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面试试讲范例指导班-初中数学(7讲)重点看》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02.初中数学试讲|教师考试面试试讲范例指导班-初中数学(7讲)重点看|初中数学面试试讲范例7-多边形的内角和_recv.mp4|初中数学面试试讲范例6-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_recv.mp4|初中数学面试试讲范例5-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_recv.mp4|初中数学面试试讲范例4-勾股定理_recv.mp4|初中数学面试试讲范例3-因式分解_recv.mp4|初中数学面试试讲范例2-平行线的性质_recv.mp4|初中数学面试试讲范例1-二元一次方程组_recv.mp4
A.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设计题怎么学习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B. 求教师资格证往年考试试题(高中生物部分)
我刚刚考过,抄我的题都袭是从examda那里找的,再网络文库里也可以找到挺多的,但是我下载的题最后都没什么时间做,先把书看好是最重要的,考试题其实都是书上比较明显的知识点,概念一定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啊。。。加油。。。
C.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试讲时会抽到什么题目,有
以下是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题目的几个例子,你可以参考一下:
1、
【答辩题目解析】
1.体液免疫和体液调节是一回事吗?
【参考答案】
不是一回事。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到达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体液免疫是在体液中,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消灭抗原的特异性免疫。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及概念。
2.通过借助flas *** 、挂图和教材文字,归纳体液免疫的过程,提高分析、归纳和表达的能力;通过绘制体液免疫过程图,提高构建概念图的能力。
3.增进对自身的了解,关注体液免疫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更多详情你可以点击查看,网页链接
D.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需要考那些科目
高中的教师资格证要考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统一考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根据报考的学科来选择相应的科目如报考高中美术就选择《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各阶段需考试科目如下图所示:
(4)高中生物教师资格真题扩展阅读: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教师的资格标准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少国家建立了教师许可证制度或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凡报名当年年底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具备《教师法》规定教师资格条件并愿意从事教师工作的中国公民,均可申请并依法认定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含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申请程序
师范类:往届毕业生需准备以下材料:
1、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2、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3、《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在职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提供,非在职人员由其户籍所在地乡(镇) *** 或街道办事处提供);
4、本人填写《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
5、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合格证明;
6、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应届师范生可在其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向就读或拟任教学校所在地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提出认定教师资格申请,申请时以学业成绩单代替学历证书,思想品德鉴定表由在读学校提供。其余要求与往届生相同。上述材料经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审查合格后,方可领取教师资格证书。
非师范类:与师范类应届、往届毕业生需准备的材料基本相同。只是在初审合格后,须参加由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组织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考察,并提供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成绩证明。如果符合条件,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将在相应的受理期限内通知认定结果。
申请时间
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和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春季、秋季各有一次受理资格认定时间。考试课程及时间非师范毕业生(包括在职人员和非在职人员):考试课程按所报类别分为:高级教师开考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学(含中等职校)教师开考教育学和中等教育心理学;小学教师开考教育学和小学教育心理学;幼儿教师开考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及卫生学。每年开考一次。
认定机构
根据有关规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受理幼儿园、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地(市)州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受理高级中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及其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认定;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受理高校教师资格认定。
据省教育厅有关部门介绍,为方便高校毕业生择业需求,高校学生毕业在读期间或离校前,完成自愿从事教师职业的毕业生教师资格考试及认定工作。
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 *** ,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能对外界的 *** 做出相应反应,能与外界的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并且,能够排出体内无用的物质,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特性。
教师角色是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实现的。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与其他角色——主要与学生——互动,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发挥着自己的角色功能。这里就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地位问题。教育活动主要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因此教师的角色地位主要通过师生关系来确定。
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是孰为主体孰为客体的关系。
对此,大致有三种观点。
第一,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这种观点是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在绝对的支配地位,学生处在绝对的受支配地位。这种观点是“教师中心论”。
第二,学生为主体,教师完全受制于学生的要求。这种观点是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在绝对的被支配的位置。这种观点是“学生中心论”。
