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测试题每日一练

feion1992024-07-24  1

1.班主任王老师经常通过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自我修养法2.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相比,学校体育的突出特点是(    )。A.娱乐性与竞技性B.普及性与文化性C.教育性与基础性D.全体性与全面性3.在专家指导下,地处贵州东南的侗寨中学组织有关教师对面临传承危机的侗族织绵工艺进行课程开发,开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侗族织绵”课程。该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社会课程4.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新学期伊始,高一化学课李老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摸底考试,初步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有关能力。这种考试属于(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标志是(    )。A.确保学生的独立地位B.维持正常课程秩序C.维护教师中心地位D.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教资考试试题练习1.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李老师的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 )A.顺序性 B.阶段性 C.连续性 D.差异性2.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 )。A.关键期 B.发展期 C.转折期 D.潜伏期3.有的学生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才能,有的学生在科学技术方面有才能,有的则在体育运动、组织工作方面显示才能,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互补性 B.可变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4.以下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中,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影响因素是(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自我教育5.因材施教的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答案及解析:1、【答案】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其中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在速度、水平上有各自的特点,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2、【答案】A。解析:关键期指对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最敏感的时期或做准备的时期。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某些行为在适当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便不会再产生。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得出启示,要抓住关键期,及时施教。3、【答案】C。解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体现了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4、【答案】A。解析: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5、【答案】C。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教资考试试题练习1.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的是( )教育思想。A.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启发式教学3.在我国偏远的山区,存在这样一种教学现象:一间教室、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一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被称为( )。A.班级授课制 B.分组教学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4.初中生李明同学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发现向块状生石灰中加入适量水后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5.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做法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猎考网答案及解析:1、【答案】B。2、【答案】A。3、【答案】D。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4、【答案】C。解析:学生运用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实验法。5、【答案】D。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13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