去参加活动)。注意左右两边要平均,在折纸的过程中可用笔做标记进行辅助。 步骤三:两边折好后顶部下压(和上面的大角玩捉迷藏,大角藏起来不见啦),翻转。 3.教师鼓励幼儿自由折纸,并巡回帮助指导。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制作属于你们的猫咪宝贝啦!看一看自己的桌子上有什么?(小正方形纸)拿起纸和老师一起折! 4.幼儿为作品进行添画游戏,并做成头饰。 (1)教师鼓励幼儿回忆已有生活经验关于小猫脸部的具体特征。 (2)教师发放水彩笔和油画棒,为小猫折纸添画。 (3)师幼共同在折好的小猫后面垫上纸板,加上纸带,做成头饰。 (三)结束部分 游戏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戴上头饰共同进行《小猫捉老鼠》的游戏,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游戏玩法:幼儿戴上头饰当小猫,绕过小山(凳子),钻过山洞(由两名幼儿两手斜上举搭成),跨过小河(吹塑纸),抓住老鼠,然后返回。 五、活动延伸 将活动延伸到表演区,每个小朋友的猫咪一起表演故事。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活动中如何组织四岁到五岁的幼儿开展活动。 【参考答案】 感谢考官的提问,下面开始我的作答: 四岁到五岁是幼儿园中班的幼儿,他们具有活泼好动、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能够遵守规则和能够开始自己组织游戏的特点。因此,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我会多借助一些具体形象的教具,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活动内容;在进行游戏时,让他们自己确定游戏主题,自行组织游戏;同时,我也会利用他们活泼好动的特点,多进行一些轻松自由的活动,创设一个快乐,舒适的活动氛围;可以适当的设立一些规则,约束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在讲解规则时我也会注意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儿童化的语言帮助幼儿更好的了解游戏规则。 2.折纸发展哪些方面能力? 【参考答案】 感谢考官的提问,下面开始我的作答: 折纸活动可以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精确性及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目测、空间知觉、对图形变换的感知等思维能力和记忆力、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扩展幼儿的知识,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耐心细致、勇于实践、挑战困难等个性品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帮助幼儿养成按步骤有顺序地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教育,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 #教师资格证# 导语】考生想要一举拿下教师资格考试,光看书还是不够的, 诚意整理了2017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基础教育 B.启蒙教育 C.属于义务教育 D.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2.认为教育目的和手段是不可分割的部分,反对课程作为一套活动或预先设定的目标的是( )。 A.麦克唐纳 B.杜威 C.坎萨斯 D.博比特 3.幼儿想象的发展以( )为主。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联想 D.创造想象 4.婴幼儿0~1岁是言语的( )阶段。 A.形成 B.发展 C.创造 D.发生 5.传统气质类型分为( )。 A.理智型、情感型和意志型 B.A型、B型 C.安全型、回避型、焦虑矛盾型 D.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 6.能体现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的科学、合理性的一项是( )。 A.中、大班幼儿在老师提醒、帮助下喝水、入厕 B.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能力 C.托班、小班幼儿独立喝水、入厕 D.可以无需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 7.( )是指用游戏的方法来开展的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以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为主。 A.讲述活动 B.谈话活动 C.文学教育活动 D.听说游戏 8.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是( )。 A.角色游戏 B.体育游戏 C.表演游戏 D.音乐游戏 9.以下活动不属于生活活动的是( )。 A.打扫书桌卫生 B.午睡休息 C.语言学习 D.离园 10.下列不属于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的是( )。 A.诊断与改进功能 B.鉴定与选拔功能 C.导向与调节功能 D.阻碍功能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2.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3.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标中,怎样利用环境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4.简要回答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析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2.试述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论。 