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 题目:《我是一只小虫子》(1)题目:《我是一只小虫子》(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讲解月字旁的生字有什么含义。认识多音字泡,会写“屁”和“幸” ②理解毛茸茸和蹦蹦跳跳的含义,疏通文意。③合理布置板书④“股”和“脾”用不同方法记住它们。⑤积累词语摇摇晃晃等,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2. 题目:《祖先的摇篮》(1) 题目:《祖先的摇篮》(2) 内容:(未明确)(3) 要求:①认识生字,会写望、摘,积累含有“摘,掏,采”的词语,并理解动作含义。②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第二第三小节的问句。③试讲时间十分钟。④理解文中的动作词。⑤读问句⑥教会生字“望,摘”等的写法,同时教会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注重教第二,三节的问句。3. 题目:《当世界小的时候》(1)题目:《当世界小的时候》(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引导学生阅读2—5段内容,并理解“敏感”、“粗糙”、“譬如”意思②思考文章,太阳,月亮,水,都学了什么?③合理设计板书。④试讲时间10分钟。4. 题目:《画杨桃》(1)题目:《画杨桃》(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指导学生认识生字审,晌,班。②理解课文大意。③合理设计板书④试讲时间10分钟⑤认识多音字”倒“⑥会书写摆,座⑦会读生字,区别“倒”这个多音字,会写摆、座。⑧体会文中同学的做法和老师的做法有什么不同。5.题目:《青蛙卖泥塘》(1)题目:《青蛙卖泥塘》(2) 内容:(未明确)(3) 要求:①卖了几次,做了什么?②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角色和心里活动,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注意朗读时的语气③合理设计板书④试讲时间10分钟⑤3-8自然段 朗读 小青蛙如何卖泥塘的 引导学生卖泥塘的方法.⑥感悟人物心里 扮演动物。6.题目:《蜘蛛开店》(1)题目:《蜘蛛开店》(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开店三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②试讲时间10分钟③蜘蛛的心情和想法④合理设计板书内容⑤体会蜘蛛为何开店失败。8.题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题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会认五个生字,会写莲,湖两个生字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④有感情读,翻译诗句描绘景象。9.题目:《花的学校》(1)题目:《花的学校》(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试讲时间10分钟②研读1到5自然段③体会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④试讲时间10分钟1.题目:《雷雨》(1)题目:《雷雨》(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结合4-8自然段,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雷雨以及雷雨后的天气变化。②结合上下文,讲解挂、坐等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雨前后变化。③适当板书。④试讲10分钟。10.题目:《绝句》(1)题目:《绝句》(2)内容:(两个黄鹂鸣翠柳)(3)要求:①多方面让学生学会会认得字②讲解一个多音字“行”③讲解会写的两个字含,岭④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想象画面。11.题目:《一次特别的学习经历》(1)题目:《一次特别的学习经历》(2)内容:(写作课,记叙文)(3)要求:①分享写作内容,流畅朗读②掌握写作手法③合理设计板书④时间时间10分钟。12题目:《祖先的森林》(1)题目:《祖先的森林》(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②学会书写生字“摘“、“ 望”两个生字。③合理设计板书④理解“摘”“掏”“采”意思以及用“形象”组词。13.题目:《祖先的森林》(1)题目:《祖先的森林》(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②学会书写生字“摘“、“ 望”两个生字。③合理设计板书④理解“摘”“掏”“采”意思以及用“形象”组词。14.题目:《揠苗助长》(1)题目:《揠苗助长》(2)内容:(整篇课文)(3)要求:①作用运用多种方法了解五个字词,教会“筋”“疲”的书写,理解“焦急”“筋疲力尽”的含义”②朗读课文,理解含义。③合理设计板书④试讲试讲10分钟。⑤多种方法识字。⑥理解文意。15. 题目:《难忘的学习经历》(1)题目:《难忘的学习经历》(2)内容:(记叙文,500字)(3)要求:①教会学生写出真实②叙事完整,重点突出③表达情感。④分析朗读课堂写的小作文的片段16. 题目:《小毛虫》(1)题目:《小毛虫》(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带领学生体会文章大意,体会轻盈,斑斓两个词②感受小毛虫变蝴蝶后的心情③合理设计板书④试讲十分钟17.题目:《难忘的学习经历》(1)题目:《难忘的学习经历》(2)内容:(记叙文,500字)(3)要求:①教会学生写出真实②叙事完整,重点突出③表达情感。18.题目:《大象的耳朵》》(1)题目:《大象的耳朵》(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认识生字,多音字,会写生字②理解课文,大象怎么做出改变的。④认识耷、竖、舞,多音字似 扇,写“扇,耷”两个字。⑤用孩子自己的话理解他们是他们,我是我的意思。19.题目:《太空生活趣事多》(1)题目:《太空趣事多》(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会读生字词②会写生字词③太空中有什么趣事④合理设计板书⑤多种方式认航,稍,密等五个字,正确书写“容”和“浴”两个生字。21.题目:《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1)题目:《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教学生认慌、盏、闯等生字,会写帮、碰两个生字②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③合理设计板书22.