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推荐

feion1992024-07-24  2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国考中学《综合素质》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巴金的《爱情三部曲》不包括( )。A.《雾》 B.《电》 C.《雨》 D.《春》2.下列不是朱自清散文作品的是( )。A.《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B.《绿》 C.《正义》 D.《风景谈》3.剧本《陈毅市长》的作者是( )。A.师陀 B.沙叶新 C.田汉 D.周扬4.茅盾《子夜》中描写的是哪个城市的生活画卷?( )A.无锡 B.杭州 C.上海 D.南京5.下列作品属于巴尔扎克代表作的是( )A.《包法利夫人》 B.《红与黑》 C.《人间喜剧》 D.《雾都孤儿》猎考网解析:1.【答案】D【解析】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电》,他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故本题选D。2.【答案】D【解析】《风景谈》是茅盾在抗战时期写的散文名篇,其他三篇散文都是朱自清的作品。故本题选D。3.【答案】B【解析】沙叶新于1980年发表剧本《陈毅市长》,获第一届全国优秀剧本评奖首奖、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故本题选B。4.【答案】C【解析】《子夜》是一部规模宏大的对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作全方位描写的文学作品。故本题选C。5.【答案】C【解析】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创作的《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作品,深刻地揭露了金钱的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故本题选C。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生产力 D.社会性质3.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4.教师作为一门职业最早出现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文艺复兴时期 D.近代社会5.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份是在( )中确定的。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教师资格条例》6.1918年( )的《课程》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诞生。A.泰勒 B.斯腾豪斯 C.博比特 D.施瓦布7.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9.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颁布于( )A.2002年 B.2001年 C.2002年 D.2006年10.教师道德不仅在教育过程中有重大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这表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A.高尚性 B.奉献性 C.全局性 D.导向性1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12.某学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子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看,这是由于该学生曾经受到(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塑造13.依照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成功律 D.成功—成功律14.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15.假设你对以前一个同学对你谩骂时你愤怒的心情记忆犹新,这种记忆属于(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16.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存在于人脑中的关于事物的形象的是( )A.知觉 B.感觉 C.表象 D.后像17.报告、讲演所采用的言语类型是( )A.独白言语 B.表面言语 C.内部言语 D.对话言语18.注意的两个特点是( )A.指向性与集中性 B.指向性与选择性C.选择性与整合性 D.整合性与集中性19.“杀鸡儆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 )A.强化原理 B.认知失调说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说20.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今日事今日毕”是为了锻炼学生( )的意志品质。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独立性教师资格证考试单项选择题模拟试题小编就说到这里了,祝愿各位考生都能认真备考,顺利通过考试。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A.学习

B.游戏

C.运动

D.玩耍

2.一般来说,质化研究更多倾向于采用( ),目的在于探明儿童的动态发展过程。

A.横向研究设计

B.纵向研究设计

C.观察法

D.个案研究

3.以智慧或认知结构的变化为依据,是( )把人的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智慧阶段、前运算智慧阶段、具体运算智慧阶段、形式运算智慧阶段四个阶段。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达维多夫

4.深度知觉就是对远近、深浅的知觉,心理学家是通过( )实验来测量的。

A.点红实验

B.双生子爬楼梯

C.视觉悬崖

D.三山实验

5.有意识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这是指的( )品质。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广度

6.主体对条件刺激做出的反应称为( )。

A.条件反射

B.定向反射

C.习惯化

D.去习惯化

7.皮亚杰用( )实验来形象的说明学前期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A.三山实验

B.视觉悬崖

C.延迟满足

D.守恒实验

8.3岁的蛋蛋看到做饭的妈妈被溅起的油烫了一下,发出痛苦的呻吟,赶快跑过去用关切的眼神看着妈妈,一边还用小嘴在妈妈烫伤的地方吹,这种行为是( )。

A.自我意识情绪

B.自觉反应

C.移情反应

D.诱发情绪反应

9.爱因斯沃斯测量出的依恋的三种类型中,( )在儿童中所占比例最多。

A.焦虑回避型

B.安全依恋型

C.焦虑反抗型

D.被动退缩型

10.常常被形象地称为“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是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作出准确推断的能力称为( )。

A.观点采择

B.心理理论

C.移情

D.社会学习

【参考答案】

1.B 2.B 3.B 4.C 5.C 6.A 7.A 8.C 9.B 10.A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环境

D.教育

2.3岁左右的幼儿其行为很容易受自己( )。

A.想象的影响

B.思维的影响

C.语言的影响

D.情绪的影响

3.儿童主动、及时地将注意力从一个对象或一个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个活动中去,这是(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散

D.注意的转移

4.“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等情境的“一点红”和“鹤”,之所以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经验

D.感受性

5.根据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一种识记是( )。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感觉记忆

D.意义记忆

6.幼儿的思维主要是(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儿童思维

7.在整个幼儿期,( )是孩子使用的句型中最基本的句型。

A.单词句

B.电报式句子

C.简单陈述句

D.复合句

8.新生入园,班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这是情绪的( )。 A.动机作用

B.组织作用

C.信号作用

D.感染作用

9.婴幼儿时期的亲子关系与幼儿一生的个性发展( )。

A.没有关系

B.有一些关系

C.有很大的关系

D.有时有关系,有时无关系

10.幼儿美术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 )。

A.掌握美术活动的技能技巧

B.画得更像、更好

C.自由地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内心的情感体验

D.拓展绘画能力

【参考答案】

1.B 2.D 3.D 4.B 5.D 6.B 7.C 8.D 9.C 10.C

1.偶发记忆现象

2.再造想象

3.注意的转移能力

4.移情

5.自尊

二、填空题

6.儿童发展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注意作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其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监督功能。