四、材料分析题(共15分) 姚诸悦、唐佳琪、丁星或三人自主结成合作小组,姚诸悦为组长。通过商量,三人决定搭游乐场中的旋转木马。 游戏开始,姚诸悦、唐佳琪、丁星或三人通过简短的商量决定要继续搭上次没完成的旋转木马。具体分工为:姚诸悦搭旋转木马的第二层,丁星或负责拿积木,唐佳琪负责搭夜间照明的灯。 姚:丁星或你去拿绿色和黄色的百变积木,等会我们要用的。 丁星或将积木拿来后就开始无事可做,直到教师介入。 唐佳琪不一会就把灯搭好了,东张西望了一会就开始用蓝色百变积木搭另外一样东西。师:姚诸悦、唐佳琪在搭什么呀? 姚:他说他要搭机器人,但这不是我让他搭的。 师:唐佳琪你搭的机器人是放在哪里的?有什么作用呢? 唐佳琪低头不语。 丁:我们也不知道有什么用,是他自己搭着好玩的吧! 请你运用幼儿游戏活动的相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谈谈上述案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解决措施。 五、活动设计题(共25分) 以“美丽的窗花”为主题,设计一个科学教育活动,并以理论说明其中的活动目标。参考要点:目标体现出情感、态度、知识、经验和能力素质即可。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 2.B【解析】略。 3.B【解析】幼儿的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4.D【解析】婴幼儿言语的发生在0~1岁,其中,初生~3个月是简单的发音阶段,4~8个月是连续重复同一音节阶段,9~12个月是学话的萌发阶段。 5.D【解析】略。 6.B【解析】科学合理就是既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又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能力。比如对入厕喝水的要求:托班、小班幼儿在老师提醒、帮助下喝水、人厕;中、大班幼儿独立喝水、入厕。对于托、小班的幼儿来说,主动意识处于发展时期,一定需要老师来提醒完成喝水、入厕活动;而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来说以培养其主动性和独立性为目标。 7.D【解析】听说游戏属于规则游戏,是用游戏的方法来开展的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以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为主。 8.C【解析】略。 9.C【解析】语言学习属于狭义的教育活动。 10.D【解析】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诊断与改进功能、鉴定与选拔功能、导向与调节功能三个方面。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独立自主性原则。 (2)发展适宜性原则。 (3)保教结合原则。 (4)综合性原则。 (5)活动性原则。 2.【答案要点】 (1)从上到下,又称上下规律,即先会抬头,然后坐、站立、走路。 (2)由近及远,即先从靠近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出现离躯干远的动作。 (3)由粗到细,或是由大到小。 (4)由整体到分化。 (5)从无意到有意。 3.【答案要点】 (1)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2)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3)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4)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5)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4.【答案要点】《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第五条规定,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是: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皮亚杰提出儿童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要素: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2)皮亚杰根据儿童认知发展将儿童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_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1岁);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1~15岁)。 (3)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对儿童进行教育。 2.【答案要点】 (1)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神学的教育目的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认为:“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教育目的正是为人皈依上帝,获得“永生”做准备。在现当代,持类似观点的还有法国教育思想家雅克?马里坦和日本教育思想家小原国芳等人。他们都认为,人有肉体也有灵魂,但灵魂才是人的本质。他们主张回归宗教教育,主张以培养青年对于上帝的虔诚信仰作为教育的目标。 (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社会本位的目的论主要反映的是古代社会的特征和要求。 (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持个人本位目的论的教育学家为数甚多,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等人。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往往强调人的自然本性,希望教育按照人的本性而不是违背这一本性办事。