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是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但仅限于大专学历的;若是本科学历,则要等到大四方可参加公务员考试。领取公务员考试资料大三的学生虽然不能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但大四上学期就可以参加考试了。众所周知,公务员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考公务员是有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大三的时候,可以提前规划,确定好以后要加入公职队伍,那么可以提前认真备考,开始规划复习计划,利用较多的学习时间,为自己后期考试增加机会。在备考公务员考试时,第一要了解考试内容,结合历年考试情况,确定考试题型、题量、时间。第二要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一定要扎实掌握,公务员考试主要考察行测和申论的内容,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把基础知识梳理学习一遍,然后再分题型进行练习巩固,找到自己的薄弱点,最后针对性提高,为后续能够提高做题速度奠定基础。
国考、地方公务员考试,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不得报考。若是四年制,则大三学生不能报考。如2017年度至2022年度国考公务员考试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大三是不可以考公务员的,因为公务员考试通过后,会涉及到档案和报到证等问题,对于在校生来说,还未完成学业,档案不符合转出要求,所以肯定不能通过公务员考试政审的。从国家及各省公务员考试公告不难看出,大四才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大三为非应届生,并且还是在校生,公告中写的很明确,是不能考公务员的。因为公务员考试通过后,会涉及到档案和报到证等问题,对于在校生来说,还未完成学业,档案不符合转出要求,所以肯定不能通过公务员考试政审的。如果是在还没毕业时想要考公务员,必须要确定在国家公务员录取结束时,你已经毕业拿到毕业证了。在大三时即使考上了,你也拿不出毕业证,到时会判定你舞弊,取消你的资格。当然,报考公务员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报考公务员的有关人员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公民的政治权利。(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四)报考省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的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报考市(地)级以下政府工作部门的文化程度由省级录用主管机关规定。(五)报考省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的须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国家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六)身体健康,年龄为三十五岁以下。(七)具有录用主管机关批准的其它条件。
大三不能考公务员。
全日制的大学生必须要结束4年的学习,在大四的时候才属于应届生,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只应对于应届的学生,大三的学生不满足公务员报考的规定。可是可以按照自身的需要,提早做好复习备考筹备也是非常可以的。
大三的学生虽说无法报名参加公考,但大四上学期就可以报考公务员了。大家都知道,国家公务员的竞争力是非常强烈的,而针对应届毕业生而言报考公务员是有具备相应的优点。
所以在大三的时候,可以提早计划,确认好之后要进入公职团队,那么可以提早用心复习备考,开始规划学习规划,运用较多的学习时间,给自己后期考试提升机会。
复习备考方式:
1、熟悉国家公务员的考试试题:大三的学生在做好复习备考的时候,必定要熟悉国家公务员的考试试题,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内容包含行测、申论及其面试。可以按照需要选购一些专业性非常强的书本。
2、按照出题方向,挑选适宜的学习方法。可以挑选网络课程、看教学课件及其小视频的方式,熟悉国家公务员的实质性信息,根据这些非常有意思的学习方式,会记忆方面更为深入。
3、拟定合理的学习规划。可以采用阶段性学习方式,在做好第一个环节的学习时,应当具体以熟悉专业知识为主导。第2阶段的学习时需要以复习为主导。第3阶段的学习时,应当以刷题为主导。
专科大三可以报考。若是本科大三,暂时无法报考,可以报考大四上学期举行的国考。公务员报考条件如下: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2020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8、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9、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
10、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设置10%—15%的计划,用于招录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含)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
11、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按照《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要求,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