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模拟题

feion1992024-07-24  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表述错误的是( )。A.教学中要加强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分数B.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C.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元认知能力D.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哪一年?( )A.1978年 B.1986年C.1988年 D.1992年3.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4.美国心理学家( )根据学习的结果,把教育目标分为三类: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A.奥苏贝尔 B.布卢姆C.加涅 D.桑代克5.下面四个成语或俗语中( )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的描述。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6.班主任李老师在教室后边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座位,如果上课中有学生捣乱或上课调皮的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就让他坐在这个位置。这一做法( )。A.是变相体罚学生的错误方法B.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有效手段C.是既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又履行了教学管理权的有效方法D.是对学生正确的惩戒猎考网解析:1.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如下方面:(1)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2)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元认知能力;(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知识不同与能力,A选项强调的是知识,不正确。故本题选A。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故本题选B。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故本题选B。4.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中将教育目标分为三类: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故本题选B。5.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都是典型的迁移形式。故本题选A。6.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是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评价。班主任李老师在教室后边设置特殊的座位,让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坐这个位置,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是变相体罚学生的错误方法。A选项正确,B、C、D选项均不正确。故本题选A。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存在一种发展危机,其中青春期的发展危机是( )。A.主动性对内疚感 B.勤奋感对自卑感C.同一性对角色混淆 D.亲密对孤独2.“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一好百好”说明社会知觉中具有( )。A.首因效应 B.刻板效应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3.拔苗助长违背了( )教学原则。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4.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 )。A.成长 B.取得高分C.考上大学 D.提高觉悟5.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 )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A.人格魅力 B.知识学问C.道德行为 D.教学业绩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 )。A.直接经验为主 B.间接经验为主C.生活知识为主 D.生产知识为主猎考网解析: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格发展阶段论。12—18岁阶段的发展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诚的实现。12—18岁青少年在为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做心理斗争,即随着他们把参考对象从父母转向同伴,他们需要知道自己与同伴是怎样的相同,同时又与其他任何人有着独特的不同。故本题选C。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中存在着多种心理效应,常见以下几种:社会刻板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其中晕轮效应是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外表的吸引力有明显的晕轮效应。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那么他(或她)的其他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题干中“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一好百好”属于典型的晕轮效应。故本题选C。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题干中“拔苗助长”指的是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违背了循序渐进原则。故本题选C。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作用。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切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根本问题产生的,都是与这一根本问题联系的。在教师职业道德中,育人被视为教书的根本目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教书与育人要求的双重性也就是要求教师能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把人类世代创造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认真负责地传授给年轻一代,能从德、智、体等方面培养和塑造学生,使之成才。因此,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学生成长。故本题选A。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行为示范。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等都说明教师的道德行为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故本题选C。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过程的间接性规律。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学生主要通过“读书”“接受”现成的知识,然后再去应用和证明,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大量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故本题选B。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 )。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题干中“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指出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阐明了教育的本质。可知,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 选项A,传递社会经验只是教育内容的一个方面,不能代替整个教育,故不符合题意。 选项B,使人得以生存重在强调教育给人带来的生存技能,也只是说明教育的一个方面,不能完全代替教育,故不符合题意。 选项D,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这是教育对于文化的作用体现,即教育的文化功能。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在协调社会、家庭、学校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时,起主导作用的是( )。 A.社区 B.家庭 C.学校 D.政府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广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现代社会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这三种教育形态都是不可缺少的。 在婴幼儿期,由于主要的活动场所是家庭,所以主要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其活动的场所扩大到学校和社会,同时受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当然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体;成年以后,进入社会开始自己独立生活,为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仍要不断地接受不同形式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所以,三种教育形态总是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组合方式作用于个体的发展过程中。 选项A社区教育和选项D政府,属于社会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起主导作用。 选项B,家庭教育是婴幼儿时期的主要教育力量。 选项C,学校教育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 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3.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教育传统不随时代的变迁消失,这说明教育具有( )。 A.继承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长期性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属性。教育属性是在教育本质基础上对“什么是教育”进一步认识,是对教育本质是什么的进一步阐述。教育的属性主要包括教育的永恒性、生产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和民族性等。 选项A继承性是指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而凭空产生,但同时又是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教育有着渊源关系,正因为教育具有这种继承性,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会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 选项B,永恒性是指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选项C,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选项D,长期性是指,是指无论从一个教育活动完成的角度,还是从一个个体的教育生长的角度,其时间周期都比较长。 因此根据题干表述,每个民族有自己的教育传统,体现的正是教育的继承性,故本题选A。 二、简答题 1.简述谈话法和讨论法的区别。 1.【参考答案】 谈话法和讨论法都是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二者的区别主要如下: (1)含义不同 ①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 ②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2)特点不同 ①谈话法能照顾每个学生的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谈话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 ②讨论法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但是运用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一定的理解力,因此在高年级运用较多。 (3)运用的基本要求不同 ①谈话法需要做到:做好提问准备;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要善于启发诱导;要做好归纳、小结。 ②讨论法需要做到:讨论前做好充分准备;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在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 2.学校教学工作包括哪几个基本程序? 2.【参考答案】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 (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四、案例分析题 科学课李老师正在上课,发现课代表张超同学有些心不在焉,不耐烦地把书翻得哗哗作响,李老师忍不住了,想用高难度的科学问题来“警告”他,但没想到这些问题没有难住张超,甚至还有现在还没学到的内容。这时,李老师产生了一个想法,能否让张超利用科学课时间自己去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 李老师这个想法得到了学校支持,从此,每逢科学课,张超就到学校图书馆查阅科学资料,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气候变化、雾霾污染等。李老师也经常给张超提出建议,指导他撰写小论文。一学期后,张超撰写的小论文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 李老师的这一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结合案例,说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其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 (1)案例中的李老师遵循了量力性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和启发性教学原则。 ①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材料中的张超的学习能力高于普通同学,李老师针对张超同学的特点,允许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学习,并为他布置略高于一般水平的学习任务,不断指导提升他的学习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张超同学的发展。 ②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材料中李老师面对张超同学学习时不耐烦的情况,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去了解背后的原因,并针对张超同学的特殊优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他采取合适的教学措施,在学习上给了他更大的自由,鼓励其积极主动地尝试和探索,最终使其在学业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③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材料中,李老师针对张超同学的特殊情况,没有限制张超同学的发展,反而批准张超同学可以去图书馆自主学习。这体现了该老师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并给予学生相应的教学指导;也体现出该老师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他的思想言行,科学知识和教育本领,对学生身心的成长所施加的积极影响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吃透两头,因材施教。一头是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师要正确地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准确地掌握教材的内容。另一头是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等情况。教师的教学工作,既要面向大多数,又要照顾少数。对不同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针对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帮助与教育。材料中老师针对张超同学采取特殊的教育措施,正体现了教师的因材施教。 ②树立质量观念,明确努力方向。教学质量的好坏必然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要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不能只看分数。教师要对学生全面负责,使他们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方向。材料中教师不仅重视张超的学习成绩,更注重提高张超的学习能力,促进张超的全面发展。 ③精讲多练,细查勤补。教师要对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全部过程负责任。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组织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注意精讲多练,细查勤补,以讲为主导,讲练查补相结合。 ④启发诱导,耐心帮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学工作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是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使学生对传授知识保持独立思考和深入钻研的精神,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但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树立起来的,必须经常启发诱导,严格要求,耐心帮助才能逐渐完成这个任务。材料中老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张超同学独立自主地去探索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老师也循循善秀,耐心地给予张超相应的支持与帮助,为其答疑解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niukebaodian.com/jiaoshi/117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