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 (4)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无目的论主要是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的观点。杜威教育思想中一个引人争议同时又独具价值的方面就是他的“教育无目的”理论。杜威曾经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我们探索教育目的时,并不是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找一目的,使教育服从这个目的”,“我们假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 四、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孩子们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合作的基本步骤和简单方法。但是,他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游戏前商量不够充分。 协商是合作的前提,充分的协商能使接下来的合作变得更加顺畅和有效。 在结构游戏前,我们都给予幼儿一定的商量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幼儿可以就搭建内容、搭建方式(包括使用何种建构材料、选用的颜色)、合作成员的分工等内容进行充分的商量。 但是,在游戏中,孩子们往往急于开始游戏,对于商量这个环节做得不是很充分。在案例中,三个孩子商量完毕,游戏开始了,姚诸悦第一句话就是对丁星或说:你去拿绿色和黄色的百变积木,等会我们要用的。用何种积木、什么颜色,本来应该在商量阶段中,合作成员共同商议决定的。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做到充分的商量,就开始了游戏,最后导致了这样的局面——搭建材料的选择成了姚诸悦一个人的决策。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督促幼儿做到游戏前充分商量: ①观察各组幼儿商量情况,锁定经常性商量不充分的小组,采取教师旁听指导的形式,引导幼儿充分商量。 教师的旁听可以是“隐蔽”的,尽量在不影响幼儿的情况之下留意听他们的商量情况。教师的“指导”应是及时的,如发现幼儿商量有何不足之处,应在他们商量环节结束后立即进行小组交流和引导。防止幼儿经过~段游戏时间后,忘记当时的商议情况而降低引导效果。 ②用多媒体手段记录两组幼儿的商量、游戏过程。运用对比教育的手段告诉幼儿充分商量的重要性。并学习较好的一组是怎么商量的,达到教育的目的。 (2)游戏中个别幼儿对合作同伴的主导性较强。 在任何一个合作小组中,组长与组员的关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组长在小组中起着协调意见想法的作用,将组员的意见协调统一成为该组的一致意见,以促进合作的顺利开展,而不能直接作为幼儿的策划者和指挥者。但在案例中,组长姚诸悦的言行都透露着他对这个小组成员的“高控制”,忽视了与成员间的商量。 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 关注合作成员的组合,教师可在幼儿自主结对的基础上对一些小组成员进行必要的调整。 调整时需符合的原则有: 避免小组成员能力差异悬殊。如果在同一个小组一个孩子能力很强,其余孩子能力在平均水平以下,那么能力弱的孩子容易被能力强的孩子“领导”。 调整征求孩子的意见。教师在进行调整是需要得到幼儿的同意,以免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组长的人选应尽量引导孩子们选择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而不是建构水平高的幼儿。因为,组长的作用在于与组员间的协调,属于同伴交往范畴。如果选择建构水平高的孩子也容易产生一言堂的现象。 ②让孩子们先学会商量的语言,再用语言影响行为。 孩子们的行为往往是语言先行的,说什么样的话接下来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评环节中跟孩子们一起想想在商量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好听的话。引导幼儿不用命令式的语气,多用征求他人意见的疑问句。 (3)游戏中缺乏进一步的商量。 事实上,商量应该是贯穿于整个结构游戏始终的,最初的商量不能预计到随着游戏的进程会出现的新状况。因此,游戏时进一步的商量也十分重要。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唐佳琪搭完了最初商量时的任务,就开始自顾自搭别的东西,完全脱离了他们这个小集体。如果这时他们能就唐佳琪接下来该干什么进行商量的话,那么唐佳琪就不会浪费那么多时间搭没有用的机器人了。 为了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能继续商量,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给孩子们讲述类似案例,以“他们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那你有什么好意见吗?”这几个问题引导孩子们发现在游戏过程中也是需要商量的。 五、活动设计题 【设计案例】《美丽的窗花》 活动目标: 1.能在一段时间内连续观察冬天玻璃上冻成的窗花,发现窗花的变化,并能充分想象。2.初步了解窗花形成的原因。 3.对探究霜的奥秘产生兴趣。活动准备: 蜡笔、画纸若干。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连续三天观察自己家或幼儿园玻璃上冻成的窗花,并通过绘画等形式记录观察的结果。 2.在正式的集体活动中观察窗花。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窗上的窗花。 (2)讨论:“你刚才看到的窗花像什么?”“你在家里每天观察到的窗花都一样吗?它们都像什么?”“玻璃窗上冻成的窗花是什么?”(霜)“霜是什么样子的?”“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霜?” 3.讨论了解霜形成的原因。 提问:“什么季节才会看到有霜?”“霜是怎样形成的?” 4.绘画。 (1)教师提要求:“将你观察到的美丽窗花画出来。” (2)组织幼儿绘画。 (3)请幼儿讲一讲自己的画。活动延伸: 早晨来园后,可以带幼儿去户外观察地面或植物上的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