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的素质教育考试题

feion1992024-07-24  3

2022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即将开始笔试考试,目前距离笔试考试的开始已经是不足半个月了,大家对于笔试考试中的知识点内容想必已经是烂熟于心了,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素质教育观考试内容解析吧!

一、考试题型

素质教育观的主要是以客观题、主观题两种形式进行考查,客观题一般是是实例为题干,询问考生这种做法是否符合素质教育观,符合或者违背的是哪一条素质教育的基本准则。主观题则是以老师的教育做法为材料,让我们从教育观的角度客观地来评析该教师的做法,分值可高达每题14分。

二、梳理考点内容

素质教育的基本准则基本上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综合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此条内容单独出题的概率是比较低的,各位小伙伴可以从“随着全民素质的普遍提高,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助人行为”这一现象进行理解。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的是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并不是注重某一个人的教育,而是注重每个人都受到教育。

此条为每一年都会考的常考考点,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适当把握内涵,反面角度:某学校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正面角度:某教师能公平对待所有学生。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效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这一条也是常考考点,仍从正反两反面把握,反面角度:某教师唯成绩论,用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正面角度:教师既帮助学生学习,又注重其性格的培养。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每个人都存在差异,比如: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教育除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此条为常考考点,反面角度:某学校扼杀学生独特性,忽视差异;正面角度:尊重学生特长,发现其闪光点。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本条的测查仍可两方面展开,反面角度:扼杀想象力和创造性;正面角度:理论实践相结合,培养创造性。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按学段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通常涉及以下几种类型: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 科目一为《综合素质》(幼儿园),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 科目一为《综合素质》(小学),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3个科目:

科目一均为《综合素质》(中学);科目二均为《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等15个学科。

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个学科。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题型可以分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以及写作题三个类,各类题型对应模块及考试占比都是不同的,下面猎考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教资考试题型的相关介绍,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教资考试《综合素质》题型试卷结构模  块比  例题  型职业理念15%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教育法律法规10%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5%文化素养12%基本能力48%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  作  题合  计100%单 项 选 择 题 : 约39%非 选  择  题 : 约61%题型示例1.单项选择题(1)小明在课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A.马上制止,让小明站到讲台边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D.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2)“五岳”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下列不属于“五岳”的一项是A.泰山   B.华山    C.黄山   D.衡山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论语·为政》)【注释】①罔:迷惑、糊涂。②殆:疑惑、危险。(3)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孔子看来,学和思二者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B.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C.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危险,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糊涂。D.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2.材料分析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句话就是:“这么点儿大的孩子都管不好,还用我教你吗?”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徐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3.写作题请以“我为什么要当教师”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以上就是对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题型及相关类型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考生。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老师穿了一套新衣服,课前一进班级,所有学生的眼光都盯着老师。有几个淘气的男同学就凑在一起,用调侃的语调大声喊道:“老师,我爱你。”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露出羞涩的神情B.严厉地批评他们C.微笑着说:“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也爱你们。”D.不予理睬,开始上课2.下列关于教师职业责任的发展趋势,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会发达程度越高,教师职业的劳动越复杂,所负担的责任就越大,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就越重要.B.教师的职业责任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C.教师的职业责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的D.教师的职业责任发展趋于单一专业化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古代一些思想家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根本区别在于( )。A.东西方文化的差异B.全面发展的阶级属性C.全面发展不能脱离社会实践D.全面发展的公益属性4.教育观念变革的根本标志,首先表现在( )。A.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B.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C.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 D.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5.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是( )。A.先进的社会制度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脑体结合D.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6.教育法律权利的表现形式不包括( )。A.行为权 B.要求权 C.请求权 D.申诉权7.教育法律义务的表现形式包括( )。①不作为 ②积极作为 ③接受国家强制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猎考网解析:1.C【解析】C项,老师对这次偶发事件的处理既是对学生的宽容和教化,又提升了自己的形象,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故本题选C。2.D【解析】现代教师应该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是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者。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不是阶段的,而是连续的。故本题选D。3.C【解析】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所以,在马克思看来,要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脱离不开社会实践。故本题选C。4.D【解析】教师是教育观念变革的排头兵,是教育实践改革的中坚力量,因此,教育观念变革的根本标志是良好的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故本题选D。5.D【解析】根据马克思对人全面发展的论断可知,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故本题选D。6.D【解析】教育法律权利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它通常包括以下表现形式:行为权、要求权、请求权。故本题选D。推荐阅读:教资考试试题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12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