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中)
【来源于网络】
1.【答案】A。解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故选A。
【知识点】分子与细胞—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难度等级】★
2.【答案】B。解析:细胞色素c(红色)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b侧是无色的,并且a侧浓度较b侧高,所以水分子从b侧向a侧运输,导致a侧液面升高,b侧液面下降。故选B。
【知识点】分子与细胞—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难度等级】★★
3.【答案】A。解析:候鸟的长途迁徙行为属于行为信息,雄性动物的领域标记行为、雌性昆虫释放此外激素吸引雄性、雄鼠的气味使幼鼠的性成熟提前均属于化学信息。题干中体现的是化学信息,故选A。
【知识点】稳态与环境—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难度等级】★
4.【答案】C。解析: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因呼吸作用消耗而总量不断减少,但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例如丙酮酸是中间产物,使得有机物的种类增加,A错误。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一部分用于种子的萌发,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所以种子所含的能量减少,B错误。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增强,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增加,C正确。种子鲜重增加的原因是种子吸水,D错误。
【知识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被子植物的一生—种子的萌发;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分子与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水
【难度等级】★★★
5.【答案】D。解析:Y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代表酶,A、B错误。X是由两分子物质构成,且这两分子物质是一样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C错误。麦芽糖酶催化水解麦芽糖后形成2分子葡萄糖,D正确。
【知识点】生物圈中的人—人体的营养—消化和吸收;分子与细胞—细胞的代谢—酶
【难度等级】★★
6.【答案】D。解析:拟南芥是自花传粉植物,是目前已知植物基因组中最小的,易获得突变株,有利于突变体库的建立,A正确。果蝇属于双翅目,有三对足两对翅,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与成虫的差别明显,为完全变态发育,B正确。拟南芥、果蝇等基因组小,因此经常作为遗传学的常模实验生物,C正确。秀丽杆线虫和马蛔虫是线形动物,由结构相似的体节构成是环节动物的特点,D错误。
【知识点】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线形动物;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环节动物;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难度等级】★
7.【答案】A。解析:乙烯促进水果成熟,不能用于水果保鲜。A错误。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B正确。赤霉素能解除种子的休眠,C正确。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D正确。
【知识点】稳态与环境—植物的激素调节—生长素;稳态与环境—植物的激素调节—赤霉素;稳态与环境—植物的激素调节—细胞分裂素;稳态与环境—植物的激素调节—乙烯
【难度等级】★
8.【答案】C。解析:棕猴(Bb)之间相互交配,子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猴是性状分离的表现,基因重组至少两对等位基因,A、D错误。对雌雄异株的植物进行异花传粉,需做套袋处理,但不需要做去雄处理,B错误。纯合的甜和非甜玉米间行种植,可由亲代植株结的籽粒情况判断其显隐性,如果甜玉米植株上出现非甜玉米,则非甜为显性;如果非甜玉米植株上出现甜玉米,则甜为显性,C正确。高茎与高茎豌豆杂交,其子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出现,是不同的配子随机组合的结果,D错误。
【知识点】遗传与进化—遗传—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与进化—遗传—基因重组
【难度等级】★★
9.【答案】B。解析: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产生NADPH和ATP,A错误,B正确。只有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能实现光能的转换,C错误。温度为0℃时,酶的活性会降低,光合作用会减弱,不一定停止,D错误。
【知识点】分子与细胞—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
【难度等级】★★
10.【答案】D。解析:乳腺生物反应器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基因组中并定位表达于动物乳腺,利用动物乳腺天然、高效合成并分泌蛋白的能力,进而在动物的乳汁中生产一些具有重要价值产品。其理论基础是基因重组,A正确。受精卵个体比较大,是基因工程的首选细胞,由于只有雌性哺乳动物才能分泌乳汁,因此在使用前要进行性别鉴定,C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的参与,D错误。
【知识点】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应用;分子与细胞—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
【难度等级】★
11.【答案】C。解析:玉米的果穗常常有缺粒,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A正确。花的类型分为单性花和两性花,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是两性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是单性花,只有雄蕊的花叫雄花,只有雌蕊的花叫雌花,雄花没有雌蕊,结不出果实,B错误。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C错误。萝卜的根地上部分绿色,地下部分白色,是因为在培育的过程中,地下部分没有接受到阳光的照射,没有叶绿素形成;地上部分见光能形成叶绿素,因此是绿色,在光下才能合成,所以萝卜的根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不同是由光照引起的,D正确。
【知识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分类—苔藓植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分类—蕨类植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被子植物的一生—开花和结果;分子与细胞—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
【难度等级】★★