8.儿童早期依恋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国师幼关系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道德心理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由于言语活动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2.各种躯体系统功能的变化,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变化与发展是( )。

A.生理发展

B.认知发展

C.社会性发展

D.文化性发展

13.父母与婴儿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基本途径是( )。

A.知觉

B.嗅觉

C.味觉

D.触觉

14.当我们说到“天安门”时,虽然天安门不在眼前,但我们的头脑中会出现天安门的形象,这属于( )。

A.想象

B.表象

C.感觉

D.思维

15.( )是指儿童通过表情推测他人内部心理状态的能力。

A.社会参照

B.表情识别

C.移情

D.依恋

16.儿童最初的思维是( )。

A.以直接思维为主

B.以具体思维为主

C.以逻辑思维为主

D.以抽象思维为主

17.( )是伴随道德认知产生的,是由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以实现而引起的内心体验。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践行

D.道德行为

18.同一时间能把握的对象数量称为( )。

A.注意的时间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转移能力

19.游戏时,一个幼儿尽管拥有游戏所需的玩具材料,但如果同伴拒绝与其共同游戏他会很不快乐。这是因为他们的( )没有得到满足。

A.生理需要

B.安全和保障的需要

C.求知的需要

D.交往和友爱的需要

20.( )是个体最早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A.个性

B.气质

C.能力

D.性格

21.在整个幼儿期,( )是孩子使用的句型中最基本的句型。

A.单词句

B.电报式句子

C.简单陈述句

D.复合句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偶发记忆现象:是指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起出现的其他东西。

2.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或非语言如图画等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3.注意的转移能力:有意识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

4.移情:是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

5.自尊:是一个个体的价值判断,它表达了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二、填空题

6.发展的基础性、发展的递进性、发展的易感性

7.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

8.前依恋期、依恋关系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互惠关系的形成期

9.严厉型、灌输型、开放学习型、民主型

10.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11.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

三、选择题

12.A 13.D 14.B 15.B 16.A 17.B 18.C 19.D 20.B 21.C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2.无意注意

3.观察

4.机械记忆

5.直观行动思维

二、填空题

6.3~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幼儿自言自语的两种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选择题

9.3~6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 )。

A.直观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儿童思维

10.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的长短指的是(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选择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广度

11.( )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A.感知觉

B.注意

C.思维

D.想象

12.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是( )。

A.以有意记忆为主

B.以词语逻辑记忆为主

C.以无意记忆为主

D.以意义记忆为主

13.在掌握概念上,幼儿总是( )。

A.先掌握空间概念,后掌握实物概念

B.先掌握数概念,后掌握实物概念

C.先掌握实物概念,后掌握数概念

D.先掌握科学概念,后掌握数概念

14.中班幼儿爱告状是孩子( )发展的表现。

A.美感

B.理智感

C.内疚感

D.道德感

15.游戏时,一个幼儿尽管拥有游戏所需要的玩具材料,但如果同伴拒绝与其共同游戏,他会很不快乐。这是因为他的( )没有得到满足。

A.生理需要

B.安全和保障的需要

C.求知的需要

D.交往和友爱的需要

16.( )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A.个性

B.性格

C.气质

D.能力

17.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

A.不存在性别的差异,也没有年龄的差异

B.不存在性别的差异,但有年龄的差异

C.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D.存在性别差异,但不太明显

18.幼儿音乐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 )。

A.成为音乐人才打基础

B.掌握音乐活动的技能技巧

C.唱得更好,跳得更美

D.自由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内心的情感体验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某一年龄阶段在心理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2.无意注意就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人类对客观现实认识的主动形式。

4.机械记忆是在不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只根据材料的表现形式,采用简单重复的方法进行的一种记忆。

5.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二、填空题

6.好学好问、抽象能力开始萌芽、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7.问题言语、游戏言语

8.动机作用、组织作用、信号作用、感染作用

三、选择题

9.B 10.A 11.A 12.C 13.C 14.D 15.D 16.C 17.B 18.D

一、选择题

1.儿童发展学家普遍认为,( )标志着婴儿期的结束。

A.神经纤维髓鞘化的形成

B.抽象性开始发展

C.随意性开始发展

D.言语的获得

2.儿童发展正式成为科学是从1882年普莱尔的( )出版算起的。

A.《儿童心理》

B.《儿童与世界》

C.《一个婴儿的传略》

D.《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

3.儿童发展研究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是(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问卷法

D.测量法

4.( )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方向。

A.身体的发育

B.心理的发展

C.社会化发展

D.文化的发展

5.在同一时间里,注意指向多个不同对象,比如老师一边弹琴,一边要注意班上的孩子,这是指的( )品质。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广度

6.同一时间里能把握的对象的数量,有时也称为注意范围。这是指的( )品质。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广度

7.研究发现,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进程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不遗忘

D.起伏不定

8.( )是失去自己心爱的对象(人或物)或在自己的理想或愿望破灭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A.生气

B.伤心

C.高兴

D.害怕

9.儿童早期依恋的测量方法是( )。

A.两难故事法

B.对偶故事法

C.社会测量技术

D.陌生情境技术

10.3岁以后,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明显增加,( )主要就是对3岁以后的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行为的研究。

A.视觉悬崖

B.糖果实验

C.延迟满足实验

D.守恒实验

参考答案:

1.D 2.A 3.A 4.A 5.B 6.D 7.A 8.B 9.D 10.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11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