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参考方面1.是否离家近,是否方便照顾家庭2.当地经济水平高不高,因为吃财政饭,所以经济水平高,收入也会更高3.职位要求是否契合自己的专业、年龄、工作经历等等。4.当前职位竞争激烈与否,这关系到自己考试的成功率。5.职位的发展前途,也就是晋升空间大不大
公务员考试报名选职位,或在职位表专业列筛选所学的专业,查看对应的职位信息(所属单位、职位简介等),结合个人的职业规划、岗位的发展前景等,选与自身的专业、学历、学位、政治面貌、工作经验等资格条件完全相符的岗位填报。公务员考试报名建议,或可选择中间时段报考。报名前可根据自己选择岗位的报考人数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若资格审查未能通过,也有时间更换职位或按照要求补充资料。或参考2019年度至2021年度国考公务员考试公告发布、报名时间及笔试时间整理,如图:`
公务员职位表筛选步骤:
第一步:从自身条件入手先选取自己能报考的职位
无论职位有多好,你有多么中意,如果你本身的条件达不到,再喜欢也是徒劳的。所以,我们选取职位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从浩如烟海的职位中找到自己能报考的职位。建议考生先从可选范围小的“政治面貌”和“基层工作经历”入手筛选,有助于剔除大量不能报考的职位,之后可以从“学历”和“学位”入手筛选,剩下可选职位就是很小一部分了。最后从“专业”入手,筛选出适合自己的职位。
第二步:从职位本身入手选取自己喜欢的职位
经过了第一步的层层筛选,考生可报考的职位一般就所剩无几了。下一步考生要做的就是看招录职位本身,是否符合你的预期,比如招录部门等。
另外,也可以用职位匹配系统,输入自身条件,匹配可报考岗位。
第三部:是留出职位备选。
考生一次只能报考一个职位,建议考生在筛选职位时备留一两个职位,万一审核不通过,不需要花费大量气力重新筛选,就可以马上选择备选职位。如果该职位报考人多,竞争激烈,可以随时调整。
第一步:了解职位表的构成
每年国考公告发布时,招考简章也会同步发布,就是我们所说的职位表。
职位表由4张工作表组成,分别为:中央党群机关职位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职位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省级以下直属机构职位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职位表。
每张工作表里有20 余列,每一列都包含着很重要的信息,如:部门名称、用人司局、机构性质、招考职位、职位属性、职位简介、招考人数、专业、学历、学位、政治面貌、基层工作最低年限、面试人员比例、工作地点、咨询电话、备注等等。
职位表的表头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部门代码、部门名称、用人司局、机构性质、机构层级、职位属性、职位名称、职位简介、工作地点等均属于招录职位本身自带属性;而专业、学历、学位、基层工作最低年限等属于职位对考生的要求。因此,考生在打开职位表时,要先弄明白每一列的意义。
第二步:从自身条件入手先选取自己能报考的职位
自身条件是客观存在的,是考生主观意识不能改变的。无论职位有多好,你有多么中意,如果你本身的条件达不到,再喜欢也是徒劳的。因此,我们要首先要从自身条件入手选择自己能报考的职位。
职位对考生的要求包括:专业、学历、学位、政治面貌、基层工作最低年限、服务基层项目工作经历,此外不能忽视“备注”一栏,还会规定应届生、户籍(生源)、性别、外语水平、资格证书、相关工作经历等等条件。
考生需要符合职位要求的所有条件才算符合报考资格。
公务员考试选择职位的总体思路:第一方面,注意三个点:一是要结合自己的实力,自己的学习能力,能考多少分,对自己有一个心理预期,这样上岸的概率才大,如果你只能考130分却选报需要160分才能进面的职位,那无异于以卵击石。二是结合自己的学历、专业、政治面貌、工作年限、有无基层工作经历等,因为报考职位的时候,卡的条件越多,符合报名的人数就越少,那么竞争比低一些,你上岸的概率也会增加。三是市级及以下的职位,能报区级就不报乡镇、街道等基层岗位。第二方面,报考原则思路清晰:公务员报考岗位是十分讲究的,可以说挑选一个合适的岗位,你可能已经成功了一半。比如说公考的竞争还是非常大的,但是往往有一个岗位是竞争非常不激烈的,比如说公安系统的民警,差不多,进面人数也比较多,因为毕竟招考人数多嘛,所以就比较容易上岸,比如130分,同等情况下,可能你报考公安就进面试,但是你报考市政府可能就会遭遇滑铁卢,所以报考的职位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报考呢?一是职位选择有技巧,最大的技巧当然是你所报考的岗位比越低越好,这样你进面的机会就会大大提高,所以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学历、政治面貌等进行筛选,尽量避免三不限岗位(竞争太激烈)。