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已经全部结束,考后考生可以根据我整理的答案进行核对,现将教资科三高中历史答案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1.B烽火戏诸侯平王东迁
2.D汉代犁头铁质
3.B诗中圣哲杜甫
4.D曹操州郡置田官,屯田之职
5.A促进民族融合,促进江南开发
6.C成由俭,汉文帝
7.B元代管理佛教藏族~宣政院
8.C四幅图,天工开物
9.C睡梦中惊醒,甲午战争
10.D名伶十三绝,晚清京剧走向成熟
11.B为地方兴实业之教南通人,张謇
12.C1928年分田地土地革命
13.D1938年4月台儿庄
14.D日本伪满洲国推行殖民政策
15.A五计划主要成就为重工业奠定基础
16.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排除减少国际竞争
18.A伯利克里时期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利机关
19.C时间顺序:查理一世断头~彼得一世改革攻占巴士底狱~倒幕运动
20.A无线电之父马可尼
中国教育考试网。教师资格证书是持证人具有国家认定的教师资格的法定凭证。2022年化学科三教资真题可以在中国教育考试网可以查看。中国教育考试网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官方网站,是研究生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成人高考等教育考试的官方网站。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答案:A(王湾《次北固山下》) 2.答案:C(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3.答案:B(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4.答案: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答案:D(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 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排比)) 6.答案: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答案:B(敝人、寡舍、鄙见) 8.答案:C(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9.答案:B(综合性评价侧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10.答案:D(完善描写人物肖像才能表现精神气质) 11.答案:D(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记住莲的体态等外在特征) 12.答案:D(跨媒介学习是指引导学生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展开综合性学习) 13.答案:B(字体字量没有达标说明学生的汉字拼音积累有待提高) 14.答案:B(教师围绕联想和想象,描述了学生阅读体验和写作之间的桥梁) 15.答案:A(各个年级设计口语交际活动可以有多样性,但不能忽略年级差异)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20分,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12分,共40分) 暂时缺失 三、教学设计题(大题共3小题,第19小题20分,第20小题20分,第21小题25分,共65分) 19.参考答案 《狼》教学认识: 蒲松龄的《狼》讲述了屠户和狼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结尾耐人寻味。小说 形象鲜明,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 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小说结构清晰,情节生动,语言简洁,教学本 文,一方面要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读思结合,参照注释,把握文章大意;另一方面,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其阅读中产生的独特感受,自由发表自己对“狼”的看法。学完 本课,要能够达到夯实文言基础、提高文言文鉴赏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20.参考答案: 《狼》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2)结合重要语句,通过比较阅读,感受作者笔下狼的形象特点。 (3)感悟文章表现的“对狼一样的恶人坚决斗争去夺取胜利”的思想,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设计依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 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所以,设 计本课教学目标,一方面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重要文言知识;另一方面要通过文章所 塑造的“狼”的形象,去感悟思想主题,提高文言文鉴赏能力。 (2)本文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其中的文言知识是学生应积累的语言材料,需借用本文进 一步强化语言基础;其中关于小说的情节特点、主要形象“狼”的特点,也是需要带领学生去感知、挖掘的教学内容。 (3)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具备一定的文言文感知理解能力和阅读 方法。在本文教学中,应进一步学习文言知识,积累、沉淀,借助内容的理解、形象的鉴赏, 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审美鉴赏能力。 参考设计: 教学目标:结合重要语句,通过比较阅读,感受作者笔下狼的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一)感受文中狼形象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贪婪、狡猾、愚蠢 贪婪:“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狡猾:“少却”“及走,又从之”。 愚蠢:“似人缢死状”“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二)感受传统文化中的狼形象 1.交流课下收集的与狼有关的成语、谚语 与狼有关的成语:鬼哭狼嚎、狼吞虎咽、如狼似虎、引狼入室、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等 与狼有关的谚语:前怕狼,后怕虎;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狼给羔羊领路最危险;等等。 2.总结出狼的特点以及人们对狼的态度 狼的特点:凶残、狡诈、愚蠢 人们对狼的态度:厌恶、惧怕、憎恨 (三)探究自己心中狼的形象 1.出示比较阅读要求:蒲松龄的《狼》和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这两篇文学作品中狼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小组讨论。 共同点:聪明。 《狼》“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 隧入以攻其后也”。 《母狼的智慧》“狼就咬死一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足了气,再用牙齿牢牢紧住蒂处,让它 胀鼓鼓地好似一只皮筏,它把所有的小狼背负在身上,借着那救生圈的浮力,全家过河”。 不同点: 《狼》“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这些写出了狼贪婪、凶残的特点。 《母狼的智慧》“这是一只奇怪的狼,也许它昏了头。我这样想着,一步一滑爬上了高高的沙 丘。果然看得很清楚,狼在飞快地逃向远方。我下坡去追,突然发现小狼不见了,当时顾不 得多想,拼命追下去。那是我生平见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不知它从哪儿来那么大的力气, 像贴着地皮的一支黑箭。地上有狼尾巴轻轻扫过的痕迹,活儿干得很巧妙”,这些内容写出 了狼的母爱与勇敢。 2.分析比较阅读结果:两篇文学作品中作者对狼的态度有何不同? 《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看出了人们对狼的态度是以 狼的狡诈衬托人的智慧,对狼的嘲讽。 《母狼的智慧》“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 了我的速度,赢得了隐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 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这些内容表现了对狼智慧、母爱的称颂。 3.根据以上比较阅读结果,再来说说你心中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