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级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feion1992024-07-24  0

2020下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物理《电磁铁的磁性》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导入:展示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教师提问:电磁起重机的本质是什么?(通电螺线管。)

教师引导:简单的通电螺线管是如何将那么重的铁制品吸引起来的呢?。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电磁铁

教师展示:插入铁钉的通电螺线管。顺势讲解电磁铁的概念。

2.电磁铁的磁性

提出问题: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让学生观察教师自制的电磁铁通电后吸引曲别针的现象,学生能据此猜想,电磁铁磁性可能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关。

设计实验: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如何利用实验进行验证。(可以用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和不同匝数的的螺线管,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验证。)

进行试验:(在进行试验前,提问学生连接电路的注意事项:断开开关,将滑动变阻器划片调到阻值最大处。)提供器材并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

分析与论证:通过试验学生能发现电流越大、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教师总结:匝数一定时,通入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教师提出,除了以上两种影响因素,螺线管中是否插入铁芯也会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

环节三:巩固提升

如果一个电磁铁的磁性无法达到使用标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增加电磁铁磁性?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查找资料,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述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足够多的生活经验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严重缺少生活经验,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及时准确地理解相关概念。而解决这一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利用实验,创设较为理想的物理情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同时,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动手操作,也能够获得相关感性材料,并锻炼其观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2.电磁铁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电磁铁的实际用途很多,最直接的应用之一是电磁起重机。电磁铁安装在吊车上,通电后吸起大量钢铁,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后切断电流,钢铁被放下。大型电磁起重机一次可以吊起几吨钢材。在电动机、发电机、电铃和电磁继电器里也用到电磁铁。全自动洗衣机的进水、排水阀门,卫生间里感应式冲水器的阀门,也都是由电磁铁控制的。

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有三科。分别是《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解答题、材料分析题、课例点评题、诊断题、辨析题、教学设计题、活动设计题。一、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笔试要求(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1.物理专业知识(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发展动态。2.物理教学知识(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熟悉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3)知道物理教学活动包括的主要环节,具备物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二)教学设计1.分析物理教材(1)能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其在初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能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分析教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2.确定物理教学目标(1)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含义。(2)能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求,确定并准确表述具体的教学目标。3.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1)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2)能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择、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4.设计物理教学过程(1)能根据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2)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三)教学实施1.课堂学习指导(1)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2)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2.课堂教学组织(1)掌握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尤其是探究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2)教学过程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合理布置作业。(3)能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四)教学评价1.物理学习评价(1)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2)能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习状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2.物理教学评价(1)能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恰当体现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2)能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

2020下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物理《磁感线》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复习导入: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教师引导:那如何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呢?由此引入本堂新课《磁感线》。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磁感线

教师讲解: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可以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2.蹄形磁体磁感线

教师引导:在磁体外部放置越多、越小的磁针,就能越清楚地看出磁场的分布情况。那我们就来观察一下蹄形磁体的磁场分部情况。

教师提示:在蹄形磁体上面放一块有机玻璃,玻璃上撒一层铁屑,轻轻敲打玻璃。

学生实验:在教师提示下进行实验。

教师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小铁屑有规则地排列起来)

小组讨论:为什么小铁屑会有规则地排列起来?(因为撒在磁体周围的每个小铁屑都被磁化,相当于一个个小磁针,小磁针在磁体周围磁场的作用下有规则地排列)

教师引导:通过实验,磁场的分布情况被形象地显示出来了,那我们用磁感线描述蹄形磁体的磁场分布。

环节四:小结作业

1.小结:磁感线定义及磁感线的分布特点。

2.布置作业:地球相当于条形磁体,磁感线分布是什么样的?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磁感线是闭合曲线吗?是真实存在的吗?

【参考答案】

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体外部磁感线方向为N—S,内部为S—N。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为了方便研究假想的,场是真实存在的。

2.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的?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蹄形磁体的磁场分布及磁感线特点。为了使学生掌握重点,我首先介绍了磁感线的定义,让学生认识磁感线。接下来,通过我的指导让学生进行实验,发现蹄形磁铁周围磁场的特点,并让学生小组讨论实验中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磁感线,所以,我来完成蹄形磁体周围磁感线的绘制,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又让学生自主完成条形磁体周围磁感线的绘制。最后让学生自己对照图像观察得出磁感线的分布特点,以突破重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13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