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面试通知关于确定2010年招录吉林市党群、法检部门公务员面试人员及领取面试通知单的通知 各位考生:按照《2010年吉林市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根据考生所报职位及其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在及格线以上人员中,确定305人进入面试,其中选调生95人。面试时间定于5月17日至5月19日进行,地点在中共吉林市委党校(吉林市光华路59号)。请参加面试的考生于2010年5月10日(星期一)携带本人身份证到指定地点领取《面试通知单》。报考选调生的考生到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市委院内2号楼103房间)领取;报考市直机关的考生到各招录单位领取;报考县(市)区及乡镇(街道)的考生到所在县(市)区委组织部领取。联系电话:吉林市委组织部干部一处 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 吉林市人民检察院 吉林市委办公厅 吉林市委政策研究室 吉林市直机关工委 吉林市委防协办 吉林市机构编制办公室 吉林市信访局 吉林市总工会 吉林市妇联 政协吉林市委员会 永吉县委组织部 舒兰市委组织部 磐石市委组织部 蛟河市委组织部 桦甸市委组织部 船营区委组织部 昌邑区委组织部 龙潭区委组织部 丰满区委组织部 附:参加面试人员名单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2010年4月27日参加面试人员名单崔祎、齐军、张雷、孙子涵、徐礼明、孙宇、赵杨、张蕾、杨帆、陈述、贾荣胜、荣晓玉、谭海、石秀迎、赵阳、徐婧、顾静、徐忠山、徐诗豪、王志强、王伟东、张璐、冯浩、李姝妹、陈天一、杨丹丹、方琳琳、施雪、王一菲、宋颖、王寅、刘宇莹、赵婉彤、王蔚、王兰伟、谌其凤、张奕靓、宋南君、李国华、何跃龙、孙天林、孟庆海、金思远、刘治圻、赵玲、陶璐、李晓丹、项丹、姜红梅、李和义、王晓华、都娜、宋修品、金瑞娜、史宏业、唐伟、李德胜、朱海峰、辛鑫、焦红玲、王红云、高玉花、祁延森、李晓莉、陈美玲、赵炜阳、薛郦昭、武向峰、鹿徽、武晶、安丽迎、刘妹、李伟、党国巨、孙艳艳、张吉羽、李叶青、刘春阳、何林海、孙艳华、王春雷、丛兴、韩春城、张措、尹萌、宣达、李跃鹏、刘海旭、张玮、方芳、尹剑、王喜强、赵春阳、裴洪峰、焦君玲、李影、王超、姚鹏、姚磊、刘智骞、宋立直、姜鑫、王雪娇、赵世博、王思亮、朱礼鹏、白云飞、孙宏妍、张一帆、孙嘉阳、韩立伟、邵美玲、孙炳鹏、金灿、王博昱、陈亚辉、高伟、高斐、高娣、刘芳、侯军、成月、李丹、张志萍、王淑萍、吴志奇、高重阳、蒋博宇、刘桂良、郭云龙、苗壮、许津铭、吕峰、段季春、王东、王雪、李闯、陈妍、董寅、张薇、朱红梅、万芯彤、杨磊、刘运华、高海英、朱张峰、马正飞、郭延飞、靳晓萌、王冬敏、丁宁宁、王丽云、陈逸新、王宁、袁艺方、毕洋洋、郑卓、张丽霞、张朝旭、高娟、周美辰、叶子龙、李英慧、王晓明、孙飞、梁发银、郝振翔、唐彦辉、成娜、高源、孙大鹏、杨帆、杨镜潼、王思维、杨灵、张文亮、侯德顺、马冰、李相儒、林杰、孙楠、王红波、赵凌童、钟振海、孟琳琳、吴昊、杜永久、于化龙、周俊君、杨薇、温悦、张铁英、张根生、弭红、蒋爽、武广有、于红华、王巍、李杨、赵阳、殷福林、李艳霞、李明、侯美妃、王兵兵、徐明、聂明利、张新艳、包俊、张晶超、于泓悦、姜姗、朱珊、王雅玄、裴占宇、徐婧雯、张镱瀛、张效戬、赵佳钰、李执玉、冯承、赵小菲、吕巍、周明明、张治雪、钟海滨、周文喆、陈一铜、丁立微、刘卓、王立飞、黄琪、徐拓、王鹏远、邸然、任丽丽、欧昌恒、周爽、高洋、曲平、关菲、刘鉴萱、刘佳、刘佳欣、王黎、赵冬雪、李晨溪、肖磊、王艺霖、苏礼、郑鑫奕、刘利伟、丁玲玲、赵莹、臧淑艳、张宁、蒋鹏、王诗宁、王星凯、曾轶凡、汤鹏程、李高原、王星月、张赛男、董雪、韩旭、陶桂松、祝大勇、谭云、景年瑞、秦莉、于昆鹏、李东阳、王子宁、李兆驰、杨洋、李爽、郭蕙依、万云香、赵玲姝、牛帅、韩晓宇、滕慧阳、杨云琦、郭宝茹、马岚芙、任艳懿、张旭、张惠清、杨立、邹德福、伊翠萍、李冠达、井静、张岩、王银东、郭丽丽、张美玲、徐亮、王佳、杨波、刘珅良、蒋超、王冲、孙宇婷
