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答辩灵活多变,主要是考官根据在试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问。答辩一般都会问些什么样的问题呢?看看数学教师面试答辩100题,你就大概了解了。1.小组讨论有什么作用?2.你认为什么是快乐教育?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4.倒序相加法运用了什么?5.学生在王老师的背后粘了个小乌龟,发现后,王老师转身打乐同学两个耳光,你作为老师怎么看?6.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数学应用能力?7.李老师让不听讲的同学上课看漫画书,你怎么看?8.老师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批评家长太溺爱孩子,家长不以为然,你怎么处理?9.作为数学老师,如何让自己的语言表达准确?10.1.30万亿元怎么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11.什么是无理数?12.老师的着装你认为应该什么样的?13.a为什么大于等于1小于10?14.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15.如何引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16.日历中3乘以3的方框内的九个数和中间那个数有什么关系?表达式是什么?(《探索日历中的规律》)17.这个关系是否适用于别的月份的日历?(《探索日历中的规律》)18.除了这个关系你还有别的发现吗?(《探索日历中的规律》)19.怎么让学生理解梯形的面积?20.你是如何体现本节课的重点的?21.题目中的利润和进价与售价的关系是什么?22.多项式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23.本节课切线与之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24.你是哪个学校哪个专业的,现在从事什么工作?25.余弦定理怎么推导的?26.你本节课教学工具有什么?学生讨论的时候老师该做些什么?27.y=x3在原点的斜率公式。28.你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你是怎么设计拓展的?29.说三个词让学生一下明白什么是可能性。30.概率跟频率的区别是什么?31.怎样得出任意九个数字之和都是中间数的九倍?32.如果给你个机会改进自己,你要改哪里?33.板书是否合理,说明教材的结构,用序号但是书上没有,为什么?34.你认为统计的步骤有哪些?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容易,该怎么引导学生?35.这道题你解题思路是什么?36.你讲的这一节写上面的都有哪些方法?37.为什么用48和62这两个数进行估算?(《两、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38.除了黑板上的一组数字,你怎么来说明奇数偶数?39.如果学生剪出来的不是长方形怎么办?(《圆柱体的表面积》)40.教师的指导作用有哪些?41.小学二年级应该要用到教具吗?为什么?42.一元二次应用题解题步骤?43.等比数列求和推导。44.反证法第一步要做什么?45.策略是什么意思?你用了几种方法?分别是什么?46.这节课安排一课时你要怎么安排?对于平行线的相关性质你能详细的讲解下吗?47.教学目标是什么和针对这节课设计了什么环节?48.均值不等式使用的条件?49.解x?+2x-1=0的解,计算x?+2x+1=0,求x1?+x2?的值。50.学生量出这些身体尺,准确吗?你可以怎么修改你的板书?51.你认为解决问题策略主要讲什么?52.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求根公式是什么?53.为什么使用时钟授课?54.本节课运用了什么方法思想?55.怎么开展过程性评价的?56.这节课让学生学到什么?2正方形的边叫什么有什么特点?57.有哪几种方法?58.关于统计,你认识应该怎么步骤怎么处理?59.你讲的可能性是为后面哪一篇做的铺垫?60.本节课用了几种方法?61.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是什么心?62.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有些事情不可能有些事情可能,你认为这堂课的重点在哪里?63.辅助线要怎么导入?64.你这节课是怎么分类的?65.什么是十进位制?66.你对2的特征的理解是什么?67.书的意义是什么?68.有几种方法比较?哪种学生更难理解。69.你为什么要考教师资格证?2.你为此做过哪些准备?70.均值不等式无论XY的值都可以用吗?71.你试讲的重难点是什么,第二题是根据第一次来的,说你是如何分清左和右的?72.你怎么推理扇形的面积?73.多项式乘法法则是什么,?74.你刚才试讲时是如何教学的为什么要这样?75.除了试讲中的活动,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教学?76.2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77.什么是代入法?代入法之前有提过吗?78.如何看待你的讲课?79.为什么要学身体尺,身体尺上的那些量怎么和国际单位米,厘米连接?80.怎么看待教师职业?81.最后宽度是怎么计算的?公式法求解时的公式是什么?82.实际问题是什么题型?列式是什么?83.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小组讨论的意义是什么?84.移多补少的方法有哪些?85.面试公式怎么推到的?86.学生自卑该怎么办?87.等比数列的概念。88.你是如何让学生掌握空间观念的?89.本课你了什么数学思想,求概率除了树状图法还有什么方法?90.你认为学生学习圆柱表面积之前应该掌握什么知识?91.两个任意的梯形都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92.什么情况下用反证法。你那个自己出的例题结论是相反吗?93.你觉得学生学会分类有什么作用?你觉得《分一分》这个课程的难点重点是哪部分?94.果你讲课时候有学生频繁打断你,怎么办?95.你认为讲解这节课需要怎么准备?96.有学生平时表现特别优秀,但成绩一直不太好,你怎么看?97.你怎么让第一组学生感知到抽1张一定是黑桃?98.如果你抽到课题认识时分,和认识钟表有何不同,你将要讲的重点是什么?99.后进生如何教育?100.有前项大的比例尺吗?以上是“数学教师面试答辩常见题目”的全部解答。
2020下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上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音乐《蓝色多瑙河》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音乐,多媒体展示蓝色多瑙河视频