12.【答案】D。解析:有性生殖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以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形成多种多样的配子,在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多种多样,使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和生活力,D正确。
【知识点】遗传与进化—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遗传与进化—遗传的细胞基础—受精作用
【难度系数】★
13.【答案】C。A描述不清。种群数量不只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B错误。年龄组成可以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C正确。在发生火灾后的林区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C。
【知识点】遗传与进化—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遗传与进化—遗传的细胞基础—受精作用
【难度系数】★
14.【答案】B。解析:自噬体和溶酶体各有分工,相互协作,其功能是不同的,A错误。细胞自噬能够加快废旧细胞器的处理速度,B正确。膜吞噬细胞质及部分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并不是只针对某一种细胞器,所以不具有特异性,C错误。细胞自噬机制发生问题后,细胞代谢减慢,细胞内能量转化效率会降低,D错误。
【知识点】分子与细胞—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
【难度系数】★★
15.【答案】B。解析:C指的是细胞壁,不具有选择透过性。N区域即质壁分离间隙的空间大小和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有关,A错误。M的颜色加深和原生质层的半透性有关,B正确。C指细胞壁,M指的是细胞液,N指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之间的间隙,C错误。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央大液泡,不能用来作为本实验的实验材料,D错误。
【知识点】分子与细胞—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难度系数】★ 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16.【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物质C能够循环使用,A正确。如果D酶由于某种原因失效,那么下个神经元依然会持续兴奋,B错误。除了乙酰胆碱外,去甲状腺激素和一氧化碳也能做神经递质,C正确。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的时候,突触小泡里面的乙酰胆碱经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D正确。
【知识点】稳态与环境—神经调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难度等级】★★
17.【答案】B。解析:试管婴儿的培育主要采用的是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A错误。在细胞传代过程中,细胞可能会发生突变,具有癌变细胞的特点,可无限的传代,B正确。多数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pH为7.2~7.4,胃蛋白酶在此环境中没有活性,C错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膜融合即可;而植物细胞融合的标志是形成新的细胞壁,所以筛选方式不同,D错误。
【知识点】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细胞工程—动物细胞融合;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胚胎工程—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的比较
【难度等级】★★
18.【答案】C。解析: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而不是一种生物,A错误。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所以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B错误。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所有物组成生物群落,C正确。南极生态系统中全部的能量除了南极冰藻所固定的全部的太阳能之外,还有其他的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D错误。
【知识点】稳态与环境—种群—种群的概念;稳态与环境—种群—种群的数量特征;稳态与环境—群落—群落的概念;稳态与环境—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难度等级】★★★
19.【答案】C。制作酸奶需要乳酸菌,A错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容器要密封,B错误。酸奶的酸味来自乳酸,C正确。将牛奶煮沸后要冷却,再加入酸奶发酵的菌种,否则高温会杀死菌种,D错误。
【知识点】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微生物—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难度等级】★
20.【答案】D。解析:接种、稀释涂布、倒平板均需要无菌操作,配置培养基不需要无菌操作,因为配置完之后要进行灭菌处理,故选D。
【知识点】生物技术实践—微生物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基;生物技术实践—微生物的应用—无菌技术;稳态与环境—种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技术
【难度等级】★
26.【答案】(1)D、A、C、B 两重性
(2)细胞分裂素
(3)乙烯 衰老和脱落
解析:(1)图5中受光照影响,生长素浓度B>A、C>D,根弯曲生长是因为其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C侧因生长素浓度过高而生长受抑制进而弯曲生长,茎的弯曲生长是由于A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不如B侧强而造成的,因此图6中①对应D,②对应A,③对应C,④对应B。
(2)细胞分裂素一般在植物根部产生,是一类促进胞质分裂的物质,促进多种组织的分化和生长。与植物生长素和赤霉素有协同作用,是调节植物细胞生长和发育的植物激素。
(3)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其中与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其拮抗作用的是脱落酸和乙烯。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器官脱落和衰老。
【知识点】植物的结构与生理—植物的激素调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
【难度等级】★
27.【答案】(1)基因 自然选择
(2)光 神经—体液
(3)呼吸
解析:(1)生物性状受基因控制,蛙的肤色变化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
(2)该实验研究的是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蛙的肤色变化,因此需要控制光环境因素;实验中,(1)(2)反应了神经调节的过程,(3)和(4)体现了体液调节的过程,蛙眼感受光的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到脑,调节垂体分泌某种激素的量,从而调节肤色的明暗。
