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物理《磁感线》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复习导入: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教师引导:那如何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呢?由此引入本堂新课《磁感线》。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磁感线
教师讲解: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可以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2.蹄形磁体磁感线
教师引导:在磁体外部放置越多、越小的磁针,就能越清楚地看出磁场的分布情况。那我们就来观察一下蹄形磁体的磁场分部情况。
教师提示:在蹄形磁体上面放一块有机玻璃,玻璃上撒一层铁屑,轻轻敲打玻璃。
学生实验:在教师提示下进行实验。
教师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小铁屑有规则地排列起来)
小组讨论:为什么小铁屑会有规则地排列起来?(因为撒在磁体周围的每个小铁屑都被磁化,相当于一个个小磁针,小磁针在磁体周围磁场的作用下有规则地排列)
教师引导:通过实验,磁场的分布情况被形象地显示出来了,那我们用磁感线描述蹄形磁体的磁场分布。
环节四:小结作业
1.小结:磁感线定义及磁感线的分布特点。
2.布置作业:地球相当于条形磁体,磁感线分布是什么样的?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磁感线是闭合曲线吗?是真实存在的吗?
【参考答案】
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体外部磁感线方向为N—S,内部为S—N。磁感线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为了方便研究假想的,场是真实存在的。
2.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的?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蹄形磁体的磁场分布及磁感线特点。为了使学生掌握重点,我首先介绍了磁感线的定义,让学生认识磁感线。接下来,通过我的指导让学生进行实验,发现蹄形磁铁周围磁场的特点,并让学生小组讨论实验中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磁感线,所以,我来完成蹄形磁体周围磁感线的绘制,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又让学生自主完成条形磁体周围磁感线的绘制。最后让学生自己对照图像观察得出磁感线的分布特点,以突破重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教师资格证面试指导:物理学科面试试讲技巧,希望考生们能在教师资格证面试开始前,积极准备备考,争取通过这最后一关!
教师资格证面试指导:物理学科面试试讲技巧
1.教学模式创新
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一直在进行,作为考官,也会非常关注考生对新教育观的理解和应用情况。物理学科教学的发展趋势是摒弃接受学习,践行探究学习;摒弃题目练习,变为解决问题。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习惯了告诉大家知识,学生习惯了记忆和背诵,没有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动机。教师习惯了题海战术,学生在做大量的题目过程中巩固知识点,没有深刻感受到物理与生活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在教学模式上要进行不断的改善和创新,契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学生主体性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更多的思考、操作和交流来进行探索,同时,还要增强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多联系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动脑思考能力,提升团结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为此,我们为各位物理考生甄选出一种非常通用且具备新时代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适用于绝大部分的物理课题。
(1)观察生活现象,引导发现问题。
(2)联系以往知识,讨论猜想思考。
(3)设计操作实验,公式归纳推导。
(4)共享实验结果,总计得出结论。
(5)解释生活现象,反思回顾拓展。
总结为,观察-回忆-探究-归纳-应用。当然,这只是一种模式或者思路,并不是固定的教学流程,我们还需要与教学设计进行融合,以这种思路写出清晰简洁的教案。
例如:《串联电路电压》一课,可以使用上述模式。
首先,给学生演示小实验,发现电路中串联两个灯泡,亮度会较暗,以此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电压的知识,猜测这个现象的原因。
接着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然后大家互相展示实验数据,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形成规律。
最后应用规律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反思回顾课下继续拓展。
2.专业能力扎实
很多情况下,考官会非常看重我们的专业能力,这甚至是给我们打分的决定要素。所以,我们要尽量在各个细节体现我们的专业性,例如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能够使用教具进行教学?
(2)是否能正确把握教学目标?
(3)是否能把物理知识恰当的应用于生活?
(4)能否将复杂的内容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解释说明?
(5)能否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6)是否只是解决课本问题而没有拓展延伸?
(7)是否能保持恰当的教学进度?
(8)能否在课前留下疑问,激发思考,并在结束时进行解决?
以上问题,也是大家要逐一思考并进步的方向。通过学习优秀试讲视频,浏览优秀教案,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并不断进行试讲练习,全面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达到物理教学的要求。
3.提升教师风采
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具有“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乐观的生活心态。真诚的关爱每个学生,对学生要充满宽容和期待,坚信只要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功,因此,优秀教师都有一颗年轻的心,涌动着青春的激情。这就要求我们在试讲时,要创设出兴奋、活跃、宽松、积极的教学氛围,面带微笑,举止动作干脆简洁,与学生交流互动要真诚、愉悦,体现自己对教师岗位的热爱,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
(1)语言动作干脆简练,不拖泥带水。
(2)面带微笑,眼神专注,声音亲和,心情愉悦。
(3)注意对学生的称呼和评价,莫过于严肃,莫批评打击,体现师生平等。
(4)模拟实验操作,细节体现专业。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20下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物理《电磁铁的磁性》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导入:展示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教师提问:电磁起重机的本质是什么?(通电螺线管。)
教师引导:简单的通电螺线管是如何将那么重的铁制品吸引起来的呢?。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电磁铁
教师展示:插入铁钉的通电螺线管。顺势讲解电磁铁的概念。
2.电磁铁的磁性
提出问题: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让学生观察教师自制的电磁铁通电后吸引曲别针的现象,学生能据此猜想,电磁铁磁性可能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关。
设计实验: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如何利用实验进行验证。(可以用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和不同匝数的的螺线管,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验证。)
进行试验:(在进行试验前,提问学生连接电路的注意事项:断开开关,将滑动变阻器划片调到阻值最大处。)提供器材并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
分析与论证:通过试验学生能发现电流越大、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教师总结:匝数一定时,通入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教师提出,除了以上两种影响因素,螺线管中是否插入铁芯也会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
环节三:巩固提升
如果一个电磁铁的磁性无法达到使用标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增加电磁铁磁性?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查找资料,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述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足够多的生活经验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严重缺少生活经验,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及时准确地理解相关概念。而解决这一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利用实验,创设较为理想的物理情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同时,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动手操作,也能够获得相关感性材料,并锻炼其观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2.电磁铁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电磁铁的实际用途很多,最直接的应用之一是电磁起重机。电磁铁安装在吊车上,通电后吸起大量钢铁,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后切断电流,钢铁被放下。大型电磁起重机一次可以吊起几吨钢材。在电动机、发电机、电铃和电磁继电器里也用到电磁铁。全自动洗衣机的进水、排水阀门,卫生间里感应式冲水器的阀门,也都是由电磁铁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