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科目主要考5个方面的内容: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和基本能力。考试题型包括单选题、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
考试题型及分值:
单选题29题,每题2分,共58分;
材料分析题3题,共42分;
写作题1题,共50分。
知识点分布情况:
职业理念:占比15%,题型分布:单选题、材料分析题;
教育法律法规:占比10%,题型分布:单选题、材料分析题;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占比15%,题型分布:单选题、材料分析题;
文化素养:占比12%,题型分布:单选题、材料分析题;
基本能力:占比48%,题型分布:单选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还是很容易通过的。只要把我们需要考试的书籍把需要掌握的重点掌握好,接着把一些过去的试卷多做下多看下,把你认为的重点去记忆背诵,通过考试基本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即便考试难度不高,考生也不能放松。就目前而言,自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之后,教育部门不再指定备考教材,考生只能根据教育部门所发布的考试大纲内容进行备考。考小学教师资格证自学的话,比较难以掌握考试重难点内容,有可能自学复习的知识点与考试知识点会有所偏差。
所以,大家在备考过程中还是要多用点心,如果不知道怎么复习,找不准重点,那么不妨报一个培训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通过率也会高不少。
教师资格证小学科一题型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
单项选择题有29道,每道2分,一共58分。其中包括职业理念考4道、教育法律法规考8道、职业道德考4道、文化素养考9道、基本能力考4道。重点看职业理念和教育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文化素养考查的知识点较为全面,相对来说有点难。
材料分析题有3道,每道14分,其中包括职业理念、职业道德、阅读理解。首先,职业理念是学生观(两独一发)、教师观(保研建设)、教学观(学习过人)三个选一个考查,根据所给的材料分析体现了什么样的职业理念。其次,会给你一个材料,让你评价老师的做法以及体现了什么职业道德理念(三爱两人一终身),最后一个材料分析和语文的阅读理解差不多。
写作题是50分,会给你材料或者名言警句让你写一篇作文,一般都是议论文。写的时候要思考和老师有没有什么关系,和教育有没有联系,平常多积累写作的素材,论证时可以举例、名人来论证。
上面就是教师资格证小学科一题型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四(2)班小明最近在校表现不好,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为了了解小明在家中的情况,班主任顾老师到小明家家访。在同小明父亲交流情况时,顾老师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小明父亲听后,很不高兴地说:“顾老师,我以为您说的欠妥。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把他送到学校教育,剥夺受教育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在对小明的教育上达成共识。(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师家长冲突的看法。(2)试述教师家访的注意事项。猎考网解析:1.【参考答案】(1)我对材料中教师与家长的看法如下:①在现存的教育情况下,存在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不理解,沟通不通畅,对彼此工作内容不了解,这是时有发生且必须要解决的不良现象。②教师与家长形成冲突的原因:首先,家校合作共育的过程中,一些老师发现孩子的问题后只知找家长告状,把责任往家长身上推,做法欠妥,让家长对老师的要求产生抵触情绪。其次,很多家长片面的认为,家庭只需要把孩子照顾好就可以了,教育问题应该由学校全权负责,缺少与学校的配合观念。造成了家校之间的冲突。所以在家校相处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应承担相应的职责,秉承家校共育的理念,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2)家访是班级管理者与家长交流的十分重要的方式,也是班级教育力量协调的好方法,是班主任与学生个别家庭进行交流,以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家访注意事项:①不以告状为目的。家访的目的是与家长交流信息,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的家庭和班级合作的条件,而不是“告状”。②要保证家访的全面性。家访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一种家校联系方式,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学生都需要通过这种渠道,形成家校合力进而促进学生发展,因此要保证家访的全面性,不仅仅是面对问题学生。③要保持诚恳态度。班主任态度要诚恳,尊重学生和家长。在家长和学生面前,班主任的地位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一种服务者的态度,因此家访中应态度谦和诚恳。④要承担责任。家访不是简单告知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而是要与家长一同努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因此班主任要承担责任,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帮助。⑤要灵活应变。家庭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在家访中,班主任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减少双方的矛盾冲突。⑥要守时、守信。要建立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良好关系,使家长充分信任班主任。守时守信是基本的要求,是班主任必须做到的。2.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同学,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能发现任何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问题:(1)请你根据案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2)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2.【参考答案】(1)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老师应该:①承认学生的独立性,承认学生发展过程的多途性、发展方式的多样性和发展结果的差异性,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②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和环境的支持度,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选择、发言;③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受教育过程进行调控;④鼓励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超越教师的认识,超越时代的认识与实践局限,科学地提出不同的观点、看法,并创造具有成效的学习方法;⑤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性。(2)这种行为违反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案例中老师否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违背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