第三,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
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承担起了一定的教育任务,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毋庸置疑的。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虽然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客体,但是学生作为有一定认知与实践能力的人,也是作为主体在活动着。针对教师作为主体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学生也在这种活动中主动地认识着、实践着。学生也把教师及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教育资源作为认识与实践的对象。
鉴于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在现代教育思想中,人们一般认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着主体的作用。
E.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大题怎么答
1.为什么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如此多样? 1.【参考答案】蛋白质的种类多种多样的原因: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盘曲折叠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空间结构。 2.氨基酸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参考答案】氨基酸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上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集团(R基)。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侧链集团(R基)不同。 3.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进入人体细胞后,经过怎样的过程才能转为人体的蛋白质?人体的蛋白质和食物中的蛋白质一样么? 3.【参考答案】食物中的蛋白质要经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多种水解酶的作用,才能分解为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进入细胞后,要形成二肽、三肽到多肽,由多肽构成人体的蛋白质。人体的蛋白质与食物中的蛋白质不一样,人体蛋白质具有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 4.简述蛋白质的功能。 4.【参考答案】蛋白质的主要功能包括:(1)催化作用,例如细胞内的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2)运输作用,例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脂蛋白随血流将脂质从肝运输到身体其他部位。(3)结构蛋白,例如生物膜系统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构成,作为各种生物体结构蛋白。(4)免疫作用,例如抗体具有免疫功能,凝血蛋白能保护受伤的血管。(5)调节作用,例如调节、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5.什么是原生质层? 5.【参考答案】成熟植物细胞具有原生质层,其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 6.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或失水? 6.【参考答案】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细胞吸水膨胀;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高时,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与细胞质的浓度相同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7.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7.【参考答案】发生渗透作用有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8.简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8.【参考答案】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能够运动的,并非静止不动。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可以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以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9.为什么鸡的血红细胞不能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 9.【参考答案】鸡的血红细胞有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不能作为制备纯净细胞膜的材料。 10.细胞膜具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是什么? 10.【参考答案】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1.举例说出细胞器的功能? 11.【参考答案】常见的细胞器的功能: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2.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12.【参考答案】细胞内有许多条“生产线”。每一条“生产线”都需要若干细胞器的相互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就是一个例子。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可“出芽”,也就是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细胞内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而高尔基体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的作用。 13.什么是生物膜系统?它具有什么功能? 13.【参考答案】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具有膜结构,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作用极为重要: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二,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F. 教师资格证 考试 高中生物 科目 专业 怎么复习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三中的高中生物的复习可以先了解该科目考试题型和分值,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教师资格统考考试科目/分值比例一览表:生物学科【初中、高中】
教师资格考试答题技巧:
【直接法】
直接法对教师资格考试中的客观题解答是十分有用的方法,一般来讲,教师资格考试分为五大题型,对于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这两大题型来讲,中公教师考试网提示考生在进行做题时大可不必浪费时间,直接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选项即可。
【排除法】
排除法适用于考生审题之后不能一下就可以确定选项的题型,对于这类题型,考生可以首 先排除自己肯定不是正确答案的选项,然后再对其它不确定的选项进行仔细斟酌,一般来讲,当考生遇到自己不能确定的选项时,多半是对教材中相关知识点掌握不 牢固所造成的,中公教师考试网提醒考生一定不要慌张,可以先回顾题干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然后对题干中的干扰选项进行排除,可以大大提高自己做题的正确率。
【比较法】
根据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经验总结,很多考生由于审题不仔细等诸多原因而一念之差将本该 得分的题型选择错误,最终导致自己分数的丢失,因此,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分析选项中答案之间的异同点,然后将备选项之间的关系进行联系,最后选择正 确的答案,切忌没有审清题目就盲目选择答案,这样只会让自己落入命题者的圈套,使自己丢失更多的分数。
以上三种方法是最实用的做题方法,希望对广大考生带来帮助。最后,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考试顺利!
