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杞人忧天,意思是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出自《列子天瑞》。杞人忧天是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真题,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杞人忧天》是一篇语言简练且意义深刻的文言寓言。通过讲述杞人因为担心天地崩坠落而废寝忘食最终被晓之者劝解的故事,告诫人们不要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这则寓言故事不仅语言上充满思辨色彩而且内容上赋含了先民的思想故事,体现了先哲的思想境界,借此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奥妙。小编为大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依据课文注释及工具书,掌握重要文言词句,读通文章大意,并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范读、分角色朗读,能结合情节分析形象,总结寓意,得到人生启示。
3.学会运用文章以对话展开情节的表达方式,体会文章逻辑严谨、文气贯通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积累文言知识与文言词语,明了文章大意。
难点:准确理解文章寓意,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点明了“忧”。“忧”指的是忧虑、担忧。“杞人”忧虑哪些事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杞人忧天》,一起去了解这个故事。(板书课题,集体朗读)【板书:杞人忧天 忧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确,把握重要实词。
2.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次圈画没有解决的读音和重要词句。(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朗读,带领学生整体解决文章中的疑难。)
3.再次齐读(带着问题进行朗读)。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明确:杞国有个人整天神色忧虑,担忧天会塌地会陷,使得自己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有一个人就去开导他,为他解释天、日月星辰以及地存在的状态,一经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小组讨论:杞人为什么会“废寝食”?试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忧天地崩坠,身所寄。【板书:起因——担心天地塌陷】
2.提问:“晓之者”开导“杞人”的理由是什么?杞人一开始信服了吗?从两者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两人什么样的性格?
明确:理由是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人们整天都在天空中活动,天空不会坠落;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也不会对人有伤害;大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人们整天在地上活动,大地不会陷落。杞人不完全相信晓之者的劝导,又提出了另一方面的担忧。从两者对话中,可以看出杞人性格比较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人;晓之者比较理性,关心他人,大度从容。
【板书:发展——晓者开导;结果——放下忧虑】
3.同桌讨论:从这则故事当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明确:我们可以不必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忧。
4.再次朗读课文,相互交流探讨:杞人对天地、日月星宿的思考以及晓之者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在古时候,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处于懵懂的阶段,此刻如果有人能够对自然存在的状态产生疑问,表现了这个人善于思考、勤学好问的优秀品质。但这个杞国人因为思考这些问题而导致自己整天处于忧虑状态,因此影响到自己的现实身心生活就不妥当了。在这个世界,未知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应该做到去思考、去探索、去认识,而非自顾自的忧虑。
从现阶段看,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延伸
这则寓言展现人物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对话表现出来的,请仿照这种形式用现代汉语写一写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本节课后的收获。
2.查找《列子》的资料,对比阅读《两小儿辩日》和《杞人忧天》,谈谈你对《列子》内涵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杞人忧天》这则寓言比较易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多次朗读并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学生们基本上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启示。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以朗读为线,以提问的方式将课程不断推进,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对话,让寓意默会于心。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杞人忧天》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各位考生带来帮助。祝愿各位考生都能认真备考,顺利通过考试。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欢迎大家及时在本平台查看!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教资干货:初中语文《杞人忧天》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教师考试 的答辩大多会围绕设计思路、教学实施和教师结构化等题目发问。 教师考试 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答辩问题及解析。 1.请谈一谈本课中涉及哪些语文教学特色。 【参考答案】 本文是一篇不足百字的文言寓言,语言简练而意义深刻。通过讲述杞人因为担心天地崩坠落而废寝忘食最终被晓之者劝解故事,告诫人们不要患得患失。文章在叙事时主要采用对话形式叙事,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鲜明可感;人物的对话充满思辨色彩,可以引发学生对天地自然的思索,进而走进先哲的思想境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奥妙。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请简单介绍文本的特点。 【参考答案】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寥寥数语,就将杞人的庸人自扰和晓之者的热心解忧、悉心劝解的形象刻画得生动鲜明。此外,本文的叙事线索清晰,主要围绕杞人的忧虑展开,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开头记叙了事情的起因,中间是“晓之者”与杞人的对话,结尾是对两人的神态描写,杞人“舍然”“晓之者”亦“含然”,写得言简意丰,颇为风趣。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短小,但是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而且整体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3.请简单介绍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参考答案】 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和理解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因此应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能进行个性化解读,要注意寓言作品的寓意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联想,进行发散思维,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4.在本课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你有哪些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 首先文言文阅读教学要抓住文言文学习的特点,重视语言文字积累,有利于学生明了文章大意,快速领会文章寓意。在教学形式中,主要以分角色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感知人物形象,把握作品内蕴,体会古人对社会的思考。在课堂交流中,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践行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拓展了教学资源,使得学生能大胆地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创造性精神品质。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5.本课的教学目标有哪些。 【参考答案】 1.依据课文注释及工具书,掌握重要文言词句,读通文章大意,并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范读、分角色朗读,能结合情节分析形象,总结寓意,得到人生启示。 3.学会运用文章以对话展开情节的表达方式,体会文章逻辑严谨、文气贯通的特点。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