题目:《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1)题目:《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教学生认慌、盏、闯等生字,会写帮、碰两个生字②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③合理设计板书23题目:《小马过河》》(1)题目:《小马过河》(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会认棚,磨,刻,既。会读多音字“坊”,会写愿,意,麦变的。②疏通文章大意。③试讲时间十分钟。24.题目:《不懂就要问》(1)题目:《不懂就要问》(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多种方法讲生字词②初步理解文章大意③试讲时间十分钟。25.题目:《羿射九日》(1)题目:《羿射九日》(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理解炙烤,融化羿射九日的原因②默读,和学生交流神奇的地方。③合理设计板书④试讲时间十分钟26.题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1)题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譬如,粗糙,敏感等词语的意思②学习第2一5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描写太阳,月亮,水的奇妙之处③合理设计板书.27.题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1)题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2)内容:(未明确)(3)要求: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譬如,粗糙,敏感等词语的意思②学习第2一5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描写太阳,月亮,水的奇妙之处③合理设计板书.
2020下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小学语文《静夜思》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激情导入: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月亮)出示一组月亮图,问: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看看诗人李白会说什么?【板书:静夜思】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扫清字词障碍“霜”“故”,注意诗歌朗读的节奏。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体会诗歌情感。
(三)深入研读
齐读第一句。
1.翻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明确: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2.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明确:比喻,将月光比喻成地上的白霜;冷清。【板书:月光、白霜、冷清】
3.在这样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李白在做什么呢?齐读第二句,尝试翻译。
明确:我不禁抬起头来望着明月,然后低头思念家乡。
4.诗人为什么思念家乡?
明确:孤身在外,孤独。【板书:孤独】
5.师出示多媒体图片,指导学生看图,拓展想象,思考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他会思念家乡的什么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明确:思念家乡的家人、朋友、食物、美景。【板书:思念家乡】
师小结:诗人孤身在外,内心寂寞,看到天上的一轮明月,想到明月此时也在照耀着家乡和亲人,久久难以入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四)拓展延伸
我们一起来帮帮诗人,帮他给他的家人写一封信。评选出一个写得最好的,给大家分享。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堂课内容进行总结升华,师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
布置作业:把这首诗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另外搜集其他有关月亮的古诗,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谈谈你在教学中板书设计的优点?
【参考答案】
板书是教学设计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的教学媒体,板书艺术则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加里宁说“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现代教学媒体的大量涌现不仅没有使板书退出教学课堂的舞台,反而更加彰显出板书的不可替代性。也更加丰富了板书的显现形式。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我的板书体现了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的特点。这种图文并茂的板书设计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围绕大纲要求及本章节训练的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提炼关键字词的能力。另外,我的板书设计突出重难点,将本节课所学重点知识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知识结构,使学生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请你简单说说这首诗歌的内容。
【参考答案】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时在特定环境中刹那间产生的错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蒙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