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 1、【题干】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原理》 C.《论雄辩家》 C.《论演说家的教育》 2、【题干】在近代教育,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卢梭 3、【题干】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4、【题干】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 )。 A.演说家 B.智者 C.军人和武士 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5、【题干】“唯上智与下想不移”、“中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儿童学理论 6、【题干】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7、【题干】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 A.甄别与鉴定 B.选拔与淘汰 C.促进学生分流 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 8、【题干】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与评价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9、【题干】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 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 10、【题干】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冷,王军冬天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 A.道德认识水平 B.道德情感水平 C.道德意志水平 D.道德行为水平 11、【题干】班主任赵老师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批评和处分等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品德积极发展,这种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12、【题干】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増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13、【题干】学生小辉由于会打羽毛球,很快就学会了打网球,这种现象为(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4、【题干】进入初中后,小磊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小磊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识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生理内驱力 15、【题干】初中生晓敏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步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晓敏的认识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直觉型 C.继时型 D.同时性 16、【题干】初中生小黄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小黄的这种性格特征属于( )。 A.态度特征 B.理解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17、【题干】高三学生小辉因一次模拟考试失败,就认定自己考不上理想中的大学,感觉前途无望,根据理性情绪疗法原理,小辉的这种不合理信念属于( )。 A.主观要求 B.相对化 C.糟糕至极 D.片面化 18.【题干】小李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对权威应绝对的尊敬和顺从。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李的道德发展处于( )。 A.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则取向阶段 19.【题干】小强高考落榜了,他经过认真总结,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发现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决定继续努力,明年再考,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 A.情绪宣泄 B.精神升华 C.行为补偿 D.认知改变 20.【题干】张老师课前宣布:“今天讲的课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随后学生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 )。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规则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21.【题干】罗森塔尔效应说明,能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是( )。 A.教师的人格特点 B.教师的教学水平 C.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D.教师的威信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题干】教肓目的和培养目标是统一概念。 23.【题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24.【题干】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肓的影响较大。 25.【题干】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题干】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27.【题干】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28.【题干】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9.【题干】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0.材料 某校初二女生小芳,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听课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引起他人的注意。当老师批评她或同学责备她时,她不仅毫无羞怯之意,反而感到高兴。平时,小芳和老师、同学们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她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茬,而且常常在当面或背地里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有时还无缘无故地欺辱同学。 当然,小芳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她性格直率,敢作敢为,勇于承担任务,而且身强体壮,体育成绩好,是运动场上的风云人物,每次运动会都能给班里争光。 问题: 【题干】如果你是班主任,根据材料小芳同学的表现,在对她的教育中,你认为应该贯彻哪些德育原则?(4分)运用哪些德育方法?(4分)请分别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 31、材料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者无法同时抓住,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者把两根绳子系住(如图2所示),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现只有39%的被试者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钳子只有剪短铁丝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采用的问题: (1)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6分)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6分)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题库资料 简介: 本文为节选,源自攻关学习网完整版, 每年进行更新。 资料全称: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资料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题库资料摘录: 1.酶的效应是()。 A.提高产物总量 B.降低反应速率 C.提高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D.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答案】D 【解析】酶是指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质,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大多数的酶可以将其催化的反应速率提高上百万倍。 