《都是义气惹的祸》 旁白:徐明和王东是同班同学,每天放学一起回家,放假一起打游戏,吃饭,关系好得比亲兄弟还要亲。一天放学两人又约好一起去网吧玩游戏。第一幕(学校教室门前)(徐明背着书包在班门口等王东放学一起回家)徐明:王东,你快点,我《天龙八部》里的角色都快升到28级了,今天我还等着师傅教我刷副本呢。王东(急急忙忙收拾书包):知道了知道了,马上,马上(边说边跑出去)(一旁的同学在扫地,急忙追出)做卫生同学:王东你还没做卫生呢!(望着王东的背影生气跺脚) 第二幕(网吧)(徐明、王东进入网吧,正玩的带劲,徐明的母亲找到徐明,将其拖回家)徐明母:可找到你了,上网吧玩游戏连家都不回了。看看你最近的考试成绩!说你多少次了,玩游戏上瘾,玩游戏上瘾,你就是不听。你给我听好了,以后早点在家吃,午饭我给你带,一分钱也别想我给你,看你拿什么玩游戏!(回身看见王东说王东)(拉着徐明离开网吧,下场) 第三幕(学校走道)旁白:自从发现徐明上网,徐明的母亲便开始控制他的零花钱。没钱上网的徐明网瘾难忍,便开口向王东借钱。(徐明和王东在走道,边走边说)徐明:哥们,先借我点钱吧。我妈现在对我进行经济封锁,一分钱都不给我了。我那角色升不了级,连装备都买不了。回头等风声过了,我再想办法还你王东:(犹豫)……徐明:哥们,不会连这点面子都不给我把?王东:(为难)行啊,不过你可得尽快还我,我妈最近管我管的也很严。徐明:放心吧,咱俩谁跟谁啊!(两人搂着,下场) 第四幕(王东家)旁白:王东的零花钱并不多,但碍于面子又不得不借,只好不吃午饭,把钱省下来借给徐明。一天又没吃午饭的王东急急忙忙的回到家翻箱倒柜的找吃的。王东:(推开房门,一边喊,一边放下书包,翻箱倒柜找吃的)妈,什么时候吃饭,饿死我了!王东母:你找什么啊?王东:吃的,咱家里还有吃的吗?王东母(怀疑的说):哪还有啊!这几天你一进家门就要吃东西,家里的饼干都让你吃光了,我还没来的及买呢。我还奇怪呢,我每天给你十五块钱让你吃午饭,怎么还吃不饱呢?王东:(心虚)啊,嗯嗯,吃不饱。(王东面冲观众,心理活动):嗯,我得赶紧想办法弄点钱,不让早晚得露馅。王东:您快别说了,赶紧给我做饭去吧。(推着母亲进厨房,下场) 第五幕(学校)旁白:没办法向母亲交差的王东,只好向别人借钱(王东分别向学生乙和丙借钱,都借到了。在向李军借钱时遭到了拒绝)李军:没钱!回头你借了又不还,我找谁去?不借不借(王东追着李军下场)(王东和徐明边走边说) 王东(不好意思,吞吞吐吐的说):徐明,你什么时候还我钱啊,我妈最近已经怀疑我了,我找别人借钱敷衍我妈,人家都不借给我。徐明:谁啊,谁啊,竟敢不借我兄弟钱。走,咱找他去!王东(忙拦住徐明):算了,算了徐明:别拦着我,你那么仗义借我钱,我为你出出气还不应该的嘛!好兄弟讲义气,咱们两个人之间就别客气了!(说着拉着王东往外走,下场)(王东和徐明找到李军)徐明:你凭什么不借王东东钱,告诉你,找你借钱是看得起你!你懂吗?你借不借?李军(强硬的说):我没钱!徐明:没钱?!(推着李军,武力威胁)你再说没钱试试。告诉你,以后每天拿十块钱来,不然小心吃不了兜着走!(李军跑下台)徐明(搂着王东):哥们,放心,以后谁敢不听你话你就告诉我,我帮你摆平,咱哥俩,没说的!旁白:王东看着徐明,眼神充满了羡慕与佩服。(动作:王东点点头,搂着徐明离开,下场) 第六幕(学校)旁白:以后每天李军都被迫给王东和徐明十元钱。刚开始王东还有些担心,但是日子长了,不仅习以为常,而且还更加佩服徐明够仗义,够厉害。一天两人正在学校操场打逗(画外音:徐明,班主任高老师让你去办公室找他)徐明:倒霉,找我准没好事(下台)(不久,徐明回到操场,气急败坏的跟王东说):李军的父母竟然找班主任了,说咱找他要钱。高老师把我狠狠的说了一顿,哼,都赖他!让我那么没面子,我跟他没完!兄弟,你得帮我出这口气啊!(王东想到徐明曾经帮自己出气,便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敢告老师!走,咱找他算账去!(王东和徐明在学校门口找到李军)徐明:(看到李军走出校门,便从他身边走过,特意撞向李军) 你眼瞎,没看见这有人?!李军:明明是你成心撞我的,你怎么说是我撞的你?徐明:你还敢狡辩!不行,你就是撞着我了,你看这事怎么办吧?李军(不屑的说):那你告老师去吧,反正不是我撞的你。王东:(拽着李军)还告老师?行啊,你不是有老师撑腰吗,我让你告,让你告!(用手拍李军的头部,李军回身就跑。在气头上的王东,顺手捡起一块砖头扔向李军,没想到砸中头部,李军头部出血,当场晕倒。徐明和王东见状,慌忙逃跑。)画外音:王东因为一时冲动打伤了李军,导致轻微脑震荡,眼眶破裂视力终身性损伤。后来李军的父母报警,警察将王东和徐明带到了公安局做相应处理徐明因痴迷网络而找同学借钱不还已属不该。王东因为一时冲动,意气用事因借钱而伙同徐明恐吓,威胁,殴打同学就更不应该。