(3)青蛙的皮肤的作用有辅助呼吸、伪装保护自己。蛙的皮肤与下层组织之间疏松,且存在多条血管便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体现的是皮肤的呼吸功能。
【知识点】遗传与进化—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遗传与进化—生物的进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动物的结构与生理—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难度等级】★
28.【参考答案】
(1)①教师用市场的活性酵母菌替换成原来的新鲜酵母菌,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缩短实验时间,有利于课堂教学实验的开展;
②教师用500毫升的厚玻璃瓶和钢管代替了锥形瓶和玻璃管,并用带活塞的橡皮塞代替了原来的橡皮塞,这样做的好处是玻璃瓶和钢管质地坚硬,不易破碎,与活塞配合使用,密闭性更好。带活塞的橡皮塞使得酵母菌呼吸产生的气体更加容易进入锥形瓶,检测气体。
③采用50ml的锥形瓶放置澄清的石灰水,可以使反应结果更加快速明显。
④用专门的仪器来代替原来的气球,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好的能够通氧,确保氧气的供应,降低实验操作难度,提高实验成功率,同时价格方面也不会很高。
⑤利用学生闻一闻的方式来代替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官,对实验结果印象更加深刻,并且提升学生灵活进行实验的意识。
(2)中学生物实验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①简便性原则,比如实验材料方面,尽可能选用方便易得,方便实验操作的材料。材料中的教师就是很好地替换了相应的材料和仪器使得实验有序合理的开展;
②可行性原则,既要考虑时间也要考虑可操作性。材料中教师采用仪器泵通氧,成本不会太高,学校既可满足学生需求又可以使得实验更加严谨,使得实验更好的开展;
③对照性原则,材料中采用的装置很好的将有氧和无氧两种方式进行对照,便于观察;
④安全性原则,在中学生物实验中,要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材料中教师的所有操作都是在安全范围内进行的,试剂的选用,仪器的操作等都遵循了实验的安全性原则。
【知识点】生物教学理论—中学生物学实验—中学生物实验的设计原则
【难度系数】★
29.【参考答案】 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1)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根据该学生绘制的示意图发现,该反射为膝跳反射,缺少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并且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在大脑。另外,示意图中感受器和效应器标注错误。膝跳反射的感受器位于髌骨下面的韧带,效应器位于伸肌。
(2)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引发认知冲突是促使学生实现概念转变学习的契机和动力。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两种策略来引发认知冲突。
①通过特殊文本产生认知冲突。一种是批驳性文本,也就是直接呈现学生的错误观念,然后予以批驳,接着再呈现正常的科学观念。材料中,教师组织学生画出膝跳反射的示意图,暴露出学生对于概念理解上的不足,即错误概念,此时教师就可以展示正确的示意图,根据概念进行指正。另一种是非批驳性文本。在这种文本中,首先呈示与错误观念无直接关系的新现象、新事实,以此来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新信息相关的原有的错误观念,进而促使学生对原有的错误观念与新信息之间的异同点作出比较,由此引发认知冲突。
②通过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讨论与对话引发认知冲突。社会建构认为,认知冲突是由他人的不同观点引发的。对于每个学习者来说,由于对问题的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对事物的理解都会受到自身条件、认知水平的局限,尤其会受到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因此,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往往会因人而异,有的较全面,有的较片面,有的较深刻,有的则完全错误。这样,学习者之间就会产生不同观点的对立、交锋,从而引发学习者的认知冲突。教师按照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进行分组讨论,不同学生认知是不同的,经过交流讨论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冲破错误的概念,重新建立新的概念。材料中,教师组织学生画出示意图,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方式,在学生之间就会产生交流,在不同学生的不同观点中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冲破错误概念,建立新的概念。
总之,只有通过这种认知冲突,学习者才易于接受新的、正确的科学观念,实现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
【知识点】生物教学理论—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概念转变理论
【难度系数】★★
30.【参考答案】
(1)
(2)教学过程: 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展示春天杏花开放的图片,朗诵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随后提出问题:1.可能是哪种环境刺激引发了杏树生长方向的改变?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呢?2.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呢?从生活中常见现象出发,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首先,教师多媒体展示胚芽鞘的尖端和尖端下部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胚芽鞘的结构。
然后,教师展示达尔文实验的示意图,解释锡箔纸的作用(不透光),简单介绍实验过程。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该实验中所涉及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
(实验条件有:单侧光、胚芽鞘、胚芽鞘尖端与锡箔罩、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与锡箔罩;实验现象:①完整的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朝向光源弯曲;②去掉尖端后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③用锡箔罩住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④锡箔罩住尖端下部,单侧光照射,尖端下部朝向光源生长。)
(2)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呢?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个部分?感受单侧光刺激的又是哪一个部分?