二是报考前,仔细筛选岗位,把符合条件的全部挑出来,加入职位收藏列表,在报名期间综合比较,动态对比,最好在报名的中间靠后阶段进行报名,结合岗位竞争比,最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如果最后纠结于几个岗位之间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观察招考人数,尽量选择招考人数在2个以上的,这样也能提高进面比例。三是报考之前最好提前把自己的简历(比如高中到大学学习情况或者实习情况先在word中编辑好,避免报考的时候填写时间过长,网页关闭)。职位挑选是你成功上岸的第一步,所以一定要精挑细选,马虎不得。第三方面, 职位选择碎碎念:公务员的职位实在是太多了,先从类别上说有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其中行政执法类,比如像城管居多,综合管理类一般就是行政事务性工作居多,之所以这么说,像一线执法类的岗位就属于招考人数比较多,报考上岸的把握会更大一些,当然专业技术类的也是如此,毕竟符合条件的人少,上岸的概率就更大。首先,你得确定你的专业比较适合哪一类,那样你干工作才有热情,如果你是技术性人才,如果让你去从事城管、民警执法等一线工作,你可能也没有什么工作热情,所以这一点要注意。其次,就具体的职位来说,哪些单位比较好呢?市级及以下的单位,区级层面的单位:权势比较大的,比如区委、区政府、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教委等,这些单位掌握的资源很多,自然权势也大,区委、区政府就不用多说了,尤其是区委组织部,发展也都比较有前途,职业晋升路线也比较好,区政府办也是如此,毕竟上传下达都要通过政府办来实现,所以前途发展也都很好。除此之外,像区发改委、财政局、人保局等单位,也多半是因为掌握的资源比较多,所以在区直机关里很受大家的青睐。至于,关于前途的发展,其实这个没法具体的展开说,因为有的人运气很好,赶上正好选拔青年干部,没准一考就考上了,有的人可能运气一般般,并不是所有的人在体制内的发展会顺风顺水,看运气,也看实力。总的来说吧,好的职位就是我刚才所提到的,但是这也就意味着竞争压力会很大,报考好职位的前提是你得考的上才可以,就像我当初,一门心思想考市委研究室,不自量力,发现150多分还进不了面试,自己才考了130分,大家都知道研究室比较能出人才,但是对自己实力把握不准,最后错过了进入体制内的绝佳时机,应届生身份嘛,还是很宝贵的,结果还是有点失落的。所以如果你也是一名应届生,那么报考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力,要不然努力白费,最后也会有挫败感。进入体制内最好的时机,其实就是你大学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哪怕先在基层岗位的挣扎几年也好,毕竟基层的岗位相对好考一些,以后还可通过遴选的方式在别的单位工作任职,比如北京市的公务员考试是可以解决户口的,而且京考除了应届生可以考试外,其余都要求有京户,也就是意味着你一次考不上你就没有机会了,现实总是这么的骨感。当然,纠结再多都不如好好复习重要,因为你想考好的职位,就得通过多练习提高分数,这样才有希望考的上,你才会有选择的余地,所以报考公考,心态也一定要稳,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力,来进行报考,如果你是公考小白,那么建议报个网络视频课解锁解题技巧,如果你久经战场,那么你可能需要调整复习思路,总之,公考没有捷径,公考能够上岸是你的辛苦努力+正确的复习计划与方法+运气的综合。毕竟机会都偏爱给有准备的人,所以一定要努力才可以!
报考公务员岗位选择技巧:从职位表中筛选可以报的职位,并根据自己考虑的因素找出想报考的岗位,选岗位时选出相对而言机会大的岗位并结合选定目标岗位。考生还需记住报名时间及缴费时间,以免错过报考时机。
(1)筛选可以报的职位:
留意招考公告及职位表中的限制条件,一般公务员考试的限制条件包括:户籍、生源地、政治面貌、学历、专业、基层工作经验(私企工作经验也属于基层工作经验)、服务基层项目(包括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及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英语水平,性别。在选择岗位时,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条件,还有户籍、政治面貌、学历、专业;基层工作经验(毕业2年内未就业算不算应届生,这些都了解清楚)。还要注意“备注”栏。如有一职位仅限应届毕业生报考,如果不符合条件,要跳过。
(2)找出想报考且机会大的岗位:
按照自身的需求来决定。综合选择城市、部门、级别(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可优先考虑城市,,如果对于所选城市没有过度的要求和限制的情况下,建议优先选择经济发达城市,发展前景相对好一些。
一般限制条件越少的岗位(三不限)报考人数多,竞争激烈;发达地区、热门岗位竞争激烈。最好的方式就是查询往年报考人数和入围分数线、竞争比等。如果该岗位历年竞争较为激烈,建议你不要报考,降低风险,选择其他的岗位。所以要多备选几个岗位,对照历年岗位情况,精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