教师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哪里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图片中美丽的景色、动听的背景音乐让我们沉醉其中。这就是欧洲的第二大河——多瑙河,他像一条蓝色的丝带横贯欧洲大陆,很多文人墨客用诗句赞美它。
2.揭示曲目
有一位音乐家为了赞美多瑙河,谱写了一首著名的乐曲《蓝色多瑙河》,这首歌曲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这位音乐家走进这蓝色多瑙河,一起领略多瑙河上美妙的异域风情。
(二)新课教学
1.初次欣赏乐曲,介绍圆舞曲。
教师提问:乐曲是几拍子的?该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乐曲是3/8拍,3/8拍强弱弱的轻快、优美特点带给我们的情绪是热烈的、欢快的,有一种舞曲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感觉,它就是圆舞曲。圆舞曲又叫华尔兹,三拍子,曲调流畅速度可快可慢。18世纪后期流行于欧洲,既在舞会中做伴舞之用,也在音乐会上演奏。
2.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①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老师设置问题: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老师归纳总结: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
②学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
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
①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的特点。
老师设置问题: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学生回答(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
②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
③学生体会演唱。
(3)听赏第三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三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三圆舞曲音频,熟悉第三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老师设置问题: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学生回答(节奏有切分的感觉,表现了舞姿很轻俏、节奏欢快的舞蹈场面)
(4)听赏第四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四主题谱例,并播放第四圆舞曲音频。
①熟悉第四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教师提问: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及旋律线的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旋律上下起伏,节奏自由,表现人们翩翩起舞悠然自得的样子,让我们跟着旋律画旋律线感受这段音乐的旋律变化,再次熟悉音乐。
②学生跟随音乐画旋律线。
(5)听赏第五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五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五圆舞曲音频。
①熟悉第五圆舞曲的力度特点。
老师设置问题:听辨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学生举手回答:力度较强,表现了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
教师总结:四分附点音符和四拍长音的连续使用使这段音乐显得有弹性,富有动感。
②学生体会欣赏。
(三)巩固提高
1.整体欣赏管弦乐《蓝色多瑙河》视频。
学生感受不同方式演绎的这首名曲,熟悉五首圆舞曲的旋律,多层次了解这首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2.介绍作曲家
老师设置问题:我们跟随这位音乐家感受到了多瑙河上人们翩翩起舞的欢快场面,你们能猜出这位音乐家是谁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他就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小提琴家兼指挥家。于1825年10月25日生于维也纳一个音乐家的家庭里。他自幼酷爱音乐,不到7岁写下了第一首圆舞曲,此后有大量的圆舞曲问世,一生创作圆舞曲400余首,有“圆舞曲之王”的声誉,轻歌剧16部,他的代表作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皇帝圆舞曲》,轻歌剧《蝙蝠》等。
3.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情感升华
(1)播放影像资料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蓝色多瑙河》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吗?
1866年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于沉闷的情绪之中,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小约翰创作了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后来小约翰·施特劳斯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很快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也成为小约翰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作为传统在新年前夜午夜时分刚过的时候演奏,还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
(2)教师追问:我国有哪些乐曲名扬世界?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音乐作品,我们中国也不例外。比如《流水》就与贝多芬的《欢乐颂》一起送入了月球,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一同领略了多瑙河畔的美丽风光,同时也亲身体会到了小约翰.施特劳斯那份赤诚的爱国之情。在以后的音乐课中,我们还将欣赏到更多更好的音乐。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怎样与学生进行良好地沟通?