(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尖端下面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尖端。)
(3)你怎么解释这一结果?
(这说明是胚芽鞘尖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影响”传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
最后,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做出实验推测: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单侧光照射胚芽鞘,能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并传到下部,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从而出现向光弯曲生长。)
通过以问题为中心,以思维训练为基准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够提升学生观察、分析与归纳的能力。
三、巩固提升
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导入中遇到的问题。
四、小结要点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所学知识点,教师进行补充完善。
五、布置作业 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课后思考:(1)课后查阅资料,思考:如何去证明这种刺激从尖端传递到下部的呢?
(2)通过对达尔文实验的学习,你对于生物科学探究有什么样的感悟呢?
【知识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难度系数】★★
题型一:曲线类答题模板正确解答曲线坐标题的析题原则可分为识标、明点、析线三个步骤:1、识标: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基础。2、明点:坐标图上的曲线有些特殊点,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应以行或列为单位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变化趋势。3、析线: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或超过一定范围时),随“横坐标量”的变化,“纵坐标量”会有怎样的变化。从而揭示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注: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可先分析每一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再分析不同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先后关系,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结论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题型二:表格信息类题型特点:它属于材料题,但又不同于一般材料题。可有多种形式,但不管是哪一种题型,其反映的信息相对比较隐蔽,不易提取,因而对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表格题的一般解题步骤:(1)仔细阅读并理解表格材料,明确该表格反映的是什么信息。(2)对表格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能准确把握表格与题干间的内在联系。(3)将材料中的问题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论证。(4)对材料分析及与原理结合论证的过程进行画龙点睛的总结,以起到首尾呼应的答题效果。题型三:图形图解类题型特点:生物体的某一结构或某一生理过程均可以用图形或图解的形式进行考查。这类题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信息,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解答该类试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意:图解题要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成小块,看清图解中每一个过程,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抓住突破口。2、找答案:(1)理清知识点:该图解涉及哪几个知识点,是一个知识点,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要一一理清。(2)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的图解要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相同与不同等。题型四:实验探究类题型特点:实验探究型试题主要包括设计类、分析类和评价类。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命题方向:设计类实验是重点,包括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方案、实验改进方法等。解答该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把握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要解决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要解决该“生物学事实”的哪一个方面。2、明确实验原理:分析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涉及到的生物学有关学科中的方法和原理有哪些。3、确定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实验研究的因素,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4、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得出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题型五:数据计算类题型特点:考查核心在于通过定量计算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命题方向:定量计算题的取材主要涉及蛋白质、DN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分裂、遗传育种、基因频率、种群数量、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明确知识体系,找准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题型六:信息迁移类题型特点:以生物的前沿科技、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生物实验等为命题材料,用文字、数据、图表、图形、图线等形式向考生提供资料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把握事件呈现的特征,进而选择或提炼有关问题的答案。命题方向: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解文字、图表、表格等表达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信息转换、交流信息的能力。解题的一般方略为:1、阅读浏览资料、理解界定信息:通过阅读浏览资料,明确题目事件及信息的类型,了解题干的主旨大意,界定主题干下面次题干的有无,确定解题思路。