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很多青少年在犯罪前,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犯罪。他们觉得,“教训教训”某个人,替朋友出口气,讲的就“义气”二字,只是小事情。殊不知这些小事后面,都连着法律的警戒线,一旦触及,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徐明:同学们,请大家一定要吸取我们的教训。王东:不要迷恋网络,意气用事。多掌握法律知识合: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剧终
请把题目写完整好吧
人生因“电视”而精彩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现实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导演,每天都在导演着自己的艺术人生。在岁月流过的地方,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必定享受了自然带来的无穷乐趣,感触到了与人相处的充实与快乐。因为我们拥有事业、生活和友情,珍爱所获得的一切。所以,岁月也在用不同的方式“纪录”着每个人的故事。徐明东,一位从军队成长起来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导演。这是他幼年做梦都不敢想象的职业,今天却成为了现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导演、高级记者徐明东,谈起了他近三十年的“电视”人生,很感慨,很深情。 人生因参军,与“电视”结缘60年代,徐明东出生在江苏盐城的海边城市大丰县,幼年的生活清贫,环境艰苦,让他印象深刻。没有电灯、电话,没有楼房、汽车,连一日三餐吃饱肚子都很困难,鱼肉佳肴,几乎就是一种奢望。手表、手电、收音机,在当时都算是奢侈品了。童年的时光,大多在生产劳动中渡过,能在教室读书学习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但是徐明东确没有能完全享受,“文革”的影响,让他断断续续进入了高中。这时,因为平时热爱劳动,而锻炼出强健的体魄,改变了他的未来。1983年的秋天,一辆西去的列车,载着许多热血青年的美好梦想和憧憬,从黄海之滨奔向青藏高原。因为中越战争局势的紧张,本应两天的路程,整整走了三天三夜。徐明东就是其中的一员,是光荣、是迷茫,复杂的心情,让这位年轻人久久不能平静。换乘的卡车在颠簸中艰难的前行,留下了长长的车辙和灰雾,仿佛也在“纪录”着每个人的未来人生。当大家看到黄白色的沙丘,灰黑色的戈壁和银光闪闪的雪山……这一切都告诉他们,脚下就是青藏高原,一个神圣而又神秘的地方。总以为,军营生活,浪漫多彩。当您走正真走进高原军人的生活,老兵会用一句的话告诉您:“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8元钱的月“工资”,还有花不完的时候。这里,方圆几百里地,没有城市,没有商场。这里,气候恶劣,道路崎岖,人烟稀少。这里,氧气稀薄,让人气喘、胸闷、头痛。时间一天天过去,新鲜和好奇感渐渐的淡去,这种时刻,你会觉的人是多么渺小、无助,唯有生存才是验证生命的形式。面对理想与现实,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单调枯燥的高原军营生活。徐明东,这位年轻的高原军人,同样也表现出无法控制的冲动。在这里,18岁的徐明东正在接受着一种严峻的考验,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单调枯燥的军营生活,面对理想与现实。他对自己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进行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困难和挫折,总能激发一个人奋发向上的勇气。于是,他下决心改变自己的理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改变自己的业余时间,改变别人的不同看法,他利用一切时间,收集了部队多年来部队所有的旧报刊、杂志,堆满了整整一个房间。几乎工作之余的所有的时间,都在认真学习、仔细研究、深入思考。同时,这些也在悄悄改变着他的人生。