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科目二考试内容如下:
模块一教育基础(30%)全题型;
学习重点:教育学基础知识、主要教育学家、教育心理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模块二学生指导(12%)单选、简答;
学习重点: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理论、皮亚杰、德育。
模块三班级管理单选、材料分析;
学习重点:班主任如何处理突发状况、班主任工作内容。
模块四学科知识;
学习重点:一般放在最后一题中的小问题中,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及教学建议。
模块五教学设计;
学习重点:分数占比较大,需根据材料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在40-42分左右。
模块六教学实施单选、材料分析;
学习重点:教学过程规律、教育原则相关概念、教学组织形式、学习策略。
模块七教学评价;
学习重点:评价类型(非重点章节)可简要复习。
免费领取教师资格学习资料、知识地图: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二、简答题
26.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述对“在地理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地理信息载体”的理解。
27.如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1)请在图中标注长江主要支流的名称,并注明长江上游与中游和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线。
(2)请简述材料中涉及到教学方法的教学步骤有哪些?
(3)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是什么?
三、材料分析题
28.无材料
(1)重庆和杜伊斯堡的气候分别是什么?特点是什么?
(2)铁路沿线经过了哪些自然带,影响因素有哪些?
(3)“渝新欧”铁路的修建对乌鲁木齐的有利影响。
29.材料:下面是某老师的“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教学片段:
……
师:(展示课件)我们来看一下澳大利亚的位置和范围,大家会选择定居在哪里呢?
生:我选择在东南沿海,因为沿海地区降水多。
生:我选择在沙漠,因为矿产资源丰富。
……
(1)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2)如果改成合作探究法开展以上教学,在教学环节上要做哪些调整。
四、教学设计题
31.阅读关于“亚细亚”与“欧罗巴”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15分)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能够分析影响气温地区差异的因素;
2.通过读图比较气温差异,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3.通过规律的总结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的学习方法,初步形成地理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难点】
影响世界气温差异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导入。带领学生回顾七年级学习我国气温分布,从而导入世界的气温的内容。
环节二:新课教学
1.世界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1)1月和7月气温分布规律
【教师活动】PPT展示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问题】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分为四个小组,一二小组讨论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三四小组讨论7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时间为八分钟。
【师生总结】师生共同总结归纳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1月,热带地区气温最高;南回归线向南和北回归线向北气温逐渐降低;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南北温差大,南半球南北温差小。7月,40°N与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气温最高;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南北温差小。
(2)世界平均气温分布
【教师活动】展示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学生读图分析。
【问题】世界平均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①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地区向两极递减;②同一纬度上,大陆气温冬季比海洋低,夏季比海洋高;③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等温线比较平直,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
2.影响气温地区差异的因素
【教师活动】展示如下四组材料:
材料一:同一季节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以及草长莺飞、百花盛开的南国景色;
材料二:课本37页的《影响气温的因素——海陆位置》
材料三:展示“山上积雪,山下草木茂盛,百花盛开”的逼真生动的图片;
材料四:课本37页阅读材料“洋流对气温的影响”。
【问题】结合四组材料,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
【师生总结】总结出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差异、地形和洋流这四个因素。
环节三:巩固提升
展示习题:专家研究表明,各种气象要素,例如气温、降水、风等,都可能引发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最终影响比赛成绩。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8年8月8日在中国首都北京开幕,2008年8月24日闭幕。请参考下面两幅图,根据北京2008年8月份的气温变化,思考足球、田径、沙滩排球等室外比赛项目为什么在晚间举行?
【总结】由于足球、田径和沙滩排球这些项目适宜的气温范围在17~26℃之间,而北京在奥运会期间,白天温度太高,晚间的温度正好符合适宜的气温范围,所以选择在晚间举行。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搜集所在城市去年一整年的月均气温,感受气温变化的影响,绘制气温曲线图。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