2D细胞内外Ca2*分布具有外高内低的特点,那么Ca2+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运输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吐作用 【答案】C 【解析】Ca2*排出细胞的情况,导致细胞内离子浓度低于海水中的浓度。它的吸收或排出,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其方式都是主动运输,都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同时消耗细胞代谢释放出的能量。 3RNA和DNA水解的终产物中()。 A.五碳糖相同,噻啶碱基不同 B.五碳糖相同,嘌呤碱基不同 C.五碳糖不同,嘘啶碱基相同 D.五碳糖不同,嘌呤碱基相同 【答案】D 【解析】RNA的最终水解产物是磷酸、核糖、4种碱基(AUCG),DNA的最终水解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4种碱基(ATCG)。可见,RNA和DNA的最终水解产物中五碳糖不同,嘌呤碱基相同。 4大肠杆菌没有的结构是()。 A.核膜 B.核糖体 C.细胞壁 D.环状DNA 【答案】A 【解析】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只含有核糖体简单的细胞器,没有细胞核和核膜,核膜是真核生物的核与细胞质交界处的双层结构。 5下列物质不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 A.DNA B.蛋白质 C.纤维素 D.核苷酸 【答案】D 【解析】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氢化合物等,而核苷酸是核糖核酸及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体内合成核酸的前身物,不属于生物。 6下列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叶片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答案】D 【解析】植物叶片呈现绿色,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这依赖于它们细胞内含有能捕获能量的色素,即叶绿素。A项,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有叶绿素a(CssH1203N4Mg)和叶绿素b(CssH7006N;Mg)两种;B项,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C项,叶绿素a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是680纳米,而叶绿素b是650纳米。 7关于种群特征和种群数呈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样方法可用于估算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 B.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 C.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 D.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的种群属于衰老型 【答案】A 【解析】样方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在抽样时要使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 8在DNA的粗提取实验中,不能作为实验材料的是()。 A.花椰菜 B.蚕豆根尖 C.新鲜猪血 D.新鲜鸡血 【答案】C 【解析】在DNA的粗提取实验中,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的有动物和植物。但是,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不含细胞核,也没有DNA,不适合作为DNA提取的材料。因此,新鲜的猪血不能作为该提取实验的材料。 9某教师研究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力。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访谈法 D.调查法 【答案】B 【解析】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10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时,某教师首先呈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植物体是由土壤汁构成的,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完全来自土壤”,接着提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正确吗?这样的提问属于()。 A.理解提问 B.综合提问 C.分析提问 D.评价提问 【答案】D 【解析】评价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明确的辨析的特征,学生需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明确的对或错的评价。这样的提问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掌握情况,进而为接下来的教学安排提供参考。 11某省的生物高考满分为120分,某同学得了55分,最终成绩单上给出的成绩是“B”。这样的考试属于()。 ①纸笔测验②终结性评价③标准参照型考试④常模参照型考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①生物高考,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教学效果而进行的评价,通常是以纸笔测验的形式进行。②终结性评价是对一个学段、一个学科教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其目的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给学生下结论或者分等,或取得相应结业证书。④常模参照型考试,是一种以经典测验理论为基础的测量,主要目的在于把被试同常模比较,从而判断被试在所属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生物高考属于常模参照型考试。 12学生培养酵母菌,定期测量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最后画出了酵母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这个学习活动构建的是()。 A.物理播型 B.数学播型 C.概念播型 D.图表播型 【答案】B ……本文为节选,资料源于攻关学习网!
2021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已经结束,根据考生回忆,现将综合素质答案整理如下,仅供大家参考,以实际为准。
1.答案:D。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2.答案:D。不恰当,漠视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答案:C。忽视了学习效果的提升
4.答案:D。注重学习体验
5.答案:C。向有关部分检举或控告
6.答案:D。审定
7.答案:B。不正确,杨盼有接受教育的能力
8.答案:B。8年
9.答案:A。永远丧失教师资格
10.答案:C。有合格的教师
11.答案:B。学校应给予教师适当补偿
12.答案:A。无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
13.答案:A。权欲性错误
14.答案:D。中介性
15.答案:C。由教师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
16.答案:B。补偿原则
17.答案:B。麻疹
18.答案:D。多普勒效应
19.答案:B。《天眼论》
20.答案:A。河姆渡文化
21.答案:C。古希腊
22.答案:B。评剧
23.答案:A。
24.答案:A。印象派。
25.答案:B。105
26.答案:A。SUM求和函数
27.答案:C。悬挂缩进
28.答案:C。医生—军人是交叉关系,而青年和干部也是交叉。
29.答案:D。大图形和小图形一样
30.参考分析点∶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3)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虽调帮助、引导。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果程强调合作。
(5)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31.参考分析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点∶
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终身学习
32.参考分析点∶
(1)礼是我国文明的载体,其原因是∶因为礼仪与文明是相统一的,礼仪是文明的载体,文明是礼仪的内涵,没有了礼仪,文明也就无所依附。中华文明延续几干年,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
(2)发展进程是∶发展在文字产生之前,"礼"经夏、殷、周三代沿革,到周公的时代已经比较完善,比如∶孔子遵从的就是周朝的典章礼制。存在意义有∶是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传统;礼是把价值观念、制度设计、物质载体统合在一起,并且包含了风俗习惯的文化形态;文化的传承不仅依靠语言、文字,还依靠礼仪;礼仪是我国文明的载体。
作文题
材料一:汉朝董玉云:“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意思是冬天是一年的多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多余时间,下雨的日子是平时的多余时间。”
材料二:齐白石曰三余图。鱼着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