一年后,徐明东逐渐把部队发生的大情小事和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写出来,通过不同的媒体告诉别人。有消息、通讯、散文、杂文和报告文学,在全国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上发表,部分文章还在全军、全国获得了奖项。为了自己追求的事业,在人迹罕至的青藏高原徐明东流过汗水,流过泪水,受过很多委屈和不公道事情,面对高原的风雪和年复一年工作,作为一名军人只有默默的忍受。连续五年没有回家探亲,当时就一个想法,没有建树,无颜见江东父老。机遇往往属于苦苦等待并不断追求的人。此后,徐明东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机,从高原戈壁进入省城西宁,从基层部队进入军区机关,也有机会考入了解放军军事院校深造。 人生因努力,事业不断发展“其实起步的过程非常痛苦,非常难忘。”也许是机遇和缘分成就了徐明东,这期间,部队一台JVC的家用摄象机,引起了徐明东的注意,当时的处长张国民也看出了他的心事。一天张处长说:“能不能把您的写文字稿件的长处与电视宣传结合起来,宣传我们的基层部队是不是更生动”,徐明东回答“可以试一试”。从此,徐明东便走上了一条一干就几十年的职业生涯——电视工作。于是他的工作,得到了当时的西宁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兼西宁电视台台长夏洪礼先生赏识,电视记者的职业,特别是成为中央电视台军事记者,可能是他年幼时做梦都不敢想象的事,如今成为现实。这样的境遇也使他体会到了科技创新和发展变化,给中国社会和中国军队带来的变化。近三十年来,徐明东用过摄象机不下几十种,从非专业到专业,从单管到CCD,从VO到BVU,从4800到6800型号,从分体到摄录一体,从标清到高清等等。80年代末,徐明东的摄制组走进了西藏。由于公路颠簸、路途遥远,他们一行乘坐的吉普车车门颠掉了,只能靠人用手来拽,从西宁到拉萨,在高原戈壁上一路拽一路行。采访的摄像设备在车辆的颠簸中较易损坏,徐明东就用衣服包裹,抱在怀中。环境的恶劣,路途的遥远,徐明东和他的同事都因车祸受了伤,不过设备都完好无损,保证了当时采访任务的顺利完成。徐明东,作为了中央电视台驻兰州军区的一名记者,在青藏高原先后完成了1986年青海“三江源”、“可可西里无人区”,1988年解放军陆军第四医院“高原医疗队”,1989年“高原军人的情怀”,1991年青海塘格木级地震,1993年西北局部地区稳定等现场采访、重大活动和先进典型的专题报道。徐明东说:“在青藏高原工作有太多太多故事,那里的自然美景、地域风情、民族文化、边关军人等都值得纪录片导演去寻觅。”如果说,与青藏高原的情缘让徐明东难以忘怀;那么,来北京后的工作努力,更让他难以割舍。事业追求,勤奋好学,使徐明东不断发展。一年一个冬天的晚上,他为了拜访老师,在回家的路上遇到的一件小事,让他终身难忘。由于有太多事情向老师请教,离开时夜已深,路上已经没有公交车。那时北京的三环路还没有修通,天寒地冻,打车回家需要10多元钱,他摸了摸口袋里只有5元钱,刚刚够出租车的起步价。这让他很为难,怎样才能回家呢?如果走回去至少要几个小时,于是他用仅有的5元钱打了一辆出租车,没想到司机只走了5元钱的路,就将他独自留在了寒冷的夜色中。看着稀少的行人和远去的灯光,徐明东只能在寒风中徒步走完剩下的路程,到家时已是凌晨时分。初到北京这段经历,让徐明东非常难忘,也使他工作上更加努力和珍惜。在起步阶段有幸他参与中央电视台《人民子弟兵》、《军事天地》栏目的编导工作,还参与了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有影响的大型系列片《望长城》、《孙子兵法》等电视节目,完成了《世纪警钟》和中央电视台现任副台长高峰合作的《跨世纪的国防报告》等大型纪录片以及中央电视台晚会的导演工作。从业近30年,他拍摄了大量的纪录片,包括中国国防、奥运、少数民族、民间艺术、风土人情、文化粹、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人物故事等,取得了很多优异的成绩。先后在国际、国内电视节目评选中获奖项30多次。其中,国家政府奖项5次。