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feion1992024-07-24  0

分享一下教师资格证单选的必考点:  1、现代教育之父  赫尔巴特——同时也被誉为“科学教育奠基人”、“科学教育学之父”。  其他考点:1.《普通教育学》;2.教学的教育性原则;3.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4.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5.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6.社会本位论的代表。  2、心理学之父  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3、教育心理学之父  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4、课程评价之父  泰勒——同时也被成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其他考点:泰勒原理: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5、幼儿教育之父  福禄贝尔——首创“幼儿园”的名称,也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其他考点: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6、行为主义心理学之父  华生——最早使用“行为主义”一词。  华生的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外铄论教育思想的体现。  7、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程序教学。  其他考点:1.正强化、负强化、惩罚;2.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3.普雷马克原理。  8、俄国教育心理之父  乌申斯基——也被成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的著作:《人是教育的对象》  他的名言:  1.“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2.“复习是学习之母”——巩固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9、幼儿教育之父  福禄贝尔——首创“幼儿园”的名称,也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其他考点: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以上就是教师资格考试单选的考点。掌握这些考点,想丢分都难!更多考试考点欢迎咨询啊!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医术渊源或者传承脉络、医术内容及特点;与擅长治疗的病证范围相关的中医基础知识、中医诊断技能、中医治疗方法、中药基本知识和用药安全等。

考核程序分为医术专长陈述、现场问答、诊法技能操作和现场辨识相关中药等。

考核专家应当围绕参加考核者使用的中药种类、药性、药量、配伍等进行安全性评估,根据风险点考核相关用药禁忌、中药毒性知识等。

外治技术类考核内容包括:医术渊源或者传承脉络、外治技术内容及特点;与其使用的外治技术相关的中医基础知识、擅长治疗的病证诊断要点、外治技术操作要点、技术应用规范及安全风险防控方法或者措施等。

考核程序分为医术专长陈述、现场问答、外治技术操作等。

考核专家应当围绕参加考核者使用外治技术的操作部位、操作难度、创伤程度、感染风险等进行安全性评估,根据风险点考核其操作安全风险认知和有效防范方法等;外敷药物中含毒性中药的,还应当考核相关的中药毒性知识。

治疗方法以内服方药为主、配合使用外治技术,或者以外治技术为主、配合使用中药的,应当增加相关考核内容。

惠御优学在线教育来回答下教师资格证有哪些必考点?

教师职业素养有哪些?

1、道德素养

(1)思想素养包括:①科学的世界;②积极的人生观;③崇高的职业理想

(2)政治素养包括:①教师应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作的理论基础;②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③教师应自觉地树立共产主义的奋斗方向

(3)职业道德素养: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国委员会共同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中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习。

2、知识素养

(1)教师需具有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

(2)教师需具有教育专业素养: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能力素养

(1)基础能力素养:智能素养(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素养);言语能力素养(口语、体语能力素养)

(2)职业能力素养:教学能力素养(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施教能力)、育人能力素养(心理沟通能力、行为辅导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认知素养、情感素养、意志素养

5、身体素养

教师要有健康的身体

德育原则有哪些?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7、长善救失原则

8、灵活施教原则

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教学原则有哪些?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量力性原则

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学生。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但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2、树立教师威信

3、善于和学生交往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1、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2、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1.教育的社会属性。2.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3.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4.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5.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启示。7.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及表现。8.简述学制建立的依据。9.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0.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相关观点。11.简述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2.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13.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14.简述新课改理念下的发展性评价。15.简述新课改下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16.简述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1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9.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20.简述德育的基本原则。21.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的贯彻要求。22.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23.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24.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25.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特点。26.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27.简述注意的品质。28.简述小学生注意发展的规律。29.简述提高记忆力的方法。30.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31.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32.简述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33.简述建构主义的相关观点。3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35.简述小学生道德意志的发展特点。36.简述品德培养的方法。37.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38.简述班级管理的模式。39.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0.如何促进学习迁移?41.简述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42.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43.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44.良好意志品质培养的方法。45.简述心理辅导的原则。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1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