G.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
教师岗位的要求一般都是相对应符合的,专业跟教师资格证的学科是匹配的哦,如果岗位要求可以,那就没问题
H.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哪些科目每一个科目需要学习哪些书籍
首先你需要关注一抄下袭当地教师资格考试的招考公告,可以关注一下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公告预计9月份下发、11月份进行考试的。 报考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的内容是: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生物);笔试三科全部通过后可以报考教师资格证的面试,笔试面试都通过才可以申请下证的。 买哪些书籍这种书籍有很多种你可以去书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取,最好是教材+真题+模拟题的这种书籍的配置更有利于你的备考。在备考中先看一遍基础知识,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再考虑用真题和模拟题来提升答题的效率同时反顾知识点,查缺补漏。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考虑报名一个课程系统的准备一下祝你考试成功,望采纳谢谢。
I.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有什么题型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考试分为笔试考试和面试考试,笔试考试一共考试三科版:《综合素质》《教育权知识与能力》《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面试考试是在笔试三科考试都通过之后,面试考试以试讲形式进行,即:试讲高中生物课程。
《初中数学|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大纲试行中学》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4.暂无。
5.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由水电离c(H+)=1×10-13,Na+、Cl-,NO3-、S2-
B. c(H+)/ c(OH-)= 1×1014,Ca2+、ClO-、NO3-、K+
C. pH=11,CO32-、Na+、AlO2-、NO3-
D.中性溶液,Fe3+、K+、Cl-、SO32-
6.在Fe2O3和CuO混合物ag,与足量CO反应,生成金属4.16g,产生的CO2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产生9g沉淀,则a为( )。
A.4g B.5.6g C.6.4g D.8.0g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B.阿伏伽德罗常数NA为6.02×1023
C.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可利用Kc判断反应达到的限度
D.一定温度、压力下,可利用△G来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8.恒容密闭容器,1:1加入碳和水蒸气生成水煤气,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变化一定能判断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是( )。
A.逆反应速率减小 B.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D.反应物气体体积分数增大
9.暂无
10.X、Y、Z、W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Y和W的质子数之和为25,则( )。
A.原子半径:Z>X>W
B.Z能形成碱性氧化物
C.氢化物的稳定性:Z>W>Y
D.W的某种氧化物有漂白性
1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主学习不需要老师的指导 B.接受学习没有价值
C.发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D.合作学习就是主动学习
13.在质量守恒定律当中,下列是属于情意目标的是( )。
A.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B.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C.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D.培养科学探究兴趣
14.在化学平衡当中,我们常用“等、动、定、变”,用这四个字来去表示化学平衡特征。它当中体现的化学学科的思想有( )。
①宏观与微观相结合;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③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相统一;④结构与性质相统一相结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在教学设计当中,需要对学情进行分析,学情分析不包括的是( )。
A.知识基础 B.学习方法 C.教学策略 D.学习动机
16.“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体现了我们的化学教学当中,不能只注重( )。
A.化学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培养学生品德
17.暂无。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重视发展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条件较好的学校,要努力开展实验,鼓励多做实验
B.在初中阶段,教学条件受限的学校可以选择3到4个典型实验
C.鼓励开展家庭实验和微型实验
D.环境保护和实验安全教育
19.在化学教学当中,化学教学思想当中( )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A.科学思维相统一
B.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统一
C.发展实验探究和启迪思维相关的
D.掌握能力和发展双基
20.暂无。
二、简单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共25分)
21.在课标中,课程目标化学是发展学生能力,右图为溶解度曲线图(氯化钠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图60摄氏度60g)(1)从右图中你能能获取哪些信息?
(2)请简述在化学教学中,使用图表用的优点。
22.材料:化学概念学习可以有概念形成策略,概念同化策略,概念图策略。概念形成策略包括三个阶段。
(1)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简述概念形成策略的应用。
(2)简述概念同化策略,概念图策略的主要内容。
三、诊断题(本大题1小题,15分)
23.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这个选项应该选什么?
(2)学生为什么会选错?请逐个分析。
(3)学生学会了什么知识与技能?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共20分)
24.学生在物理中已经学习过分子和原子,老师让他们回忆了一下,有3个同学说,一个同学说可能是花香,另外一个是扩散,第三个是两个铅块放在一起久了,会融在一起;老师带领他们做了3个实验,实验1:在盛有烧杯的水中加入氨水;实验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氨水、再加入酚酞;实验3:用一个大的玻璃罩罩住两个小烧杯,其中一个烧杯中放放浓氨水,另外一个烧杯中放酚酞溶液。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以及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有同学问:为什么用大玻璃罩罩住两个小烧杯,其中一个变色,另外一个不变色?老师建议学生课下查阅资料。
(1)分子和原子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
(2)老师做三组实验的作用是什么?老师用到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
(3)老师用到了什么教学理念
五、教学计题(本大题1小题,共30分)
25.材料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学生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材料二、
材料三、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溶质和溶剂。
(1)实验9-5和实验9-6的教学作用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写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