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小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答辩在教师资格证面试中非常重要,面试中会有两个方面的考察,分别是试讲和答辩,答辩在试讲之后进行,对于试讲的结果会产生一些影响,所以想要面试取得比较好的分数,答辩也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提前把考官可能问到的问题进行汇总,组织好作答思路,保证遇到此类问题能够很好的作答,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小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答辩:《不能忘记的屈辱》,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说《南京条约》的地位、内容和影响。【学科知识】
【参考答案】
《南京条约》也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8 月29 日,由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签订,是关于结束鸦片战争的条约。条约共分十三款,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割让香港给英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抽收进出口货的税率由中英共同议定。从此,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打开了中国的门户。1843 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也称《虎门条约》,在该条约中,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作为鸦片战争的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不但使中国蒙受重大损失,而且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战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开始被割裂,主权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已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二、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国被侵略的历史?【学科知识】
【参考答案】
我们要让铭记历史,记住这段中华民族受屈辱的历史,记住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奋斗的历史,记住中华民族反侵略历史,记住中华民族那些先烈、伟人们永远奋斗、一定要战胜敌人的英雄气概;另外我们要感恩祖先,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恩与外国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不顾身家性命、为了民族付出一切的英雄们。我们要从小学习这种精神,学习这种意志。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从中悟到怎样努力追求和平。
三、请你说一说在刚才试讲中是怎样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施】
【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谨记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
组织学生课下通过各种途径(电影、电视、报纸、书籍、向周围人询问等)搜集关于香港的历史、引导学生课下搜集侵略军掠夺我国国宝的资料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三个不同时间段香港澳门地图变化情况,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读地图,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从变化中认识和了解中国曾遭受列强侵略的那段苦难史。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对“七子之歌”进行讨论,谈谈发现和感受。这些教学方式都实现了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一直谨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方式,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四、说一说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我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体会中国曾经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的悲惨命运。
2.学会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学会从生活中去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方法。
3.知道近代中国曾遭受过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山河破碎;知道外国列强曾在中国烧杀抢掠,残害生命,犯下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五、本节课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教学实施】
【参考答案】
播放“七子之歌”,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运用了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方法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题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对中国被侵略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课下搜集侵略军掠夺我国国宝的资料,课上分享,运用了读书指导法的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读书指导法,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心得,让他们学会自己按照方法来读懂课文,感受语言。
关于小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答辩:《不能忘记的屈辱》,就说到这里了,以上的这几个问题希望大家好好准备,把教师资格证面试要点提前了解,提前做好必要准备,保证考试成功!
【导读】《秋思》是语文教师资格证常考材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对于2021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考生,想要面试答辩成功,必要的答辩资料就需要积累起来,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2021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答辩资料:《秋思》,赶紧积累起来吧。
1.请你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朗读的?
【参考答案】
指导朗读这首古诗时,要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如《秋思》中:
洛阳/城里/见秋风,(见重读)
欲作/家书/意万重。(后三字重读)
复恐/匆匆/说不尽,(匆匆重读)
行人/临发/又开封。(又重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读,学生跟读等方式,让学生来体会这首古诗的韵味。学生的朗读不仅限于整体感知环节,在学生对诗的大意有了一定了解之后,还要再次进行朗读,学生在明白诗中所蕴含的浓浓乡情之后,就能够穿越时空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更加能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体会这首诗的韵味,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富于感情之后,就避免了机械的朗读与模仿。教师联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2.你认为教材的编写组为什么把这三首古诗词编写在同一课呢?这对你的教学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诗人借助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秋思》则是通过叙事来抒发情感,《长相思》则将写景与叙事结合在一起,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基于这个特点,可以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把三首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在体会相同感情的同时,感受语言的各自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
当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按照书中的顺序来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与启发。比如说第一首诗,教师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其中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习坐着所运用的表达方法,第二、三首诗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3.你的教学目标是如何设置的?
【参考答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在阅读中能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同时,我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小学学习的最高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注意力有明显提高,求知欲望逐渐增强,学生的情感内容更为丰富,控制和调节自己感情的能力也逐渐加强,因此,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2)通过朗诵、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内容,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3)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思乡之情。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4.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张籍。
【参考答案】
张籍是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集》。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5.请你说说“思乡诗歌”的常见意象?
【参考答案】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有“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关于2021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答辩资料:《秋思》,就说到这里了,以上的这几个问题希望大家好好准备,教师资格考试的答辩大多会围绕设计思路、教学实施和教师结构化等题目发问,需要大家把教师资格证面试要点提前了解,提前做好必要准备,保证考试成功!
笔试材料 来了,请查收!
《教资考试笔试、面试资料》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教师资格证的资源,包括历年真题、常见问题的解答思路、技巧等,面试押题,资料包,结构化课程等相关资源,需要的请自行获取,所有资源全部免费的,无其他广告信息,网盘资源也将定期更新,欢迎大家收藏!
链接:
提取码:a467
资源列表:
-【教师资料包大全】
-【结构化面试资料】
-【面试押题资料】
-【试讲、说课、答辩】
教师资格证考试需要的材料主要是关于职业教师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师的基本能力等方面的材料。综合素质幼教、小教、中教名称相同,内容上是不一样的,考察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职业教师理念模块主要内容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是教师必须要掌握的素质教育内容。学生观是教师在遇到教学突发情况时,是否能够关爱学生、以人为本。而教师观则反映了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以及所要做的工作的基本了解。所以主要是需要选择题题库一类的资料。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一些与教育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比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九部相关文件。考生可以看一些相关的法律法条。教师职业道德模块需要教师掌握道德的基本内涵、职业道德的含义,以及教师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基本道德修养的了解和作为。要求教师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自身的约束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教师的文化素养模块所包含的知识点非常的多,而且比较的散乱,需要大家经过系统的梳理和准备。包括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教师的科学素养,教师的文学素养,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教师的基本能力所占分值比重较大。具体包括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这部分考生需要的是作文写作素材一类的资料。考生可以自行到书店购买材料,也可以到网上搜索自己想要的材料。选择题题库很多教育机构的APP都是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