2、整合提炼信息、探究发掘规律:对于题干较长的题目来说,可快速浏览整个题干,针对题目设问,分析所给信息,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迁移内化信息、组织达成结论:紧扣题意抓住关键,根据整合提炼的信息,实施信息的迁移内化。信息迁移分为直接迁移和知识迁移,直接迁移即考生通过现场学习、阅读消化题干新信息,并将新信息迁移为自己的知识,直接作答。题型七:遗传推断类答题模板题型特点:遗传推理题是运用遗传学原理或思想方法,根据一系列生命现象或事实,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对相关的遗传学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类题型。该题型具有难度大,考查功能强等特点。命题方向: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判断、性状显隐性的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推导、显性纯合子和显性杂合子的区分、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的判断等等。
一、论述题1.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的特点。1.【参考答案】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衣藻、草履虫、酵母菌、变形虫、眼虫、疟原虫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所有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个体微小;一般生活在水中。2.简述动物体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功能。2.【参考答案】动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如下: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例如,皮肤上皮能保护体表,小肠腺上皮能分泌消化液等。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二、论述题1.论述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参考答案】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是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水域中的浮游生物有许多是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草履虫还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但是单细胞生物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能侵入人体,危害健康;海水中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时可形成赤潮,危害渔业。2.为什么说单细胞生物既具有细胞共同的结构特点,也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请举例说明。2.【参考答案】从细胞结构上看,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从生物特征上看,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要从水中获得食物,伸缩泡、收集管也可以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排出体外,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当草履虫受到外界刺激时,如遇到障碍物,它能够靠表膜上纤毛的不断摆动而运动到相对安全的环境中。
生物教师资格证有初中和高中两种类别,考察知识分别如下:
一、《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内容:
(一)学科知识
1、掌握与初中生物学课程相关的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进化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及相关的生物技术;了解生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
2、掌握生物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运用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二)教学知识
1、理解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熟悉初中生物学课程10个主题的内容标准涉及的重要概念;知道课程资源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2、了解初中生物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呈现形式。
3、了解生物学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技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一般知识与技能。
4、了解生物学科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过程。
5、掌握初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一般教学策略。
二、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考察内容
(一)科目一:综合素质
本科目考试范围广,包括民俗、人物、中外历史、地理地形、逻辑计算等。真可谓是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向锦教师觉得这个科目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积累更多的课外知识,了解各个方面尽可能多些。
(二)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包括但不限于: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基础教育、教育心理学、教育原则等。本科目的考试范围是教育的专业知识。一般来说,它还是相对基础的,但不背书是不可能的,我们仍然需要知道认知元的认知和桑代克奥苏伯尔是谁!简单来说,这门课要背一些知识才能能通过。向锦老师裸考在这门课上跌跌撞撞,还是师范专业的学生,学过以上四门课程的。
(三)科目三:学科知识
高中生物知识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所有内容,少数题将超出这一范围。难度可能与高考生物学相似,问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最后一个问题是教学设计问题,难点就在这了,平时多练笔多组织语言,小伙伴们准备考的话还是要有一套考试辅导书,向锦学习网的资料库里有详细知识还有配套试卷啥的,配合教材复习这样通过率会高点。
(四)笔试三科考试通过后,面试考试将进行。面试考试以试讲的形式进行,即高中生物课程,主要考察生物教学的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素质,如专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言语表达、思维素质等,以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基本教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