【参考答案】
如果要进行良好地沟通就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表现出真诚的关心。如果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爱,信任教师,则肯定会乐于与教师进行沟通。
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调皮的学生就要经常谈话,督促他改掉缺点。对于不善言谈和性格孤僻的学生,还可以进行书信和谈话相结合的方式,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灵。语言要幽默、委婉、含蓄。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良好地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2.《蓝色多瑙河》中有五个小圆舞曲,您能说一下五个圆舞曲有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第一小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
第二小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
第三小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主题A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主题B具有流动性特点,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
第四小圆舞曲的主题A优美动人,富于歌唱性;主题B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小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主题A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主题B则是一段炽热而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初中音乐《斯卡伯勒集市》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歌唱导入
教师使用吉他弹唱民谣《南方姑娘》,提问学生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流行歌曲。
通过学生回答得出是流行歌曲中的民谣,随后,教师再次提问:大家听歌哪些民谣歌曲?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民谣,民谣是民间流行的、富有民族色彩而又朗朗上口的短小歌曲,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二)初步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提问学生:音乐的情绪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音乐是明显的小调风格,声音柔和,速度是稍快的。
(三)探究学习
1.发声练习,教师提醒学生采用“wu”母音进行发声练习,要注意声音的圆润和嗓音的保护。
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随钢琴识读乐谱,注意音乐的节奏和节拍。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随钢琴伴奏用“wu”哼唱旋律,并用手进行挥拍练习。
4.教师请同学找出歌曲中的连音线,提醒学生在演唱时注意时值的准确性和声音的连贯和柔和。
5.教师范唱,学生模仿,提醒学生在演唱时要注意嘴型,不要把声音唱得太干瘪。
6.教师请同学找出音乐中出现的变化音,随后用钢琴聆听变化音的音高,学生进行模唱。
7.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歌词,发挥想象思考音乐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讲解:有这样一个小村庄,它的名字叫斯卡伯勒集市,美丽而祥和,到处长满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四季有风在和煦地吹。这首歌的歌词通过士兵给自己钟爱的姑娘分配三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歌曲通过这三个愿望表达“真正的爱能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这一浪漫的主题。
8.教师请学生带着歌词演唱歌曲,并注意音乐情感的表达。
9.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哨笛演奏的音频,并未学生进行讲解:哨笛的音色空灵悠远,干净纯粹,经常使用在英国的民谣中。随后请学生拿出竖笛代替哨笛,进行练习。
最后,教师指挥学生跟随音乐,用竖笛合奏歌曲。
(五)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这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英国的这首民谣,感受了异域音乐的风格与特点,可见,不同地区其音乐风格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体验,所以我们应该多去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中的音乐之美。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国外的民谣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说一下,流行音乐有哪些体裁?
【参考答案】
民谣、摇滚乐、说唱音乐、电子音乐、爵士乐、乡村音乐,蓝调音乐等。
2.在授课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答案】
首先,通过播放图片,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导全班学生对图片内容引发思考,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人物入手,有效组织教学;
其次,在学习整首作品时,通过分步骤学习,降低学习难度,不断提问学生相关问题,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感受作品的内涵;
然后,在分步骤学习时,能够保证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过程进行,问题的设置需要有引导性,使学生的愿意主动去参与作品的实践探索;
最后,通过老师幽默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抓住学生注意力,更好地进行学习。
【 #教师资格证# 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 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9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网友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考题回顾【多版本】 1、木兰诗 2.沁园春雪 3.散步 4.陋室铭 5.天净沙秋思 6.《春》仿写比喻句 7.望月 8.范进中举 9.最后一课 10.《陋室铭》 11.石壕吏 12.水调歌头 13.杜甫望岳 14.河中石兽 15.我微笑着走近你 16.我的叔叔于勒 17.行路难 18.苏州园林 19.少年正是读书时 二、考题解析【例如:《行路难》】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 (1)李杜诗篇万古传。(赵翼《论诗》) (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启发设问:以上诗句都与古代哪位诗人有关?你能谈谈他的有关情况吗? 教师点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 A.李白的生平时代、代表作品; B.有关李白的故事、传说; C.你对李白的评价。 学生思考,发言交流,教师因势导入本课学习。(板书标题) (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 3.教师解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写作时代背景。 4.学生自主朗读,疏通、理解全诗。 (三)深入研读 1.学生自主探究,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教师将学生在探究中反映的问题集中投影展示,师生共同探究。(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由于朝中*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境?(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3)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4)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面对现实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形象写出了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的复杂心理。) (5)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这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三)小结 1.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浪漫的诗风在本诗中有哪些体现?(李白这首诗“浪漫”的诗风表现在:A.巧用历史故事、典故;B.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C.跳跃式的结构。) 2.从全诗来看,其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学生思考,探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最后归纳。 3.巩固体验诗作感情,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四)作业 课后阅读李白的其他诗作。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回想下刚才所讲授的课文,说说你的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你是如何实现的。 【参考答案】 对于《行路难》这一课,我将知识与能力目标设置为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了解李白生平和作品风格。而过程与方法目标,则是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会多次引导大家诵读本首诗歌。《新课标》提出7-9年级的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领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这样的安排,能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诗人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安排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学生便能够从中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三分诗七分读”,所以诵读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囿于时代和年龄的限制,体会诗人矛盾的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2.你认为这首诗中你最想和学生分享的闪光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2.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脍炙人口的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去实现理想的佳句,意思是: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破”“挂”二字极富气势,传神地表达了作者不因一时之失意而气馁,而是极为乐观,对自己的仕途理想充满信心。 以上几点都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希望能够和学生分享,也希望学生能从中受到陶冶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