徐明东也因新闻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荣立三等功4次,二等功1次,并受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以后的工作中,徐明东从事过电视栏目的创办、策划和国际频道、军事频道、数字电视频道的改版;从事过电视艺术片、音乐电视片、广告宣传片和电视剧主题歌的创作;代表中央电视台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国际媒体合作,任中方总制片人和总编导;在不同领域都有斩获。其实,让徐明东最难以忘怀或者说难分难舍的还是“电视”这既新鲜又充满诱惑的职业。 人生因不懈追求,而更加精彩徐明东说:“因为追求,人生才有意义;因为追求,人生才有激情;因为追求,生命才有动力;因为追求,工作才有信心。”徐明东很谦虚的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完成的电视纪录片仅仅是电视节目而已,虽然获得国际奖和国家政府奖,但根本上谈不上叫作品。他认为一部好的电视作品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更重要的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需要投入自己的情感。多年来,徐明东多次放弃安排或者选择其他职业工作的机会,他认为,电视纪录片追求的是一个人的良心,一份社会的责任和一段真实历史。多年的工作,这份良心与责任在徐明东的工作中得到了充分印证。从1983年参加工作至今,几乎中国发生的所有新闻大事件中,都能看到徐明东忙碌的身影。青海塘格木级地震,西北局部地区稳定,美国洛杉矶世界华人·华侨春节文艺晚会,香港回归,抗洪抢险,澳门回归和纪念新中国建国50周年,中国上海APEC和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实施,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四川省汶川级地震、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等中国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等,他都在现场拍摄到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徐明东从来不计较个人报酬,从突发事件到“希望工程”,从重大活动到边防海岛,他有时甚至用自己的工资承担差旅费用,还多次捐助“希望工程”。徐明东说,要拍摄一部电视纪录片作品,太难了。从查阅资料到选题策划,从立项到审批,从经费到协调,从导演到撰稿,从配音到音乐,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从审查到播出等等工作,千头万绪、反反复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每项工作都很重要,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这种复杂的过程,对制片人和导演来讲,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积累。其实,每一部大型纪录片项目完成的背后,都有很多酸、甜、苦、辣,都要融入导演自身的情感,都有导演影子的存在。如果把这一切拍成纪录片故事,同样也很精彩。徐明东同样为自己的作品,在不停的倾注着智慧与汗水。虽然,选择的职业很苦、很累;虽然,这个职业没有金钱、地位;需要智慧、体力和毅力,需要奉献和激情,需要人脉和环境等等。可是,徐明东为了自己的追求,放弃了很多改变职业的机遇,放弃了许多合家团圆的时间,追求的是一份心情、情感和良心。了解了徐明东的经历后,记者不得不钦佩他的认真和执着,敬业和奉献;不得不钦佩他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生的描绘。因为对“电视”的执着,影响过他前程;因为对“电视”的执着,他有过生命危险;因为对“电视”的执着,他忍受委屈;因为对“电视”的执着,他至今无怨无悔。往事如烟,用一点时光来拼凑往事,心声无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工作和相处,是一种了解和理解,也是一种宽容和包容。每一位有所建树的人,都有不同寻常的经历。每一件成功的事情,都需要勤奋和智慧。流逝和岁月的变迁,留下的是财富。倘若没有回眸,又怎会有今天。所以,徐明东所做的一切,需要太多的理解,太多的支持,没有任何私心,没有任何奢求。只是为了中国的“电视”屏幕的内容,更加真实,更加精彩。