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历史科目相对其他主科目来说,难度比较小,所以在笔试通过后,面试压力相对较小,但是想要通过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还是需要认真准备,可以通过历年的考试真题来进行具体把握,总结考试规律,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2019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汉赋的风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考题回顾
1.题目:汉赋的风采
2.内容:
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撒文和暗文并用的文体。赋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西汉早期的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等,借物抒怀,意境深沉。
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名家名作迭出。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这一时期赋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赋作篇幅较长,以气
势恢宏、辞藻华美为主要特征,反映了当时文人气度的宏阔广大,时代精神的豪迈勇进,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杨雄。东汉时期,班固、张衡的作品地位最高。东汉后期,大赋减少,各种短篇的小赋兴起。这些小赋摆脱了大赋文辞铺张的弊病,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3基本要求:
(1)讲清各个时期的名家代表及主要作品;
(2)适当的创设教学情境,节奏掌控适当;
(3)师生互动中有小组讨论的环节。
答辩题目
1.你知道的汉赋名家及代表作有哪些。
2.请你说说有哪些可以利用的校外历史课程资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关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的故事,并提问学生:说起司马相如就不得不说到他写的赋,汉武帝还因读过他的赋提升其为中郎将,那汉赋到底有什么魅力呢?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汉赋的背景
教师播放纪录片《中国通史》中关于两汉文化的片段,提问学生:什么是赋?汉赋有何特色?
学生观看后结合教材回答: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赋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教师补充:汉初,国力较弱,思想上提倡无为而治,文化崇尚简朴,赋体文学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汉武帝时代赋的床桌走向全盛阶段。
(二)汉赋的代表及特点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并提问:汉赋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有哪些?
学生回答:西汉早期的赋以贾谊的《吊屈原赋》最为著名,汉武帝时期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为杨雄。东汉时期,班固、张衡的作品地位最高,如班固的《长杨赋》《西都赋》,张衡的《西京赋》《东京赋》都广为流传。
教师出示材料并提问学生:汉赋四大家,一般是指西汉的司马相如、杨雄以及东汉的班固、张衡。那西汉与东汉赋的特点各是怎样的呢?
材料一 刘勰:“然赋也者, 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材料二“假象过大, 则与类相远;逸词过壮,则与事相违:辩言过理,则与义相失;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挚虞《文章流别论》
学生回答:西汉早期的作品如贾谊的《吊屈原赋》等,借物抒怀,意境深沉;汉武帝时期的赋以气势恢宏、辞藻华美为主要特征,反映了当时文人气度的宏阔广大,时代精神的豪迈勇进,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东汉后期长篇幅渐少,各种抒情写景的短篇小赋兴起,从而摆脱了长篇赋文辞铺张的弊病,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三)汉赋的评价
教师展示关于汉赋评价的相关史料,提出问题:有人说汉赋华而不实,有人说汉赋宏伟壮观,你们是怎样看的呢?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五分钟的讨论。
东方某国,据有黄金,其数限....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全为之....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棍亦用精金....——《马可●波罗游记》
小组代表回答:一方面汉赋辞藻华丽,但也可以反映了时代风貌,有些汉赋经典还隐含着深刻的哲理,比如《子虚赋》《上林赋》对于汉武帝的奢侈进行了批判。但汉赋发展到后期,就一味地追求辞藻的华丽,而忽视了文章的内涵,最终走向衰落。
教师补充:汉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格、意义,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作业:除了汉赋,我国还有哪些古典文学形式,请大家课下查阅资料?下节课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汉赋的风采
(一)汉赋的背景
(二)汉赋的代表及特点
贾谊:吊屈原赋(意境)
司马相如:子虚赋等(辞藻华丽)
(三)汉赋的评价
【答辩题目】
1.你知道的汉赋名家及代表作有哪些。
2.请你说说有哪些可以利用的校外历史课程资源。
关于2019年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汉赋的风采,就给大家说到这里了,具体的答题思路以上也进行了汇总,希望大家参照以上作答思路进行训练,更多教师资格证面试要点,请持续关注本平台。
第一、你要知道面试考什么?
结构化(5min)+试讲(10min)+答辩(一般来说5min)
结构化就是你教学生涯中会遇到的问题。例如:你身为班主任,怎么召开班会?再比如:你正上着课,天花板掉下来了,怎么办?等等。结构化找粉笔教育,完全跟着里面的老师学习的,套模板,吐字清晰,没问题!卢姨的也可以看看,作为参考。
第二、试讲
试讲就是在10分钟内讲完一个小子目(就是一节课里的一个小标题下的内容。)我准备的是:部编版初中历史6本教材(河北省是部编版,我不知道其他省的,这个准备的时候可以多方询问一下用的哪一版)+官方教案+真题(含答案)课本我看了3遍+教案看了2遍+真题看了两遍(每一个真题能在10分钟内用自己的话说完)自己尝试跟着官方写教案。
这个部分一定要多练、多说、面带微笑,语速跌宕起伏,不要害羞。一般来说8分半讲完最好 黄金八分半(导入1min+讲授6min+总结1min+布置作业0.5min)一定记得中途写板书。
第三、答辩
这个不是必须有的环节!什么是答辩,只有当你讲课时,并没有突出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时,考官才会问你!会就是会,不会就道歉,说自己回去一定多看多熟悉!严禁不知道瞎说!教师要实事求是,这是你身为教师最先要做到的!尤其是历史,基本的历史常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别瞎说!
希望以上可以帮助到你。
教师资格证面试历史学科答辩技巧
(一)针对考生试讲的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提问
考官提问此类问题时,通常会有两个目的,一是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在此时,考生只需理清思路、组织语言、清晰流畅地回答问题即可;二是考生可能在刚才的试讲中有知识性的错误,考官在这时要通过追问,判断考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否扎实,在此时,考生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及时承认错误,谦虚接受意见,改正错误并进行反省。
【典型例题】:《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中国近代如何一步一步变成这样的?
【参考答案】:《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二)针对考生课程实施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
考官在提问此类问题时可能是因为考生的试讲的内容存在不清晰的地方,考官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判断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面对此种情况,考生可以先退一步承认自己的不足,再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弥补不足指出,最后做出反思。如果是因为考生的试讲的内容有吸引考官注意的之处,考官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判断考生的教学设计背后的设计意图是否符合教学规律,那么考只需生理清思路,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预期效果和谦虚地进行教学反思即可。
【典型例题】:你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辛亥革命,教材中体现出的是武昌起义,因而难点设为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的关系,可能由于备课不大充分,对于难点的体现不到位,尤其是对广义的辛亥革命解读方面,当然如果我有幸通过考试,一定会多加学习,特别是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层理解方面以及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方面。
(三)针对考生个人情况进行提问
考官针对个人情况进行提问时,主要是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全面了解考生,判断考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教师的潜质。在回答此类问题时,考生要组织好语言,如实回答,稍加润色即可。
【典型例题】:看你讲的还不错,你是学历史专业的么?
【参考答案】:本题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即可。如果是,可以说一些学习历史专业对成为一名历史老师的帮助;如果不是,可以说一些自己对历史的爱好,或者平时看过的一些历史书籍对成为一名历史教师的作用。
因为答辩要求考生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灵活的思维、清晰的思路、合理的逻辑以及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些需要长时间的专业化的训练才能获得,所以考生要不断的进行反复地情境模拟练习。通过刻苦的学习以及科学的练习,相信考生最后一定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